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幕,好比杂技团的高空特技表演,发生在自己老公和儿子身上,一个不小心,儿子摔了不说,老公得一块头破血流。她这不得同时失独又当寡妇的?
结果,把她李大夫活活吓晕了。
原以为自己老公会给儿子当孩奴,确实,朱隶曾经在屋里当马给儿子骑过,偷偷的。但是,实际上,应该说,朱隶是把孩子当成了玩具。
等李敏真正懂得了丈夫那点小心思以后,这儿子一天天长大,自然不给自己的爹当玩具了。
现在的朱潜,可以说是,一方面,挺听从父母的教育,毕竟出身在家教家风良好的大户家庭,从小培养出来的规矩和素质必然导致这样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一个很有自己主张的孩子。
这,才是让李敏感到矛盾的地方。
李敏让紫叶给儿子搬了张椅子坐,先打量了下儿子周身。
一般孩子,到朱潜这个年纪,不一定绝对是规规矩矩了,玩xing必定尚存,导致的结果,必然是,身上衣服脏乱差,一不小心,屋里的丫鬟总得帮着小主子备几套衣服随时更换过了,以防大主子突然召见检查,到时候,一块儿主子奴才被训骂。
可很显然,朱潜屋里的奴才,从来都不需要有这样的麻烦和忧虑。
李敏回想起,今早出门之前,一家吃早饭的时候,儿子穿的那身衣服仍旧眼前这套儿,整整齐齐的,从发髻到脚上穿的白袜和布鞋,都是gān净到纤尘不染。
洁癖。
这儿子比她更洁癖,更讲究。
你看她回来时,还出了身汗呢。
她儿子,大热天的,为一条狗忙碌了一整天,额头一滴热汗都没有。
李敏想到这儿,都突然不知道和儿子说什么了。
朱潜却先开了口,看了看她,说:“母亲今日一天在外劳累,是不是累了?孩儿看母亲气色,似乎有些疲倦,胃口貌似也不是很好的样子。”
李敏未来得及回答儿子这话,已经听旁边坐着的,自己的爷爷先噗嗤一声直接笑场。
李老这是满足,高兴。
朱潜算是他教出来的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怎能不让他高兴?
李敏顿时却是头大,头疼。
儿子这是先将她一军。
有个太聪明的,并且好学的儿子,做母亲的固然高兴,同时伴随而来的是亚历山大。
李敏道:“本妃身子还好,让世子多心了,本妃会注意的,天气热,府里本妃让人煲了凉茶,世子也得留意以防屋内中暑。”
到底姜是老的辣。李大夫行医那么多年了,能压不过一个七岁初出茅庐的小大夫吗?
李老在旁慢悠悠地吃茶,不准备cha入他们母子之间,只看热闹。
朱潜英俊的小眉头往外撇了撇,眼神却像是卑微地垂下来,说:“母亲训的是,孩儿势必留意,不让母亲挂忧。”
李敏说到这儿,该拉开正式的话题了,问:“本妃听说世子救了府中的忠犬一命,本妃对此有些疑问,世子从哪儿取来的狗心?”
要给金毛移植心脏,当然不是什么狗的心脏都能拿来一用了,最好是同类犬,防止发生排斥反应。
金毛又是非常珍贵的稀有品种的犬类,在燕都,上哪儿去找金毛的同类犬,总不能把金毛的子孙给剖了吧?
李敏的眸光she到儿子的脸蛋上。
朱潜的小身子像是早料到如此,接到娘亲审问时显得神qíng悠然,后背靠回到椅子背上,嘴角高深莫测地深一深,是个小酒窝,说:“其实,这事儿要说到七日前。”
七日前?
李敏和李老都努力回忆着七天前发生了什么事。
朱潜说:“七日前,孩儿奉老爷子的命令,出府到药堂抓两味药,府里刚好缺的药材。”
李老回想起来了,那天,自己确实叫这孩子去找药。主要是那天,这孩子自己也积极,想出门帮他做事。他就此没有多想,想这孩子趁机出门去玩,一口答应了。
朱潜道:“出了王府,乘车不过半炷香时间,看到路中出现一条狗。当时孩儿就想,这狗毛色漂亮,活力充沛,叫声响亮,心肺好,心脏给金毛的话,金毛可以再活个七八年都没有问题了。主要是这狗的脑子在孩儿看来,是缺脑子了。”
李敏和李老登时互看了一眼。
章节目录 朱潜轶事二三事叁
燕都里,在七年前那场战事以后,京师里设置在北燕的行政地方部门都督府,肯定是自然消亡了。北燕不再受到关内京师的辖制。
之后,护国公朱隶另设了个地方衙门,代替了京师的都督府,称之为燕府,府尹暂由燕都里的名人志士们推荐出来的贤士担任。燕府府尹受护国公任命,管理燕都里及燕都外圈方圆三十里的地方事务。
既然都取消了与京师里的行政联系,北燕就此大刀阔斧进行了地方政改。整个北燕,划分为五个区。称之为燕东、燕北、燕南、燕西以及燕中。其中的燕中,即是燕都。各区域和燕都一样,设有地方衙门,同时地区的军队,不受地方衙门控制,令设军队的分部。
这样一来,北燕的行政划分,以及自上而下的体制,已经同大明京师的中央集权政权没有太大的区别。
明眼人就此都看得出来,护国公在处心积虑,只等有一天时局成熟了,攻入京都而已。
为此,关内的京师定然会有所防备。在与北燕正式撕破脸以后,关内对于关外的一切支持,比如护国公军队与东胡打仗需要的粮糙军备等,中央肯定不会再支持。
