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世家的女人们_张氏春红【上部完结】(3)

阅读记录

  这不是一拖三,这是一赔三。

  三少奶奶从上午打到正午,中间一口水不喝一口饭不吃,一鼓作气又从正午打到傍晚。她丈夫张家三少爷终于忍不住了,在三少奶奶的斜眼儿中一溜烟的钻进老太太房里,母子俩好一通嘀咕。老太太这才松口同意三少奶奶从自己姐姐家过继个女孩儿。话说的明白:只许抱女孩儿不许抱男孩儿。并且一再交代了让他们挑一个“稳当”的孩子。

  张静娴的二姨本来也没别的想法,就是要个贴心可靠的人伺候终老,是男孩固然好,是女孩儿也不错,到时候招个上门女婿不比儿媳妇强?于是她欢天喜地的答应了。至于说“挑个稳当的孩子”,她对此也深以为然。三少奶奶一天到晚所有的心思都在牌桌和丈夫身上,哪有精力养孩子,自然是“稳当听话”的才好。

  第二天一早,三少奶奶拉上丈夫赶上马车把奉天城里能搜罗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好穿的,装了整整一马车,又从账房支了二百两银子,一行浩浩荡荡的去城外姐姐家串门。

  张静娴的亲生父母是奉天城外的一个地主,至于是多大的地主家里有多少亩地多少牲口多少长工,张静娴从来没有对梅香提起过,不过梅香认为太爷爷和太奶奶的是日子肯定过的不差,否则张静娴不会绝口不提亲生父母。

  张家三少奶奶和三少爷把马车往院子里一停,再当着众多孩子们的面把布幔一扯,热情的招呼小孩子们自己挑东西。小孩子对好吃的好玩儿的绝对没有抵抗力,这和家里条件好不好没有多大关系。于是张静娴的兄弟姐妹们撒开了欢儿围着马车和二姨团团转,只有四岁的张静娴坐着没动。她好像天生就缺乏好奇心,不像别的孩子那样爱玩儿爱闹。三少奶奶和三少爷看到安安静静的张静娴又想起张老太太的交代,夫妻俩心里同时有了人选。

  回城的时候马车空了,轿子里却多了一个不到四岁的女孩儿。

  三少爷和三少奶奶把孩子带到第一代张老太太跟前磕头。老太太从头到脚仔细打量张静娴好一会儿,然后说了声“是个坐得住的”,于是当场定下名字叫“张静娴”并且改了族谱。张静娴的二姨是个心大的,丈夫也是个爱玩儿的,这对夫妻最喜欢的事业是打牌,别的都不太放在心上,他们一致认为自己已经连百年后的大事都提前安排好,现在更是可以放心的玩儿了,于是就把孩子往屋里一扔对丫头交代几句,夫妻俩出门打牌去了。

  不到四岁的、新鲜出炉的张静娴孤零零的坐在陌生的房子里,对着几个陌生的丫头,不哭不闹但是也不说话。

  张老太太是个精明厉害的女人,她清楚自己的儿子和媳妇是一对儿什么货色,心里虽然对张静娴有些不太放心但是她一开始也并不打算插手,毕竟是三儿媳妇的亲外甥女,总不至于苛待了去。

  直到两天后三少爷院儿里的洒扫丫鬟慌慌张张的找到上房,说张静娴“怕是不太好”。张老太太赶紧让身边的丫头去看看。丫头的良心还在,回来后对张老太太汇报说“三少爷和三少奶奶两天没回来了,小小的孩子浑身烧的通红”。张老太太心下一软,大概是想起自己某个早夭的孩子,于是吩咐人把张静娴抱到上房她自己屋子外的小隔间,东北话叫“外屋”。

  张老太太懂得一些医术,看到张静娴的样子后知道她就是外表吓人其实问题不大,只要退了烧就好了。张家自己就是作药材生意的,好药材有的是。张老太太吩咐人取冰块、熬药,一番折腾下来张静娴果然退了烧。

