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老师说:“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说明你非常诚实。这是我几十年的研究成果,你怎么可能一时半会就能领悟呢?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无需质疑,在任何一方面都可以得到验证,比如:我们平时所说的饮食文化、武术文化、茶道文化-----。任何一个行业,在我们中国的发展历程中,都已经上升为一种理论、一种文化,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博大精深。如果没有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十年八年的人,很难理解其中的原因所在,因为太繁杂、太深奥。也正因为它的博大和繁杂,所以在传承的过程中,有些就走偏了,这就是事物的两面性。”
吴修风迫不及的说:“有破解之法吗?这可是一件关系到亿万生灵的大事情,我很好奇,老师你是不是已经找到破解的方法了。”
楚老师说:“应该算是找到了,待会再跟你说这个问题。中国文化的第二大特征:防守有余,进攻不足。中国文化属于以‘仁’为主体的包容文化,它具有极强的韧性。在防守时,往往信心满满,这就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化没有出现断裂的根源所在。即使是到了近代最软弱之时,也没有被外来者所湮灭,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防守。但在进攻上,却显得大大不足,这主要体现在对未知的事物过于畏惧。这就是我们中国自成一套的思维体系,但外表上却显得很圆润,不喜欢太锋芒,缺乏对敌人的震慑力。第三、迷于技巧、失于本质。我们中国人太过于追求技巧,但往往忘记了事物的本质。因为方法技巧可以快速的见到效果;而思想却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够显示出它的价值。按照我的想法,应该废除那些各种各样的谋略技巧典籍,多多阅读思想、人文书籍,让国人从小就有气宇宏阔的思想意识。”
吴修风说:“老师,你为什么要选择人作为研究方向。”
楚老师说:“因为在世上所有的生命中,以人最为尊贵,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是人类。因此,我们只能从人的角度去评价其它一切,好与坏、对与错、价值大小等等。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要以人为中心,为我们人类服务的。因此,世上所有的事情又都是人为的、是人决定的,所有的功过是非都是人类自身造成的,其它事物无所谓对错好坏。换句话说,只要我们把人研究通了,就等于是站在了所有事物的最高点上,就可立于不败之地,因为人是所有事物的中心,就等于自己立在了中心点上。从你看的书籍中应该知道,古今中外的那些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无不是以人为主体展开研究的。中国的孔子、老子、王阳明;外国的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卢梭等无不如此。甚至是那些科学巨匠、政治领袖都对人都有非常深刻的了解。”
吴修风的心绪渐渐的开朗,他说:“还有一个问题,请老师指教。经常有人说我有很大的缺点,比如情商低,不懂人情世故,不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说话伤人、自以为是、容易情绪化、还很任性等等。我心里明白,在这些人中,有很多并不是对我有什么恶意,他们是为我好。因此我就想问问老师,要不要趁早把这些缺点加以修正,重新确定一下我的一些行为特征。”
楚老师不以为然的笑说:“这些问题,还是燕丫头最有发言权,你怎么看?”普燕笑了笑,频频点头。
楚老师说:“我的看法是这样,首先你要确定,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才能确定你该怎样的为人行事?你想从政吗?想经商吗?或者是想平平淡淡的过完这一生嘛?
吴修风大惊:“老师,我不想从政,仕途里的规则太多,我搞不懂,也没心思去弄懂;经商的本质决定了各种各样的算计、委屈,我受不了。要让我平平淡淡过这一生,我更接受不了,我不能莫名其妙的来到这个世上又莫名其妙的离开。”
楚老师说:“那你就只有一种选择,就是做学问,你的智慧、性格、思维方式,都注定了你是一个治学奇才。从政或经商都不适合你,命中注定只能做学问研究,这仿佛是幂幂之中自有安排。”
吴修风说:“我喜欢做学问,以自己所学造福他人、社会,我觉得很光荣。”
楚老师说:“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你要改正上面说的所谓缺点呢?那些缺点对于平常人来说确实不妥;但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却大大有利,完全没必要改正。我唯一提醒你的是,对特别重要的人要有所不同,因为我们不是神仙,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所以,对这些人要多为他们想想。”
吴修风注意到,老师刚才说到特别重要的人时,有些慈祥的看了看普燕,同时看到,普燕的脸突然有些害羞。
楚老师说:“你这两天矛盾、混乱的想法一点的也不奇怪,做学问的人就是这样,容易冲动,容易情绪化,如果不是这样,他也做不了学问;尤其是天资越高的人就越是明显,非常随性。”他继续说:“然而,任何学问都是为现实中的人服务的,如果拖脱离了现实社会,这种学问也就失去它了价值。因此,你要明白,这就是你的一个坎,你只有跨过去,才能真正的达到融会贯通的至高境界。这也算是对你的一次磨炼,你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如果你还想继续做好学问,你就只能勇敢的面对,因为这是你的宿命。”
楚老师话语深深的震撼到了吴修风,他仿佛听到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在呐喊:这是你的一次修行,必须要勇敢的面对,才能达到人生的顶点。”
52书库推荐浏览: 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