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作者:洛娜215 【完结】(574)

阅读记录

    他的确是不好,捧高踩低,用鼻子看人,用脚干事,还喜欢打压新人,只不过因为资历高,又是灵帝朝就杵在那儿的,旁人也拿他没办法。
    直到这次评分,结果出来之后就有人来了解情况,最后这位就默默得被移到了一个闲职,下头也没有新人给他管着了,就怕哪儿的人才又被他磋磨了。
    现如今的汉室朝廷大部分的基层官员都出自兖州学校,中层官员有近五分之二是兖州、豫州官僚系统升上来的,为此,没少有人弹劾曹孟德,偏偏让人奈何他不得的就是,这些人还真不是他提拔的,甚至都是不是他这一系人提拔的。
    没办法,人才吗,哪哪都会发光。
    曹操治下出人才,而且这些人才都非常的佩服曹孟德,简直就是全天然的曹党,这已经成了一个公认的秘密。
    这就让人有些不愉快了,但是大家又说不了什么,曹操为官这些年,除了早期荐过几个武将,后期愣是一个人都不举荐,这些人全是自己拼上来的,有根基有资历,就像一股子跳动着的泉水一样汇入了平静无波的汉室朝堂中。
    要说曹孟德所处的位置,更像是站在岸上,在小泉流要被凝水拖下去之前拨弄一下的弄潮人,直教人恨得牙痒痒。你说就要将这些小子骗下水了,偏偏曹孟德前不提点,后不提点,非要就差最后临门一脚了去说话,有你这么干事的吗?还有没有良心了?
    差点就被骗的小崽子们吃过瘪之后,那眼睛叫瞪得像铜铃,警觉得要死,一时半刻都没法子让人掉坑里。
    这就让人很不愉快了。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渐渐有人发现,不行,必须打破这一种朝堂的一面倒趋势,如今的举荐制虽然还在实行,但是举荐上来的人才多被择吏制压得死死的。
    择吏制便是由官府亲自去各大学校招生,也有实习生留任的。这样的招生模式可以大量填充基础官员的空缺,虽然升迁比不上举荐制,但是稳扎稳打,对于寻常学子也是一件好事,根深则蒂固,自底层做起也有底层做起的益处。
    这时候,脱胎于官员的考核制,便也有人说,不如咱们招惹也弄个考核制度吧。
    ——很讽刺的是,说这话的,并非是曹操一方的人,而是官宦出生。
    会有如此一言,并非是他被曹操这儿派去的人洗了脑什么的,完全是因缘际会。
    择吏制是官府到学校招人,也就是说,态度就和寻常人才所以为的“我有大才,尔当来求我” 甚至于还能像夏景熙一样对着主公问上几个问题,考验一段时间最后颇为骄矜得答应完全不一样。
    夏安然:不!我没有!你们胡说!!!
    择吏更加像是自己的才学如同货物一般被那些底层小吏挑挑拣拣,甚至于还会挑剔他们。这怎么可以!
    小年轻们表示我们应该以成绩说话,明明我的成绩是最好的!为什么你们要去参考什么课外实践课成绩,这不公平!
    小学霸们回到家里怂恿家里头的人,觉得还是以成绩判定最为直接。家里头的人盘算了半天。
    一年国家的举荐制才多少个名额,但是小吏有多少个名额……尤其是一些旁系家族,或是中小层家族,自觉自己家的儿子搭不上举荐制的船,偏偏择选制不知道为什么又没选中自家成绩优异的儿子,不由也觉得不公平,你觉得不公,我也觉得不公,当爹妈的大部分都觉得自家孩儿有天纵之才,更何况的确有些孩子成绩不错,就是没被选上。
    于是他们自己向上头要求,既然已经有了择吏制,不如再来一个方法?
    这说来有些可笑,但是在一方的小心翼翼推动,另一方的默许下,最后还是成功了。
    科举考试成为并立于举荐制、择吏制的大汉第三种择选人才的方式。
    一年后,第一届天子门生火热出炉。
    出人意外的是,这些人中有的出生世家,有的出生平民,还有些出生权贵,几乎包罗了如今汉室的各种阶层。
    如此结果令群臣吃惊,也让小皇帝兴奋不已。
    这代表的意义,绝非仅仅是大家支持科举这么简单,从简单的说,证明了此次考试的公正,从深里说,证明了无论何种出生的大汉子民,已经渐渐拥有了读书的资格。

52书库推荐浏览: 洛娜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