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少私宠:小小鲜妻,好美味_深海月下【完结】(1175)

阅读记录

  因为一旦适应了商鞅推行的变法制度,就意味着必须抛弃以前那种自由散漫的生活,同时落进自己口袋里的种种利益也会被狠狠的削减到一大半,收回国库当中,只留下少少的一部分才是自己的。

  靠着这么一点少少的利益,那些习惯了养尊处优、被奴仆们众星捧月的秦国贵族,想要继续维持自己以前那种奢靡颓废、什么都不用干的的日子,根本是不可能的……

  因为商鞅这个人一开始就是贵族出身,他比谁都清楚各国贵族的生活方式,但是随后他又跌落成普通百姓,甚至还成为了魏国贵族家里的奴仆,靠伺候别人来养活自己,所以他也同样了解那些平民百姓们的生活。

  战国时期的社会构成就是这么简单,远远没有现代社会各种行业各种身份来得复杂。

  在那个时代里,人们的社会身份基本上就只有两种。

  一种是贵族。

  包括王室、大臣、拥有爵位或封地的各家诸侯等等,都属于贵族行列。

  而另一种就是普通百姓。

  和贵族阶层相互对应,一个高高在上,一个卑贱如泥。包括那些种田为生的普通农民、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的商人,甚至是诸子百家里的各种江湖人士,比如儒家、道家、法家、农家、墨家等等,名头打得再响亮,本质上却还是属于百姓行列。

  正文 第2642章

  贵族和百姓的生活方式自然是截然不同的。

  但不管是哪一种,商鞅本人都亲身经历过,所以他很了解这两种不同身份的人的生活方式。

  也正因为他很了解,所以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而秦孝公之所以放着那么多秦国本土的贵族与大臣不用,偏偏要重用他这样一个别国出身、底子不干净、甚至还给人当过奴仆的“外人”来主导全国改革变法的重要政治举措,除了商鞅本人的能力和才学之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商鞅的个人经历,正好符合了秦国变法的要求。

  他曾经是卫国的贵族,甚至是卫国王室的后裔,所以他了解贵族,懂得贵族们惯有的思维,也知道大多数贵族手中最重要的利益来源和分割点。

  他也曾经是平民百姓,甚至还当过最下等的奴仆佣人,这样贫穷而卑贱的生活,他过得远远比贵族生活更久,所以他也同样懂得百姓们需要什么,更懂得怎样去压榨百姓,才能让他们一直保持贫穷和紧张的心情,加倍的为国家努力耕种。

  这也是秦孝公非常重视商鞅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商鞅以外,在当时的战国七雄之中,恐怕再也找不出一个能集合贵族和平民两种生活思维在内、又具备着惊人的法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的学识,同时还对秦国的发展抱有善意、对秦孝公本人忠心耿耿,心肠足够狠辣又足够有魄力的人了……

  这些都是商鞅所具有的独门特点。

  像他这样的人别说百里挑一、万里挑一,就是整个七国的人放在一起挑,只怕也不可能再找出一个一模一样的人来。

  他的独一的,也是仅有的。

  即使是在整个华夏历朝历代的发展历史上,像商鞅这样的祖师级改革家,几乎就是凤毛麟角一样的存在。

  少数几个能勉强称得上的其他古人,都没有商鞅这样的魄力和行动力,而他们的最终结果也比商鞅的五马分尸要好过出多,也算是求仁得仁。

  他们的收敛锋芒,最终勉强得到一个还算不错的结果;

  而商鞅的锋芒毕露,不折手段的达到目的,为秦国发展奉献出了汗马功劳,同时却也害死了无数的秦国百姓,捧着血淋淋的功劳和收获,到最后却落得一个九族覆灭、五马分尸的惨死结局……

  究竟是谁更聪明、谁更愚蠢,历史上各有各的评价和争论。

  只能说,哪怕同样是改革政治家,不同的人所制定的改革举措和推行方式都是截然不同的,同时最终收获的结果和改革家本人的下场也是不一样的。

  但是,商鞅却唯有一个。

  前再无古人,后再无来者,没有人能成为第二个商鞅。

  而商鞅这个人,他仿佛天生就是为了奠定秦国的霸业发展而生,同样也是为了秦国的霸业发展而死。

  他死在秦国百姓的欢欣鼓舞里,也死在秦惠王和秦国贵族的万般得意之中。

  他死之后——

  强秦出世,六国不敢争锋。

  正文 第2643章

  纵观整个秦国由弱到强的发展历史,稍微有点眼界的人都不难看出,商鞅的死,其实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不管他和秦孝公私底下的关系如何,秦孝公又是抱着什么样的心理去重用他的,历史的走向已经证明,秦孝公在重用商鞅的同时,也是把他当成了一个靶子推出去。

  明明从一开始,决定要对秦国改革变法的人就是秦孝公,他才是秦国万人之上的君王,一切与秦国政治有关的举措都离不开他的命令和支持。

  但是偏偏,在商鞅变法那几年的时间里,不管是秦国百姓还是秦国当时的那些贵族,甚至就连秦孝公自己的亲生儿子秦惠王,都把商鞅变法所带来的种种利益损失记在了商鞅一个人头上,对他充满了敌视与怨恨。

  没有人想到,商鞅变法所做出的那些事……

  不管是剥削秦国贵族的利益,还是用酷刑和严苛的法律去压榨那些普通百姓……

  这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秦孝公在背后一手支持的。

  如果说,商鞅主持改革变法,不过是一把锋利好用的尖刀,那秦孝公作为当时的君王,无疑就是那把握着刀的手。

  刀子杀了人,固然是一把凶器。

  可是作为受害者,有几个人会去憎恨那把凶器,而不是握着凶器的罪魁祸首呢?

  这其实是很简单的道理。

  商鞅是个可用的人才,秦孝公便利用了他的学识与能力,借刀杀人。

  商鞅变法的作用不仅仅是改变秦国当时的生存格局,另一个目的也是为了铲除当时秦国内部实力庞大的贵族阶层。

  那些贵族几乎都是秦国根深蒂固的大家族,牢牢掌控着秦国朝堂的官位选举,虽然还不到一手遮天的地步,但本质上其实也没差多少。

  他们就像蜘蛛一样吐丝结网,成片成片的相连起来,数量一多,自然就变得牢不可破。

  而秦孝公虽然是当时的秦国君王,但是在贵族掌权的朝堂之上,他也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一言九鼎,很多时间反而要受到贵族阶层的约束和摆布。

  不止是秦国,战国时期的其他六个国家,内部的权力构造其实也是如此。

  一国之君所掌握的权力远远没有后世人想象的那么大,反而有一大半的国家权力都分散在那些贵族人氏手里。

  手握权柄的人一旦多了,难免就会勾心斗角,各有各的私心。

  时间长了,自然就会造成国家吏治混乱,国力也在不断削减。所谓的战国七雄,其实不过是表面上看着威风,内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却是多如牛毛。

52书库推荐浏览: 深海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