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平乐_猪头肥【完结+番外】(89)

阅读记录

  宁辛安每日心心念念的回襄州,早已盼望着见老爹,被他这样一训又忍不住回怼:“寄了你也不会回,走这形式做什么。”

  林承辛起身为他添了一双碗筷,方青山坐下用帕子擦干净手,一脚踢了踢宁辛安椅腿:“给我盛汤。”

  宁辛安把还未动过的汤碗推过去:“架子真是一朝比一朝大了。”

  方青山接过,看了眼林承辛:“还是馒头孝顺,每月都会书信回来,真是没看错你。”拍拍他健壮的肩:“好好好,壮实不少。”

  搂过没位置坐的四喜抱在腿上,林承辛问道:“我父亲十分想见您,有很多话想当面传达。”

  方青山脾气却是倔得很,摆摆手:“不见不见,又不是什么老友。”

  在书信中都会提及将他接去京都,可方青山从没回过信,还以为襄州出了什么事,派人来探皆报平安。估摸着脾性,应是不愿来,往后的书信再也没提及邀他来京,方青山才回函。

  林承辛决定过段时间再和他谈谈。

  “怎么不继续在林府厚脸皮待着,回来看我这个糟老头子了?”方州长敲敲宁辛安托脸的手:“像什么样子,把手放好!”

  果真一回来就会管这管那,宁辛安端正坐好,瞄了一眼林承辛,后者勾唇笑着看她,眸里都是浓浓深意,宁辛安撇开脸,这莫名的偷-情既视感是怎么回事?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宁辛安标准坐姿,极其不自在:“我想四喜了行不行。”

  时间匆匆过了五六年,东流逝水,叶落纷纷,四季交替了无数个周期,原以为最不留痕迹的是时间,弹指之间,那些真挚的东西还是未变。

  当初这个孩子可是混世大魔头,拉帮结派怂恿流混,拦官道,偷乡绅,打地皮,凡是有钱有势的都被狠狠欺压了一顿。

  虽是行迹恶劣,却也是无奈之举。

  在她就要误入歧途的时候,他拉了她一把。

  这么多年过去了,脾性没变,有些东西还是保留着最初的模样。

  “老了老了,我真是老了。”虽是这样说着,眉眼里都是笑,畅意的抚着胡子。

  宁辛安不耐烦地叨叨:“知道一把老骨头了就别天天瞎折腾,种地耕作是你个老头儿去做的吗?安生过你的太平日子,衙门的事你也别再……”

  林承辛笑,两人自他幼时起就水火不对盘,同在屋檐下仿若仇人冤家,可心里都护短护得要命。

  方青山一脸不耐烦,一口喝下碗里的汤,重重放在桌上。

  “你就别再叨叨了……”

  年久失修的朽木桌轰然倒塌,桌上的空碗空碟应声落下,碎了一地。

  众人:“......”

  四喜乐呵呵的拍着手,两小揪揪一晃一晃的。

  “老爹修,老爹修,老爹修……”

  作者有话要说:  老爹:“这就很狗了”

  周更*5

  求评论求勾搭呀

  第42章 襄州

  襄州是一个偏远穷僻的州郡,加上十年前的饥荒打压,流民失所流寇肆行。朝廷对这种蛮地也是头疼,做不出政绩不说,还拖周边乡镇的后腿。

  于是便在当年的几位举人中挑一个,扔去蛮荒治理,没成效便永不回京。

  这个官职可不是美差,穷乡僻壤之处,一去不复还。当时好不容易考上的几个青年举人更是愁白了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哪能还没崭露头角就去了那旮旯地当个州长呢!

  方青山当时是太子的文论先生,三大名太傅之首,与当朝国师是同位,放弃了稳当的官职,自行前去了襄州。

  安顿流民,解决饥荒,建避难所,铲除匪徒。

  这就用了他十年光阴,那时他已五十有余了。

  在这段一心钻在治理襄州的岁月里,他意外的收留了两个半大孩子,十年光阴又过,孩子已是弱冠之年。

  又吵又闹又不省事。

  方青山发现,怕什么来什么。

  村尾寡-妇投河,留下还奶声奶气的孩子跪在河边大哭,闻者泣泪听者断肠。

  于是家里又多了一个倒霉孩子。

  更吵更闹更不省事了。

  回襄已经三四天了,宁辛安每日要做的就是四件事就是:早晨送四喜去私塾,午歇接四喜回州府,下午送四喜去私塾,傍晚接四喜回州府。

  几日下来,宁辛安感觉自己苍老了不少。

  这日宁辛安把那小祖宗送去之后,绕道去了趟醉仙居。

  醉仙居是宁辛安几年前开的酒楼,在襄州饥荒缓解的时间开业,引来不少关注。在饥荒还未完全解决之前,开酒楼饭馆是最不明智的,在温饱的情况下,没人会有银子去消花在酒楼上。

  可是醉仙居却很特别。酒楼三层,一层名字为五味轩,别名:饭堂。客流为平民百姓,十文一餐管饱,两荤一素米饭自添,不以盈利为目的,刚开业的时候甚至吸引了州外的流民,宁辛安往里头贴了不少钱。

  方青山最后挪了官府赈灾款项大力扶持。

  后来日子慢慢好过起来,大家对膳食就要求高了,二层便开了自助堂,食物摆放着,自行去取,可炭火可捞涮,价格中等,老少适宜。

  第三层专为贪官乡绅所设,摆设餐具样样上件,餐食也是独具一格,喜好摆款排场的土财主们十分吃这一套,一餐下来净赚几十两,足够支撑一二层的原料成本。

52书库推荐浏览: 猪头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