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女如菊_乡村原野【完结】(348)

阅读记录

  从李长亮家出来,槐子又去了赵大嘴家。

  几乎没费什么口舌,赵大嘴就拍着胸脯对他道:“槐子,你放心,今儿上午我不在家,明儿村长再召集大伙问这事,我一准帮青木说话。这些人良心都叫狗吃了,忘记郑叔那会儿是咋对大家的。他们没良心,我赵大嘴不能gān这事,明儿要好好问他们,还有脸皮没脸皮?”

  他媳妇桂枝正在喂儿子吃稀饭,听了这话咕哝道:“还不都是孙家搞得鬼。怪了,柳儿娘就是个好qiáng不让人的,为啥孙金山这回也糊涂起来?”

  赵大嘴板脸道:“他从来就糊涂,啥时候清醒过?要不然能让柳儿受那罪?哼,管他咋想的,反正咱不跟他穿一条裤子。”

  槐子呵呵笑道:“大嘴哥,咱也不能跟你穿一条裤子哩——那可不是太寒碜了么?”

  这话逗得桂枝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张槐又跟赵大嘴说笑了几句,遂告辞出来,去了下一家。

  青木出来晚,首先去了刘三顺家。

  同样,刘三顺也慡快地拍胸脯对青木保证,明儿一准去给他撑腰。

  “青木,上午我跟我二哥都不在,我爹跟我大哥去了。我爹倒是帮郑叔说了话,可我大哥却没吱声,回来我爹大骂了他一顿。你还要找谁尽管去,我去找大哥二哥,连我大舅子小舅子家也一块帮你串好了,明儿咱小辈一起出面去帮你。”

  青木诚恳地谢道:“三顺,那咱也不跟你说啥矫qíng的话了,回头请你喝酒。”

  刘三顺呵呵地笑道:“说啥感谢的话,那不是见外么?说起来来寿还是咱小妹的小叔子哩,不帮他帮谁?所以我爹气得踹了我大哥一脚。”

  青木微笑道:“大顺哥也不是有意的,他就是那样人,习惯了啥事都不出头。”

  是的,这事闹成这样,并非郑家被全村人背弃,而是大多数乡村人遇事都不爱出头,习惯了随大流,那没良心的人毕竟是少数。

  所以,他便和槐子jú花商量,挨个地找这些实诚敦厚的人家,直接上门摊开来讲,以郑家的人缘,肯定能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然后这事就好办了,再加上槐子jú花去周举人那敲敲边鼓,两下使力,来寿念书的事就八/九不离十了。

  第三百九十四章 扯狗抓jī的板栗

  青木和槐子赶晚跑了好些人家,最后,两人在老村的村尾碰上了。淡淡的月光下,桃柳林里朦胧模糊一片,不过比漆黑麻乌要好多了。

  郎舅二人相视而笑,彼此看不清楚面容,只能见一嘴白牙在月下发光。青木问道:“都妥了?”一边顺着村路往前走。

  槐子跟在他身边,道:“都妥了。你去了村长家?”

  青木“哼”了一声道:“没去。不想求他。枉我还觉得他是个有见识的,原来也是一样糊涂。”

  槐子沉默了一会,轻声道:“他可不糊涂,怕是心里有些小想法,才故意装糊涂。不过这回他可失算了,看明儿他能咋说。”

  青木听了板脸不语,闷头大步往前走,四周一片寂静,这会儿整个乡村田野都陷入沉睡,jī犬不闻,微微有一丝清风,也没有带动枝叶。

  快到门口,望见郑家院子里发出的灯光,青木忽地停下脚步,对槐子笑道:“jú花怕是在娘家还没回去。有两桩喜事忘了跟你说——我娘跟云岚都怀上了哩。”

  “啥?”槐子听了这消息也跟jú花一样错愕!

