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仙巅峰之上,即为真仙。
不知不觉间,他对于真仙之境,已是理解得极为透彻。
……
元丰山上下。
寻常长老弟子,早已听得玄奥无比,不明其意。
而阳神境界的长老及真传弟子,又如苏悦颦、苏新风等人,听到了半仙层次以上,便也极为晦涩难懂。
但是本身修为,已经到了半仙层次的长老及真传弟子,例如信天翁、例如云宫,却是心中一跳,隐约明白了什么。
他们拥有虚幻道果,大致上能明白太上长老所言的散仙境界。
然而如今太上长老所言,已是超出了这个范畴。
信天翁和掌教真人对视一眼,俱有惊异之色。
红衣目光微凝,低声道:“他悟透了最后一步。”
她抬头看去,只见上方的苏庭,仍然不知不觉,讲述他的大道,讲述他的理解。
……
守正道门。
地仙正一归返山门。
苏关儿死后,魔患已消,他便也没有再驻守北方。
但是才入山门,他便察觉到了什么,看向元丰山的方向。
“好快的进境,果然不亚于正仙道的葛正轩。”
正一收回目光,神色淡然无比。
此时此刻,他心中竟无半点涟漪。
昔年他也是天赋绝顶之辈,生而为仙,悟性卓绝,同代之中,除却道祖清原之外,或许也就只有那白鹤童子,能与他相提并论……就连先秦山海界最为桀骜出色的齐新年,也要逊色于他。
然而时至如今,他仍然停留在散仙层次。
后来的修行人,逐渐胜过了他。
数百年前,有青帝陈青,霸天神剑谢璟雯,浣花阁陆瑜霜等等。
而在如今,先有正仙道小仙翁葛正轩,谪仙在世,数十年修成真仙。
到了今时今日,又有一人,年仅半百,踏足真仙层次。
只有他这曾经天资纵横的人物,至今停留在此。
“道有不同。”
正一走入山门之中。
等下一次踏出山门之外。
他便也是真仙之境。
……
正仙道。
掌教真人隐约察觉到什么,微微蹙眉,看向了后山闭关所在。
而在后山的闭关之所。
葛正轩原本已经封闭了外界的感知。
然而他真仙之境,却感应到有人触碰到了大道。
散仙之辈,踏足真境,势必触动大道。
虽未突破,但他的道路,已经清晰。
“苏庭的气息?”
葛正轩低声道:“我修行早了他十来岁,他也仅是在我成就真仙之后,踏破真仙层次,果然还是追上来了……不愧是那山魈古苍的唯一亲传。”
说完之后,他看着膝上的法剑,自语道:“若不是太阴宫中的那位先辈没有变化,我还真要猜测,他是否会是天生道果的人物。”
……
先秦山海界。
齐宣距离接任掌教,也不算远了。
这些年过去,他积累愈发精深,但距离得道成仙,仍然还远。
“昔年总觉得本门执年太岁星君,也并非多么出色,屈居于守正道门正一之下,如今看来……不是他老人家不够出色,而是谪仙之辈,已非我等可比。”
齐宣默然片刻,想起昔年旧事。
他曾与葛正轩交过手。
也曾与苏庭交过手。
而如今这两位,都已是踏足了真仙层次的人物。
葛正轩倒也罢了,自出生以来,便是仙根道骨。
但苏庭当年与他初见时,却是他自封修为,与之同等境界一战。
这才过了数十年之久,一切便再不相同。
第九八八章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元丰山中。
苏庭讲述道法。
他梳理自身道路,不知不觉,讲法到了真仙层次。
但他意犹未尽,仍然讲述了下去。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但听得苏庭徐徐说来,他的身上,渐渐泛起光华。
……
识海之中。
迷雾朦胧。
天上六轮明月,光华闪烁,清澈一切,万邪不侵。
而月光之下,在迷雾中照出十二玉楼。
第十重楼。
这一重楼,对应着散仙之境。
在现今道家典籍之中,或称之为太乙,或称之为破极,而在道玄仙翁之后,又有一个称呼,称为金丹,但各方各家,都统称为仙境。
破开极数,蜕凡成仙,但劫数未脱,仍为散仙。
苏庭此刻便在这一重楼。
他炼就一轮圆月,便是他的仙家元神。
内中藏着陆压传承所化的一个葫芦。
随着苏庭对于大道的讲述。
圆月不断上升。
十一重楼。
真仙之境。
……
不知不觉,苏庭已成就真仙。
但他并无喜悦,也无惊异。
一切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他似乎觉得,自身本就是真仙境界。
所以他讲法才未有受阻,从散仙境界,讲到了真仙层次。
他讲法未停,仍觉前方有路,仍觉未有阻碍,仍然对前方极为熟悉,有着清晰的理解。
……
天庭之上。
52书库推荐浏览: 六月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