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风雅录 作者:阿堵【完结】(31)

阅读记录

  看两个学生似懂非懂,道:“就拿这段译文来说,史同,我让你拿出根据,是让你拿出能够说服我,让我相信这些译文准确可靠的理由。而你要说服我,首先必须说服你自己。也就是说,你要动脑筋去核对、比较、辨别,确认它是目前已有译文中最好的版本,然后注明出处来源。或者你觉得它们都不够好,自己对照工具书和参考资料,翻译一份出来,那更好。”
  “那……那得花多少时间啊?太难了……”
  “所以我被你的题目吓了一跳啊。《大夏宫刑滥觞考论》——‘滥觞’一词,既指起源发端,又指波及影响,难道你预备从三皇五帝时期一直考论到近代宦官消失?这可是一辈子都未必干得完的工程。”
  洪鑫垚背报告的时候已经问过史同,知道宦官就是太监,插嘴:“要搞你自己搞,我可不陪你研究一辈子太监!”
  方思慎看他一眼,道:“真正做学问,还就是一辈子的事,正如前人所讲‘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你们知道全国各类高等学府研究机构专职从事国学领域研究的人加起来有多少吗?”
  “不知道。”
  “十万。”
  “啊?!”
  “这些人里边,一辈子就研究一件事、一个人、一本书的,比比皆是。”
  洪鑫垚听到这,撇嘴:“这不有病嘛!”他脱口而出,才发现过于忤逆,赶忙补救,“方老师,我不是说您啊,就说他们,那个……”越描越黑,算了,不说了。
  方思慎倒不觉得怎样,淡淡道:“人各有志,乐在其中。”
  史同结结巴巴地说:“方老师,我,我不想一辈子、一辈子……研究太监啊!”
  方思慎笑道:“我的意思,国学研究本身广博精深,需要专业人士来做,但研究精神无处不在。如果不是真正爱好喜欢,不打算以此为职业和事业,比如选修这门课的许多同学,未见得将来一定上国学院去做学者,无需执着于成果,重要的是体会其精神。将来即使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也必有用到这种精神的时候。”
  史同几乎热泪盈眶:“那老师,我可不可以改个题目?改成‘大夏历史上最早的宫刑’之类。”
  方思慎点头:“是的,在初级阶段,问题越具体越好。你这个题目已经具体多了,但仍然可作多层次多角度拆分。史上最早的宫刑,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是什么?颁布者、执行者和其他参与者都有谁?具体操作方式是什么?对象是谁?有什么后果和影响?……”
  史同捧住脑袋呻吟:“老师……”
  “我建议你不妨从中选一个最感兴趣的、最具体的问题,好好查点资料,写出自己的心得,应该就能成为一篇不错的小论文。”
  史同忸怩一下:“其实,其实我对‘操作方式’最感兴趣……”
  洪鑫垚怪笑一声:“不成不成,我比你更感兴趣,这个得留给我,说什么也得留给我!”
  他的搭档早已习惯屈服于洪大少淫威之下,小声道:“那……那你写这个,我做第二个板块,‘遭受宫刑的名人有哪些’,正好也是老师说的‘对象’问题。”心说到时候还不是两篇都赖给我写,你抄一份去交差。
  方思慎将报告翻过一页:“《大夏史上名人宫刑知多少》,史同你很会取标题。”
  “嘿嘿……谢谢老师表扬。”
  “不过你发现没有,这个题目同样存在过于宽泛的问题。”
  史同急于表现,赶紧辩白:“嗯,现在我知道了。一开始我想的是,既然太史公得罪了孝武皇帝受到宫刑,那肯定还有不少名人也有相同的遭遇。其实只打算找找跟他同时代的人,但是总觉得题目不够气派,所以……”
  “照你这么说,那也至少得把《太史公书》、《前汉书》和《资治通鉴》前汉部分通读一遍。”
  “我觉得还是太难了……老师,您说该怎么办?”
  方思慎沉吟道:“名人受宫刑,这种论题,应该有人总结过,不过我没留意这方面的文章。你上网搜索了没有?”
  “我找过了,都是些奴隶啊战俘啊什么的,就没什么像样的名人。”
  “你根据太史公受宫刑,从而推测当时宫刑可能比较普遍。目前资料显示,受宫刑的以地位低下的奴隶战俘为主,并没找到像太史公一样地位较高的官吏或者说士人。那么,这个‘没有’就十分耐人寻味,值得探究,说明他也许是特例,或者别有隐情……”
  史同恍然大悟:“老师,我明白了!我知道怎么入手了!”兴奋得直拍大腿。

52书库推荐浏览: 阿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