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淡墨_竹里居士【完结】(91)

阅读记录

  她来回在凉亭里走动,声音激动的近乎颤抖:

  “这就是你的想法?我是你的亲姐姐,你却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那贱人不过是个小地方来的丫头,安老夫人被她单纯的表象暂时迷惑罢了。

  论才、论貌、论性情,在长安城里怎么也排不上她能入安老夫人的眼。

  总有一日我会揭下她伪善的面具,让安家人看看,她内里就是个烂货。”

  “姐姐,你……”,听到一向闲雅高贵的大姐,居然口出脏字,韩嘉南也坐不住站了起来。

  可她心知,此时多说无益,大姐姐决计再听不进去任何劝告。

  韩嘉南皱眉,她小小的脸蛋上还未曾完全脱去女童的稚气,面对如此激动的亲姐,她平静的双眸中露出了深深的忧色。

  墨池主仆刚进竹里馆的院门,赵妈妈和吟冬便快步奔了出来。看见墨池,吟冬大眼一红。

  赵妈妈虽不知内情,但昨日老夫人带着大奶奶和四位娘子,早早便回了府里。

  紧接着,关雎院便传来大奶奶身子不爽利,需要去乡下庄子修养一段时日的消息。

  赵妈妈知道,昨日一定发生了不同寻常的事情。这一整晚,她翻来覆去不能入眠。

  生怕刚刚回府的三爷一家又出什么状况,这样,她日九泉之下,她怎么与小姐交代?

  吟冬自不必说,墨池看着赵妈妈憔悴担忧的神情,也颇为感动。

  待进了屋内,她让丝音到院子里盯着剩下的三个小丫鬟,便把昨日的事情一一给赵妈妈和吟冬讲了一遍。

  当然,一夜未归的理由,她自然讲的是安府三娘子怕她跟老夫人一起回府,路上会受什么委屈,因此将她留下住了一晚,。

  赵妈妈听罢骇了一跳,严肃的脸上双眉几乎拧成了一团:

  “四娘子,都是老奴疏忽,这段时日看晚秋机灵也规矩,却未觉察到她是大房的眼线。

  老奴竟眼花至此,差点儿酿成大祸,请四娘子责罚。”

  墨池笑道:“连老虎都有睡觉打盹儿的时候,妈妈又没有火眼精金,此事怎能怪到妈妈头上?”

  赵妈妈摇头,严肃的说道:“四娘子宽厚,老奴作为竹里馆的管事妈妈,却不能仗着娘子宽厚便为自己找借口开脱。

  无规矩不成方圆,老奴犯了失察之罪,理当罚杖责五大板或罚奉一月。”

  墨池心内赞叹,果然是亲祖母调教出来的贴身妈妈,行事严谨、绝不倚老卖老推脱责任。

  “如此,便依妈妈的话,杖责就不必了,我还指望妈妈帮我管好这个小院子呢,那就罚奉半月便是。”

  赵妈妈明白自家娘子的好心,也未再固执己见的坚持,她俯身叩谢,又道:

  “四娘子,丝音来府中多年,一直在老爷院子里服侍,奴婢近日也对她方方面面观察,觉得她应该是个妥帖的。”

  墨池点头,昨日丝音紧要关头做了自己的人肉垫子,这种突然之下的反应是本能,绝不是伪装出来的。

  “妈妈,丝音昨日也跟着我劳心劳力,这两日便让好好休息。”

  现在她没有正当的理由打赏丝音,只能先让她好好休息休息,昨日丝音碰晕过去,虽没有受伤,也需要好好修养几日。

  赵妈妈点头应是:“往后奴婢一定擦亮眼睛,看紧了院子里的那三个小丫头,务必不能再让眼子混进来祸害四娘子。

  奴婢先去‘渺然居’给三夫人报个信,一早上三夫人已经派人来看了三回。”

  墨池点头:“妈妈告诉母亲,稍晚些我过去给她请安,让母亲不用亲自跑来竹里馆。”

  她还有一个想法,需要跟母亲商量商量。

  待赵妈妈转身出门,一直默不作声的吟冬才说道:

  “娘子,幸好昨日有郎君在。往后出门奴婢都陪着您,奴婢毕竟会些功夫,必定不离开您半步。”

  墨池淡淡的笑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你我?如果有人想要算计我,又岂是你寸步不离便能保护的?

  所以,关键还是我自己要强大起来,强大到没人敢欺负,也欺负不了!”

  墨池的话吟冬没听懂,她一双大眼迷茫的看着自家娘子,只觉得经历这一天一夜,娘子似乎更加沉稳,说话也越发有主见。

  长安城西大通坊的元府,今日来了一位贵客,当挂着英王府徽标的四轮马车停在元府门口时。

  左邻右舍顿时对这位搬进长安不过半载的邻居,生出了深厚的兴趣和友爱。

  尤其是看到怡安郡主穿着粉红色梅花纹半臂的圆滚滚身子,从马车上‘扑通’一下跳下来时。

  这种刚刚生出来的友爱之情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

  行商低贱,没想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元姓外来商户,居然能攀皇亲国戚。

  那可不是国子监博士这种在长安一抓一大把的小官儿啊!

  ☆、第九十九章 心思莫测

  大通坊元府是元瑶二哥元善在半年前置的宅子,元善这些年一直在河北行商,河北苏陌城叛乱后,元善的生意损失很大。

  于是他便将生意的重心移到长安,毕竟天子脚下好乘凉,又有姐夫帮衬。

  短短半年时间,他已经基本算是在长安站住了脚跟。

  今日早些时候,在国子监上学的弟弟元誉放旬假刚刚进门,他就接到妹妹元瑶派人送过来的消息。

  说英王府的怡安郡主要来府上,元善得到消息颇有些受宠若惊,元誉的脸色却十分难看。

  怡安郡主的马车在元府门口稳稳停下,跟在马车傍边的丫鬟打开门帘。

  扶下一身黄衣的元瑶,紧接着出来的便是兴致高昂的怡安郡主。

  郡主来访,皇家仪仗,府上男丁女眷悉数在大门外迎接。

  元誉站在哥哥身侧,他本就消瘦的身子,这几月来因为学业辛苦,越发显得单薄。

  怡安郡主的目光,在元誉清俊的脸上停留片刻,便笑盈盈的拉着元瑶进了府门。

  元府狭小,怡安带的丫鬟婆子就有七八人之多,加上元家的家眷,进了府门后便感觉异常拥挤。

  怡安挥挥手:“元二郎君,本郡主与瑶儿一见如故,听她说元四郎君写的一手好行书,因此便来府上叨扰,想求一副元四郎君的字。

  你们若有事便先忙去吧,本郡主和元四郎君还有瑶儿一起去书房便是。”

  元善早听说,这位名满长安的郡主行事颇为随意,听了此话也有些哭笑不得。

  他看一眼四弟,只见元誉双目低垂看着地面,脸上板的平平。

  元善心里叹息一声,只好寒暄几句后,带着妻儿退去主院。

  待几人进了书房,元瑶拉着怡安郡主的胳膊,将她按在书案前的圈椅上坐下,嘻嘻笑道:

  “郡主,我好久没来二哥府上,前几日给两个侄儿侄女带了礼物,先拿去给她们,一会儿再来找你和四哥啊!”

  元誉一直低垂的眼,听到妹妹的话后抬眼看元瑶一眼,又低下头默不作声。

52书库推荐浏览: 竹里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