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家丁_禹岩【完结】(1621)

阅读记录

  至于中国人怎么穿内裤嘛,就比较复杂啦,也许当局者迷吧。老时候嘛,就是用王小波那种口气说的:“自孔子以降”,孔夫子生下来就开始思考内裤这个跨越时空跨越地域地问题了,他是《内裤法》和《内裤法实施细则》的首位起草人。在他看来,内裤这个东西是社会的根基,人类的本质。内裤一定要穿的有规矩,有步骤。他规定,大家的内裤必须一模一样,也不管你什么人,高矮胖瘦的,统统化整为零。他又规定,何时、何地如何穿内裤必须按照上述两部法律、法规施行。这样一开始大家肯定比较郁闷啦,因为上至皇帝下至草民,大家的内裤都没什么心意,也够泄气的。后来皇帝首先不干了,他们说法律、法规为人所定,社会变了,人变了,法律法规自然就要跟着变。因此皇帝们打着孔夫子的旗号每隔一段时间就换个穿内裤的花样,据说孔夫子因为这个事儿多次诈尸。再后来草民也不干了,“内裤穿法决定人,宁有种忽?”于是像什么陈胜、吴广啦,刘邦啦,朱元璋啦,李自成啦这些草民都不惜冒生命危险来捍卫自己的内裤选择权,其中有的成功,变成了新的内裤独裁者;有的失败,到阎王殿准备新的起义。完全颠覆内裤理念的是毛主席,毛主席说他要打破中国几千年来穿内裤的压迫和被压迫关系,那些农民起义的最后还不是成了新的压迫者嘛?他要让秦皇汉武稍逊风骚,他要翻天覆地愤而慷。因此毛主席在领导人民推翻了内裤压迫的三座大山后,并没有停止自己的理念革命,他不想当另一个李自成。他分析关键是要消灭掉人们心中那固有的内裤理念,关键之关键又是对付管理内裤理念的人,知识分子。建国后他欲擒故纵,让大家对内裤问题畅所欲言,引知识分子出洞。随后发动大革命,告诉大家,以前那些给你们设计内裤穿法的人都是臭老九,是内裤垄断阶级的狗腿子。他又告诉大家,穿不穿内裤无所谓,只要听我的话就没错。大家判断正误的标准从内裤转移到了一个人身上。柏拉图在当年和苏格拉的讨论了那么久的“什么是正义”的时候要是有他老人家在就好了。两千多年穿着内裤的中国人在十年内没有了束缚,有的人还有顾忌,依然穿着内裤;有的人没有了顾忌,光着屁股疯跑了十年,革命结束后这些人无辜地说:“那时候,我们被逼脱下了宝贵的内裤。”再后来,对错之分不再是一个人说了算了,可是对于如何穿内裤的问题,也就被置答了,因为那十年大家老讨论内裤去了,竟然没发现连外衣我们都快没的穿了。大家鼓足干劲为穿上漂亮衣服而奋斗,现在我们不但有充足的衣服,还有可供选择的余地。可是怎么穿内裤呢?大家都比较茫然,毕竟穿了几千年,现在突然没了个规则,大家比较着慌。所以有的人喊“回到孔子”,有的人喊“跟美国学习”,似乎都不适合。

  在一部分人还徘徊在怎么穿内裤问题上的同时,另一部分人就精明多了。他们果断的采取“精神欺骗法”,自己想怎么穿了,就能在短时间内给自己编出一个这样穿的理由,今天这样穿是因为这个,明天不穿是因为那个,总之他都有理;而且,就如同带毒的植物永远不知道自己有毒一样,坏人,总觉得自己是百分之百的好人;采用欺骗自我穿内裤者,永远不觉地自己把自己给骗了,在他们看来,只有自己的内裤是穿得最合适。坏人的最大特点是一辈子从没有觉得自己坏过,欺骗自我穿裤者的最大特点是一辈子从没觉得自己的内裤不合适过。因此,当你不停换内裤而从来没有对自己产生过质疑得时候,你要想想是不是被自己给涮了。

  说来说去,到底时下内裤怎么个穿法才合适,这个问题我也没讲清楚。不是我笨,不是有句话嘛,叫“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所以你觉得穿着现在的内裤特别扭,你把它脱了光着屁股套上外裤到外面走一走也就知道了。你问我试过没有?嘻嘻两声之后我给你俩字儿:“不答。”

  作品相关 浅谈对联

  【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工对】: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对仗相当工整。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禽类名词相对)、“翠”对“青”(颜色名词相对)、“千”对“万”(数词相对)都是同类词为对,非常工整。

52书库推荐浏览: 禹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