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问_业原【完结】(59)

阅读记录

  吴修风说:“我记得哲学分为三部分:自然、社会、思维,为什么《歌力手册》里谈论的基本上都是关于人的内容?”

  楚老师说:“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哲学就是研究‘人’的学问。我们不能说这种说法是完全正确的,但想一想就知道,为什么世界上那些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都是以人为研究主体。因为人是所有事物的中心、是枢纽所在,解决了人的问题,就等于解决了所有事物的问题。”他继续说:“我说你十年之内定会获得大成,现在相信了吧?真是天公作美、机缘巧合,有了你这块璞玉,再遇到我这个明师,不成功才怪。”说到最后两句,他开起了玩笑。

  星期六的中午,在楚修正的安排下,他们一行五人来到了城边的一处农家乐。规模不算很大,却也是树木葱葱、流水溪溪,一副闹市桃源般的感觉。

  楚修正说:“我经过几天的认真考虑,和局里的几个同事交换了意见,决定在文化系统进行一些改革。今天请大家帮我出出主意,这个改革怎么弄好?从什么地方着手?”

  楚老师先开口说:“我就说三点,一,改革不能悖离大的指导原则;二,多一些人文关怀;三,不要指望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他说完,又对普燕说:“燕丫头,陪我去外边转转。”

  他们三人继续讨论刚才的问题。程黄说:“楚哥,你应该有一个总的设想,不如你先说出来,我们讨论补充。”

  楚修正说:“我为什么想要改革?因为我亲眼所见的许多事情让我深有感触。比如说:有很多热爱文化、教育研究的人,或许他们没有做出什么大的成绩,但也在兢兢业业的为文化、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然而,就因为他们没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在生活方面就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和尊严。还有就是我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从来都没有像眼下这样到处弥漫着‘功利’思想。因此,我想通过一些改革,让人们意识到,我们正在丢弃真正重要的、有意义的东西,现在需要把他重新找回来。”

  吴修风说:“有你这样的师哥,我深感自豪,需要做什么,你尽管说。”

  程黄说:“我们是师兄妹,过多的话不用说,只要能做的事情尽管开口。”

  楚修正说:“我想要先起草一个改革方案,然后在我们辖区内的文化系统里进行讨论,征询大家的意见。如果多数人都赞同改革,我们就着手下一步的准备。如果大多数人都持反对意见,那就只好暂停我们的想法,等待以后有机会再说。”

  “楚哥。”程黄说:“你做事一向稳妥,这样做可进可退,我看行。这样好不好?我们用两三天的时间,把自己的想法形成文字,然后,我们三人再来讨论,最后形成一个草案。”

  吴修风也表示赞同。楚修正说:“这样最好,我们下星期二见。”

  吴修风经过两天的思考,对楚修正的文化改革始终不知如何入手,他把这事跟老师说了。楚老师说:“你不说我也知道,因你不了解行政部门的运行特征,所以无从下手,你终归太年轻,经历过的事情还不多。战场上打仗,一声令下,所有人都得听从号令,文化改革则不然,方方面面牵连的事太多,各说各有理;况且要改变人思想中的东西谈何容易。但事情总要有人先做,你楚哥的做法是正确的,他走的是正道,你们都要力尽所能地支持他。当下最可行的方法就是通过量变来达成质变。就是说,先不要定什么制度、规范,而是直接面对出现的事件,明明白白的提出要怎么改?改成什么样?这样做的好处是效果立竿见影。比如说,电视台、新闻媒体要有舆论导向;清理整顿乱像横生、虚假宣传的广告;禁止一切带有赌博性质的商业行为;当奖励时,可以从工作、优惠、优先、荣誉、照顾亲人等进行,就是不能直接奖励金钱------。”

  吴修方说:“这样做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行吗?”

  “当然行。”楚老师说:“所以我说通过量变来达到质变,这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法。等到了一定时间,就可以根据经验和指导原则设定制度规范,以后在工作中不断的完善,日积月累,就会达到是想要的效果。另外,我想要说的是,中国的学者往往谈论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一塌糊涂。你要把知识用于实际事务中,真正体现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次就是一个很好的体验机会。”

  到了约定的时间,楚修正和吴修风来到了程黄的公司。三人把各自整理好的草案拿出来一看,对视着哈哈大笑。原来,上面所写的内容都大同小异。

  吴修风说:“我是真的找不到头绪,问了老师后,才有了一点眉目。老师让我转告你,先不要设定制度和规范,而是要针对具体的事件进行改革,通过量变来实现质变。”

  楚修正说:“过两天,我们辖区内的负责人会在一起讨论这件事。小扬,我想让你也参加,只是要找一个合适的理由,你有什么看法?

  吴修风说:“我没意见,听你安排。”

  “我觉得这不妥。”程黄说:“因为这毕竟是你们内部的会议,如果让一个外人参加,会给你下一步的方案执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倒觉得小扬可以协助你在背后做工作,但不要参加会议,包括在以后的执行过程中,有很多的事情可以让小杨做,但最好不要太显眼,这样,即达到了目的,又避免了麻烦。”

52书库推荐浏览: 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