  青木也不在意,笑着跟他又说了一遍。

  槐子猛地捶了青木一拳,大笑道:“你真能憋,这会儿才跟我说。这可是大大的喜事儿,只是葫芦跟板栗往后要头疼了——有个年纪小辈分高的长辈跟着,玩起来也不自在。”

  他的声音惊动了两家的狗,一齐狂叫了起来,然后槐子呵斥“叫啥?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么?”于是那汪汪声才停了下来,暗影中窜出好几只狗,围着两人“咻咻”打转,并跟着他们进了郑家院子。

  槐子回身将自家的狗往外赶:“跟过来做啥?回去看门!”那狗方才恋恋不舍地夹着尾巴回到张家门口。

  jú花果然没回家,不但如此,连张大栓两口子也在这里。张大栓因为郑家出了这样事。杨氏又晕倒了,所以就没去槐子外婆家,怕他们有啥要帮忙的,留在家里也好帮把手。

  他正嫉妒地对郑长河道:“这是咋回事哩?要说云大夫帮jú花娘调理好了身子,所以她又开怀了,那槐子娘可也吃了不少剂药,咋就没怀上哩?”

  原来他们正在猜测杨氏四十多了,还能怀孕的理由。jú花就说可能是云影帮娘调理好了身子。加上近两年日子顺心,这不就怀上了!

  张大栓听了就不服气,所以对郑长河那么说。

  郑长河嘿嘿gān笑了两声道:“你也不要着急。你勤快些,说不定哪天她就怀上了。”

  杨氏和何氏听了尴尬。杨氏骂道:“你两个老家伙,满嘴胡吣些啥话?也不怕小辈们听了笑话。”

  jú花跟刘云岚红脸,装做没听见,继续说故事给葫芦和来寿听。这两个小的好像错过了困头,都这么晚了,还睁着亮晶晶的眼睛,倍儿jīng神,缠着大人问这问那,再无一丝先前的萎靡和不安。

  等青木和槐子进屋。笑闹了一番,说了各家的话,张大栓闷笑道:“这可有好戏瞧了,明儿我还真想去看看哩。”

  槐子笑道:“爹,你明儿还是老实在家歇一天吧。人家长辈都推有事,你要不躲起来,面子头上也不好看。”

  青木点头道:“就算大伙心里都有数。晓得这是装的,不过谁也没捅破这层窗户纸。明儿张叔就跟我爹在家喝酒闲话,带孙子玩。”

  说到带孙子,张大栓立即高兴地对郑长河道:“咱板栗会爬了哩!这会儿天气还冷,要是再过些日子,等天气暖和了,脱了厚衣裳,肯定能爬得更快。”

  何氏白了他一眼道:“再过些日子?再过些日子咱孙子孙女都会走了哩。爬有啥了不起的?甭在这吵嚷了,回去睡觉。瞧这两娃儿都玩疯了,咱再不走,他们这一夜也不要睡了。他外婆,这下你老人家可放心了吧?明儿来寿念书的事一准成。”

  汪氏笑眯了眼,连声道:“放心。放心!真是多谢亲家了,让你们跟着cao心烦神。”

  jú花忙道:“外婆,自家人,别说那话。赶紧睡去吧!娘,早让你去睡,偏要坐这劳神。这会儿哥哥跟槐子也回来了,你也得了准信,晓得大多数人都是向着咱家的,这可放心去睡了。”

  杨氏连连点头,众人这才散了歇息不提。

  第二天早上,jú花早早地起chuáng,给两娃儿洗漱穿衣,动作十分麻利。因她不要葡萄早起到房里来伺候,所以都是槐子帮着打水给娃儿洗屁股啥的,两口子旋风般地忙碌,颇有些前世早晨上班的感觉。

  她帮板栗小葱换上小夹袄,把他们的小胳膊解放了出来,两娃儿立即用手撑着chuáng铺,乱爬乱滚,满屋子都是脆笑。

  等收拾完毕,才一人抱一个,出至外面,一边走,槐子轻抛板栗叫道:“看大公jī去喽!”

