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还有点疼,但气息已平稳。
就是不想和他说话。
律照川站在chuáng头,自顾自地大发善心:“我可以……不,如果你需要调适的时间,我们可以在鲤城多住几天,三天怎么样——这个时间长度正好!三天后,我们一起回京……吧。”
他犹如典狱长,大发慈悲给我发了张假释通行证,而我只被允许叩首谢恩。
我就不领qíng,语气不善地发逐客令:“你能出去吗?我要睡了。”
“好。”他利落回答,gān脆转身,在带上门之前,我听到他在门外又问,“牧雪州,晚餐你想吃什么?”
吃个头!
我扯了枕头盖住头面,试图将恼人的喧嚣阻绝意识之外。
饱睡之后,我饿了。
是的,律照川未作声,我先饿了。于是,我没出息地,准备起晚餐。
庭院内的丝瓜长得很好,我挑选饱满又不老的丝瓜摘下。用削刀刮掉深绿色的翅状边缘,推净粗皮,洗净后切成薄片。在热锅里搁一点点的油,简单翻炒之后,放清水,大火煮成汤。当季的丝瓜汤味道清甜美鲜美。
纪婶送来的茄子gān晚上吃很好。切成条再晒成gān的茄子可以存储很久,吃时洗净装碗再用隔水蒸,再用酱与辣简单腌一下就很好吃。
明虾白灼即可。
我很快做好三样菜,又蒸了米饭。
律照川默默吃了好几碗饭,用餐完毕才从口袋里掏出手机塞在我手中:“不准再弄丢。”
我垂头,是我落在律家的手机。
摁亮屏幕,发现有未接来电数十通,全来自他。
趁天还未暗,我将采摘下来的丝瓜装篮,准备拿去分赠四邻。
律照川见我挎着篮子出门去,似怕我逃跑一样,亦步亦趋跟在我身后。一开始他落在我身后一些,待我拐进小巷,他便快步追上与我并肩同行。
胆小鬼!
我明明是去送丝瓜,回来篮子却不空。邻居收下丝瓜后不准我空手走,又回赠我各种东西。此刻,我的篮子里装着两头马蹄状的未剥皮绿笋,一把鲜嫩的冬葵,还有一把晒成gān的叶子。
“我看你这篮子比出门时越重啊……”律照川瞥了眼我的篮子说。
“你很羡慕吧,这暖融融的家乡qíng。”
律照川没应答,他弯起唇,抓着gān叶问:“这是什么东西,都快gān成粉末了,快丢了吧。”
见他要丢我的东西,我慌忙抢回来,解释:“这是无花果的叶子,煲汤时放几片能去腥。”
说完,我珍惜地将叶子放回挎篮。
律照川默默看着我,表qíng严肃。
“看什么?”
“没什么。”他收回视线,从我手中拿走菜篮子,越过我走在前头。
“喂,往前走第三个大红木门是纪叔家。”我在他身后大声提醒。
我们刚走到纪叔家门前,就见到纪叔今年刚五岁的儿子纪满正和个大孩子打架。那大孩子比纪满高一截,纪满像口袋子被那大孩子扳来扳去……
我连忙奔过去分开他们:“不准打架!”
“姐姐,我们不是在打架,我是在比赛。”纪满仰着ròu嘟嘟的脸却用稚声稚气的声音说。
律照川将我往后扯:“你别乱cha手。”
见俩孩子端着一脸正经,并非jiāo恶。
我疑惑着稍稍退开了点,我一后退,两人立即“抱”到了一起。
纪满是个小胖墩,空有一身ròu,却完全没有效能,他每次进攻都被大孩子轻松化解,一次次被绊倒,一次次摔扑在地。奇怪的是,他像是加满了油的小马达,哒哒哒、不知疲倦地发起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也不知道他试了多少次,突然他用对了力气,首次将大孩子扳倒!小胖墩愣了愣,继而欢呼起来。
纪婶闻声从屋里出来,见状惊呼:“哎呀,这俩破小孩又耍上什么破摔跤啦,纪满你这个小坏蛋,你身上是新衣服!”听到大人的训斥,两小孩猛惊醒,机智地分头逃跑,瞬间跑了个无影无踪。
纪婶见我们在,立刻收敛怒容,热qíng招呼我们进屋,我才如梦惊醒。
摊开掌心,里面津津全是湿汗。
虽看的是俩小朋友“比赛”,我内心却早已风云jiāo加。
连五岁的小孩都比我懂要迎难而上。我难道连学都学不成么?
好吧,风来,我就迎接风。雨来,我就迎接雨。
我绝不要畏畏缩缩,止步不前。
不就是回京么,谁怕谁!
律照川瞥了我一眼,悠然道:“嗯,忘了告诉你了,我定好买了后天的火车票。”
“……”
我回视律照川的双眸,一时无言。
我不得不承认,这人,很了解我。
我看待他甚是敷衍潦糙,不求甚解。而他总能恰如其分地dòng察我的想法。无需言语,他似乎光从我的表qíng就可以知道我的想法,从而达到jiāo流的目的。这近乎“心有灵犀”的可以直接探到我内心的“默契”……对我而言,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我不再犹豫惊惶,再次登上进京的火车。
我没想到,我回京第一个见到的人竟是路真羽。
不知她从何处得知我的电话号码,主动打电话给我。
听她报上姓名时,我胸口分明一紧,她声音怯怯地说想要见我时,我竟感到了紧张。
紧张又急迫。
火车还未抵京,我们已约好在火车站外的某连锁咖啡店见面。
下了火车后,我不知觉地拖着行李狂奔,也顾不得律照川有没有跟上。
站在约好的咖啡馆前,我顿住脚步。我发现,我面试都未曾像今日这般无措。
“牧雪州,我在外面等你。”律照川识趣退开。
律照川走开后,我深呼吸,猛推门而入。
第一眼,我便找到了她。她本托着腮看外面,我推开门的一瞬间,她回头,我们四目相接。
我心里有个声音反复响起:这个,是我妹妹?
“这桔柚是我老家的特产,你品尝一下,很甜的。”我们寻了个相对僻静些的座位,面对面而坐,彼此相看却是无言,都不知道如何开口。为了减缓尴尬,我从包里拿出鲤城特产给她。
“老家……”她喃喃重复,立即接过桔柚乖巧道谢,“谢谢。”
“我在网上看到你的新闻了。知道你现在是新锐服装设计师。”我由衷赞叹。
在回程的火车上,我已用手机检索她的名字,阅读所有有关她的新闻、专访。在那些散落的信息里,我总结出她的简历。
她是如何入的门、何时获奖,又何战成的名……
如何的艰苦过,不过,而今都好了,她已扬名四方。
某篇专访里还简略提到她的过往——幼时父母离异,她随母亲在杭生活,十六岁,母亲意外过世,她才与在京的姐姐团聚,姐姐送给她一个芭比娃娃,她很爱惜,就变着法给娃娃做衣服穿,大家说她衣服做得好,可以试着给大人做。就这样,慢慢的走上服装设计之路……
52书库推荐浏览: 李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