面对这样的qíng况,鬼才公孙良生之前为护国公所建议的,重农,推垦荒地等措施,无疑有了先见之明。要是以往,中央对北燕一断粮,难保北燕要闹饥荒。
如今却不是了。北燕对粮食的自给自足已经毫无压力。
表面看起来十分平静,和平,泰然的大明王朝,关内关外,其实都暗涛汹涌。
这样的态势,会延续到什么时候,似乎没有人知道,也似乎每个人心里面都有答案。
那个答案,就在于一个叫做龙潜的人。
雅子第一次听说龙潜这个名时,当时是路过茶馆,听到茶馆的说书先生绘声绘色地说着一个小孩出生时那晚天空作乱的景象,好比孙悟空齐天大圣从石头里蹦出来那样的壮观场景。
说书先生为了夺人耳目,说的故事经常是天花乱坠,虚无的夸张的成分居多,不是那样的可信。这点雅子知道。但是,在关内的时候,茶楼里对于龙潜这样的故事,几乎没有人敢讲,都是偷偷摸摸地传播。这充分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这样的传说故事,却恐怕真的有几分真实。
雅子今年六岁了,是个丫头片子,扎着两条小麻花辫。她出身在关内的京师北郊,祖上一边却是南夷人。
雅子的生母是人贩子,即牙婆从南夷买来的。本来牙婆是打算把雅子的母亲卖到京师里的大户人家,可见,雅子的母亲天姿美丽,美得好比天仙下凡,一点都不夸张。
当初听说牙婆都联系好了,是要把雅子的母亲卖到王爷府上。没有想到的是,那会儿刚好碰到了京师动乱,先皇驾崩,新皇登基,与北燕开战。因此,这个听说很喜欢美色的王爷,死在了与北燕jiāo战的战场上。牙婆这笔生意就此灰飞烟灭。
京师里的人,尤其是达官贵族,都是比较迷信的,特别是这种,据说没嫁之前,未婚夫就死掉的女人。给人当妾也一样。于是,哪怕雅子的母亲长得多美,都难免戴上了克夫的称号。
牙婆不可能在京师里继续推销雅子的母亲了,但是,又不希望在雅子的母亲上继续làng费供养的粮食和路费,就近在京郊找了户人家。
固然,这户人家肯定是比不上京师里王府的高大上,好歹的,却也是一个具有许多田地的农户,即为地主家庭。
那时候,这位身为地主的男人,雅子的亲爹,并不知道雅子的母亲是南夷人,只是在看见雅子母亲的第一眼之后,立马被雅子母亲的美貌迷得团团转。
雅子的母亲就此给这个男人当了小,牙婆领到了一大笔赏金,和雅子母亲说了拜拜。之后,没到一年功夫,雅子出生了。
在地主家庭里,由于地主有钱,娶的肯定不止雅子的母亲一个老婆,因此,雅子的亲爹有六房。雅子除了自己亲娘以外,还有一个地主的正室夫人要称为母亲的,和其余四个姨娘。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更是一溜串儿。一二三四五六七排下去,雅子排在最小,排行老九,因此被人取了另一个外号叫做九丫头。
到后来,雅子三岁那年,母亲又给她生了个弟弟,叫做十哥儿。
要不是出事的话,雅子和这个弟弟,在地主家庭里,也算是养尊处优的小姐儿和小少爷,最少,不用像街头流làng的乞丐那样挨饿挨冻。
问题出在,十哥儿两岁那年,即去年。
京师里突然旋起了一道风,是说南夷那边又有叛贼,违抗京师的统治。一时间,许久以前,对南夷人的抵制qíng绪,再一次在京师内外大兴其道。只要是南夷人的身份,都会被皇帝的机关抓起来,被作为安cha在京师里的间谍处置。
许多南夷人,包括这场事故之前已经在京师里安家许久的南夷人,都被无辜牵连。
雅子的母亲一样毫无意外被受到牵累。要知道,以雅子母亲的美色,在地主家庭里,当然早就受到正室和其她姨娘的排挤。因此,雅子的母亲在听到同乡人从京师里第一时间传出的消息之后,立马给女儿儿子打了包袱,急匆匆托人送出去。毕竟,据说,这回皇帝的爪牙,是连南夷人的孩子都不放过。
于是在某一天夜里,雅子和弟弟十哥儿,被母亲分别拜托到两个老乡的手里边逃走。雅子的母亲让两个孩子兵分两路逃走,目的也是为了让孩子不会被同时抓住,避免死在一块儿。但是,母亲没有跟着两个孩子一块走。
那时候,雅子并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不跟他们走,只记得弟弟被喂了药昏昏迷迷地睡着,根本不能哭闹,这是母亲的主张。既然弟弟都被这样处置了,雅子更不敢哭了,不敢问。
后来,雅子才知道,她母亲原来病重了,逃,也逃不了多远,只怕连累一块儿逃跑的人,更怕连累自己的儿女,所以,在孩子送走以后,自个儿上吊自杀了。
等雅子知道这一切的时候,她跟着母亲的老乡,一个叫做四海的男人,走出了关外,是投奔北燕的护国公去了。
本来,雅子他们作为南夷人,回南夷找自己的同乡,是最好不过的。可是,正好那个时候,京师里戒严,皇帝四处抓拿南夷人,去南夷的那条路肯定被皇帝重重封锁,设下陷阱等着抓他们南夷人。因此,很多逃亡的南夷人,只好选择了通往北边的路。
52书库推荐浏览: 肥妈向善 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