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善寺本就算不得大,寺内的僧众亦不多,包括住持在内不过一十三名僧众,但不知为何落座的僧众只十一人。
斋堂狭小,众人一落座,这斋堂便显得有些局促。
今日暴雨骤然而至,纵使等会儿便能雨霁云散,下山的崎岖小路遭了暴雨已然湿滑不易行走,须得等小路干透了才好下山,是以,除沈、季俩人外,尚有三位香客借宿,其中俩人是一对夫妇,夫妇俩人皆是二十许的年纪,而余下那人却是个年逾六十的老妪,这老妪满面风霜,身形略显佝偻,手腕子上挂着一串佛珠,佛珠光滑圆润,想来应是时常拨弄所致,她身上的衣衫料子粗糙至极,甚至衣角处还有一块不显眼的补丁,但因她周身上下萦绕着礼佛之人的慈悲之气,无一人会觉得其贫苦凄凉,反是像修行多年的苦行僧一般,令人敬佩。
沈已墨正窥视着坐在他斜对面的净思,那净思端端正正地坐着,稚嫩的面容平静如水,全无之前要踩死那翠青蛇的暴躁。
窥视了片刻,沈已墨双目灼灼地朝着季琢望了过去,见季琢觉察到了他的视线,他便抬起手来有一下没一下地摩挲着自己的唇瓣。
因季琢适才与沈已墨唇齿纠缠许久,现下沈已墨的唇瓣较寻常时候更为嫣红、饱满一些,仿若是饮了甘露的桃花一般,甚是勾人。
室内烛火通明,俩人相对而坐,季琢连沈已墨唇上的纹路都能轻而易举地看个分明。
沈已墨唇瓣微动,眼底盈满了狭促的笑意,方要低语些甚么。
偏生是这时,过堂的时辰已至,有一僧人敲响了斋堂外头的长鱼以及半圆型的云板,这两样便是过堂的号令,号令既出,由维那师引领众人念过供养偈,众人再齐呼一声“阿弥陀佛”便可用斋饭了。
这斋饭清淡,口味尚可,分别是素鱼,白灼青菜与一碗豆腐皮豆芽羹。
用罢斋饭,那维那师正要领着众人念结斋偈,却有一僧人冲进斋堂,一脸惊恐地高声呼叫道:“净惠师兄死了!”
净思顾不得过堂的规矩,登地站起身来,急声道:“净惠师兄不过是受了些风寒,卧床几日,再用些汤药便可痊愈,怎地会死?”
那僧人定了定神,深觉自己方才莽撞了,不便当着众人的面回答净思,疾步走到住持身侧,耳语了几句。
住持闻言,吃了一惊,沟壑纵横的面上尽是肃穆之色。
净思瞅了眼僧人与住持,念过结斋偈,便匆匆地奔了出去。
沈、季俩人见状,亦跟了上去。
片刻后,净思终是到了净惠的寮房,他一掌拍开房门,一脚踩了进去,却不知为何脚下竟打了滑,眼见便要跌倒在地。
忽地,他的手肘被一只手抓住了,紧接着,那手的主人轻轻柔柔地道:“净思师傅,你且小心些······”
净思借着那人的力道,好容易才站稳,却又听得那人道:“你且小心些,这地上有血。”
净思惊惧交加,低首细细看去,地面上果然有一大滩液体。
他方才过于急切,这一静下来,便有刺鼻的血腥味层层叠叠地缠了过来。
外头暴雨不止,天色昏暗,寮房内亦是难以视物,恰是这时,一道闪电在天边炸了开来,照得天上的乌云无所遁形,同时这寮房亦是亮得厉害。
这地面上的液体确实是血,但这血却不单单只净思脚下这一处,而是从床榻上一路漫延到寮房门口的。
净思直觉得双腿都软了去,他平日脾气不好,但不曾害过人,更不曾见过这样多的血。
他双腿一软,便要扑到在血泊上头,幸而抓着他手肘之人施力将他提了起来。
他勉力回首瞧去,提着他的那人却是问他借宿的沈已墨,半晌后,他深吸了一口气,仰首道:“沈施主,你且松开小僧罢。”
因身量的缘故,沈已墨须得弯下腰方能抓住净思的手肘,闻言,他松开手,直起身子,叮嘱道:“净思师傅,仔细脚下。”
净思谢过沈已墨,连声唤着“净惠师兄”便往床榻去了。
他扑到净惠身上,净惠的尸身还暖和着,体温竟如同活人一般透过衣物传到了净思的皮肤上头。
“师兄!”他猛地直起身子来,瞪大眼睛去看净惠,眼中尽是希冀。
寮房内,晦暗不明,他一时瞧不清楚,转而伸手去摸索净惠的面颊,陡地,却有人按住了他的手指,制止道:“你勿要乱动。”
话音堪堪落地,净思便瞧见沈已墨手执着一只烛台而来,烛台上的烛火被外头窜进来的疾风打得摇摇晃晃的,衬得沈已墨愈发精致难得,与满是烟火气的凡间,与盛着一具尸身的寮房俱是格格不入,合该御风而去才是。
季琢下意识地扣住了沈已墨的纤细的左手手腕子,未待沈已墨反应,季琢已松了去。
52书库推荐浏览: 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