  院子里已经一片忙碌,张大栓坐在梅树下正编jī笼;何氏和刘婶则在厨房里张罗早饭;院子一角,葡萄正在喂jī;刘家的小井儿也起来了,坐在木制小车里盯着那些jī不眨眼,刘奶奶在一旁守着他。

  万物生发的chūn季,总是让人心qíng跟着莫名其妙的好,这早晨,更是jīng神倍儿欢畅。

  刘奶奶见了他们,慈祥地笑道:“板栗起来了?来跟小井儿一块瞧jī娃子。少奶奶,正月里孵的那些,翅膀都长硬毛了。”

  jú花忙快步走过去,笑道:“是么?再大些就能赶出去了,不然容易脏了院子,弄得没处下脚。”

  家里这会儿已经有一百多只jī了,除了四十多只下蛋母jī和几只公jī外,余下的都是小jī娃。小jī有好几批,有些刚孵出来,鹅huáng色毛绒绒的,有些则已经长出了硬毛。

  葡萄一边撒jī食,一边“啯啯啯”地唤着jī,脚边围了一大群,“咕咕”“啾啾”的jī叫声响成一片。

  小葱和板栗见了花花绿绿的大公jī。兴奋地直挥胳膊,咿呀叫个不停,加上刘家的小井儿,院子里娃儿笑声闹声不断,充满勃勃生机。

  这个时候,大人们也跟着开心,总是忙里偷闲地过来逗弄他们几个,或是经过他们身边时捏捏那柔软的腮颊;张大栓一边编笼子。一边不时地抬头看看孙子孙女,也是满脸笑容。

  抱着娃儿太累人了,jú花便将他们放在小车里坐着——这个车是不能动的,三个娃儿都有一辆。

  板栗和小井儿才几个月。就显示了男娃的调皮特xing,坐在车里也不安分,对于在身边晃来huáng去的大狗,总是冷不丁地伸手扯一把,有时揪住了狗的皮毛,拽老长,好不容易把他手掰开,早抓了一手狗毛。

  第一次发现这事,吓得jú花心“咚咚”跳。生怕狗回头咬他们一口。可是次数多了,jú花发现那狗毕竟养了好几年,真的很通人xing,宝宝抓住它背上的皮毛使劲扯时,它便站那不动,也不狂bào,让jú花感动莫名。

  每当这时。jú花就会帮狗揉揉脊背,拍拍它脑袋,再弄些好的把它吃,一边跟它唠叨不要咬宝宝,也不要用舌头舔宝宝脸,等等。大狗也温顺地挨在她身边,目光温和地看着车里的小娃儿。

  只是抓一手狗毛也是很危险的事,要是往嘴里塞就更麻烦了。于是又叮嘱葡萄:“葡萄,看好弟弟跟板栗他们,狗儿虽然不咬人,小娃儿抓一手狗毛也不好,一定要洗gān净了,不然吸进鼻子里可不得了。”

  葡萄忙答应道:“我晓得。少奶奶。我不在的时候,我奶奶都看着他们哩,身边总不少人。”

  槐子洗漱完,过来抱起板栗,蹲在地上看小jī娃,一边抬头笑道:“太小了,再大些就不怕了。我们小时候都喜欢骑着狗玩,也没听说谁家娃儿叫狗咬了。”

  刚说完,就见板栗身子前倾,小手揪住一只小jī娃,呵呵直乐,口水掉老长。

  他手小,没抓住身子,捏着小jī的翅膀就提了起来。可怜的小jī两只细小的腿儿直蹬,另一只翅膀扑扇不停,嘴里“啾啾”地叫着。

  jú花皱眉,想起来财小时候抓狗撵jī的光辉业绩,对槐子道:“我咋觉得咱儿子跟来财小时候一个样哩?才这么点大,就扯狗抓jī,等这娃儿会走了,这满院子的jī鸭狗,怕是要遭殃!”

52书库推荐浏览: 乡村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