祸福无所,唯人自取。人类原本只是“生存”着,并没有什么权利和野心。但生存的人便有行动,为了行动更方便,我们便需要权力。
权力原本是为了让自已有更大的自由,但人类却很少去珍惜这个权力的自由,而希望用权力来影响或指挥别人。为达到此目的,我们便有了欲求,有了欲求便很难完全满足,难以满足,便有了不安,有不安便想拥有更多的权力,要有更多的权力便很容易和人冲突,和人冲突便会带来生命的危机。
楚国灭亡后,楚怀王和宋义,原本已流落民间,流落民间时无权也无欲,反而一切较安全。
宋义在权力不大时,头脑比较清楚,他能够看出项梁的缺点,在于他客观而冷静的明智。但等到他也拥有权力时,这种客观和冷静反而消失了,宋义成了不知道自已缺点和危险的老糊涂蛋,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可谓糊涂、腐化到了极点。由此观之,权力之腐蚀人心,实在可怕。
反而刘邦在这方面的表现要好多了。到目前为止,他一直是弱者,虽然表现尚不差,但比起项羽,他永远是配角。但这种虚静的配角,让他的权力欲较不容易突显,反而较能获得同情和支持。
刘邦能意外成为征西楚军的统帅,主要因素不在于他的强,而在于他的不够强,有用而没有威胁性,反而带给他最大的机会了。
刘邦大传--第二章 巨鹿大战
第二章 巨鹿大战
项羽大声宣布:“……渡河后,所有船只全沉入河底,煮饭的釜甑一律铲破毁灭。每个人只带3天的干粮和饮水,3日内,我们将大败秦军,夺取他们的装备和粮食……。”
华北粮仓,军事重镇
巨鹿城位于赵国京城邯郸的东北,正处华北平原正中央,自古便是粮食的集散地。此城的规模颇大,城墙防卫力强,周围尽是平原,是个良好的会战场所。
章邯攻打赵国时,张耳便迅速保护赵王歇离开邯郸并进入巨鹿,以准备长期抗战。
赵国可以说是张耳和陈余两人共同建立的。张、陈两人是魏国人,虽拥有国际声望,但由他们拥立的赵王室,却不容易得到赵人的向心力,张耳匆匆躲入巨鹿,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张耳年纪较大,陈余是他的子侄辈,但陈余非常仰慕张耳之风采,两人结为刎颈之交。秦灭6国后,曾重金通缉两人,他们虽不断化名逃亡,感情却更为坚定。
陈胜起义时,张、陈两人曾投奔为其部将,并与武臣共同受命经营赵地。由于陈胜的组织松懈,张耳认为机会来了,便拥立武臣为赵王,正式建立赵国。
但武臣的政权根本得不到赵国遗民的支持,张耳和陈余在经营上相当辛苦。不久,武臣遇害,张、陈两人立刻认真去找到一个名叫歇的原赵宗室遗族,并拥立他为新的赵玉。
情势虽较转好,但曾为中原无敌军团的赵国部队,自然仍不服气魏国籍的统帅,因此张、陈两人所统领的赵军,力量一直都不大。
张耳等进入巨鹿后,章邯手下的首席智将王离,立刻率军重重包围,幸好城内粮食尚多,不至于很快陷落。
富于谋略的张耳,很快看出巨鹿是个相当不错的决战战场。以外交手腕煽动其他诸侯,一向是他的专长,因此虽是危机重重,张耳仍兴奋地想导演这场空前庞大的“抗秦大决战”。他对赵王说:
“只要各国的勇士群集在巨鹿平原上,将和秦国进行最猛烈、最具有决定性的一战。”
张耳不断鼓励在巨鹿的赵军,让他们体认自己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以能够成为秦军溃灭之战的诱饵为荣啊!”
守住孤城,最重要的是等待外援。张耳发挥了他惊人的外交天才。
楚怀王派出北征军团,首先响应其号召。
齐国两大集团——田都、田建,都派出了部分的武力前来援助。
北方的燕国和代国也来了数万军马。
连刚建国不久的魏国,也派出少数兵力前来凑热闹。
张耳也深知除了楚国外,其他诸侯的兵力,不过是“啦啦队”而已。因此当宋义在安阳连待46天时,张耳接到情报,真是气急败坏了。
援军若发挥不了力量,城内守军士气可能会崩溃,那么就前功尽弃了。
这时候,张耳尚余的一个希望是在北方驻扎的生死之交陈余的军团。
刎颈之交,背信忘义
陈余在邯郸陷落前夕,正率着自己的军队,和刺杀武臣的李良军团作战。赵军作战力强,李良不敌溃走,陈余便将其军团部署在常山附近,号称河北军团。
张耳陪同赵王逃入巨鹿时,陈余也将军队带到巨鹿北面,互成犄角,以监视王离军的动向。
但陈余却以静制动,对巨鹿赵军的危机视若无睹。张耳数度派人催其出兵,陈余皆“敷衍两句”而已。连来到附近的诸侯部队,都看不过去:
“赵国有危机,身为大将的陈余却置之不理,却要我们外人去冒险,真是岂有此理!”
张耳不得已,便派自己宗族的大老张黶及陈余宗族的领袖陈泽冒险出城,来到陈余营中求援。
“右丞相(张耳)和将军乃刎颈之交,怎能背信忘义?巨鹿城危在旦夕,将军却坐视不救,恐为天下人耻笑。”
陈余却无动于衷地表示:
52书库推荐浏览: 陈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