  三少奶奶和三少爷两眼通红的从牌桌上回来,知道张静娴生病被老太太抱去上房,夫妻俩竟然问都没问一声呵欠连天的倒头睡大觉去了。

  张静娴养病期间张老太太一直在观察她,发现这个孩子是真的安静,哪怕是烧的浑身难受的时候也不轻易叫唤,只有睡熟了才不小心的哼哼两声。小孩子乖巧的时候往往更加惹人爱。张老太太看见这样的张静娴打心眼里喜欢。后来干脆决定把张静娴留在自己屋里教养。一来张静娴对她的脾气,二来她不放心姨娘和通房丫头。三儿子和三儿媳都是不懂事的,老太太不想让他们老无所依所以打算好好教育张静娴。

  张静娴从四岁到十二岁,基本上都生活在老太太屋里。

  张老太太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对家里的掌控一年比一年弱。这期间经历了大爷断腿、大奶奶回娘家、二爷抽鸦片、二奶奶小产、三爷和三奶奶赌钱把生药铺子输出去等诸多大事。但是因为老太太还在,生意还做着,所以一家子上上下下一如既往的醉生梦死。

  有一天夜里,张静娴忽然被吓醒,她爬起来坐在炕上揉揉眼睛仔细一看,原来是二伯偷偷进了老太太的屋子,出来时怀里鼓鼓囊囊的。二少爷见张静娴醒了,就悄悄威胁她说:“别告诉老太太啊,要不然把你嫁给老太太的马夫。”

  老太太的马夫五六十岁了,瞎了一只眼。

  张静娴听话的乖乖点头。二伯摸摸她的脑袋偷偷出去了。

  第二天,老太太问张静娴:“昨天晚上睡的好吗?”

  张静娴不吭声。

  老太太不问了。

  第三天,老太太又问张静娴:“昨晚睡的好吗?”

  昨晚没有人偷摸进老太太屋里,所以张静娴没有被吓醒,她睡的很好,于是说道:“挺好的。”

  老太太摸摸她的脑袋。

  没过多久,张静娴又在夜里被吓醒,这回进来的是她的父亲三少爷。三少爷比二少爷有良心,进来的时候先看看张静娴,见她醒了就塞给她一包果子,让她乖乖吃东西别声张,然后才扭身进老太太屋里,出来时长袍子里面鼓鼓囊囊的。

  第二天,张老太太又问张静娴昨晚睡的香不香。

  张静娴不吭声。

  老太太又摸摸张静娴的脑袋。然后,她领着张静娴把屋子里的摆件和小库房的东西都认了一遍,并且开始教她写字、记账。那一年张静娴八岁。

  八岁的张静娴在老太太房里学规矩的时候,梅香的姥姥、七岁的商淑英正在一个叫“关里家”的地方种地。

  ☆、成长之痛(上)

  所有的孩子在未取得经济独立之前都无法选择自己想要的成长路线,不管是寄人篱下还是父母健在。孩子们总是被迫按照大人的意图成长,于是才会有叛逆。叛逆是近现代孩子们的权利,八十多年前的商淑英和张静娴都没有这项福利。

  商淑英的父亲商秀才(其实到死也没考上秀才)认得几个字,勉强算得上是个读书人,可他还不如老老实实做个农民。读书人的清贵是靠闲钱养出来的,商秀才土农民一个,全部身家加起来不过破屋一间薄田两亩,读书钱从哪里来?商秀才有办法,是没钱可是有人啊。他要读书不能干活但是还有老婆呢,老婆难产死了还有大女儿呢,你看商淑英一副大脸盘、长手长脚,才七岁就已经比同龄孩子高出整整一个头,这绝对是一副干农活的身架子。

  于是商秀才家的长女、年仅七岁的商淑英光荣的接下母亲生前的工作,提前开始了长达五十年的农田壮劳力职业生涯。

52书库推荐浏览: 张氏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