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芷有些难过:“阿娘不这样觉得。毕竟明年就要及笄了,早做打算才是。”
姜沅一时不知该怎么安慰她。
“我自小便羡慕阿姐,现在也是如此。”姜芷说道。
“……不如同叔父商议?”
“阿耶与阿娘想法一致。”
姜沅叹了口气。
其实这种事也难说是福是祸。前世姜芷虽然早早出嫁,所幸夫家是极好的人,虽有两房小妾,不过都是婚前通房,婚后再无二心,待她极好,夫妻二人感情一直不错。反倒是姜沅,陈氏和姜斯宠着她,任凭她为所欲为,不仅被王衍所负,最后更是被姜太后一纸诏书宣入宫中,潦草一生。
焉知祸福。
“阿姐,我怕。”姜芷怔怔的。
姜沅摸了摸姜芷的头发,柔声道:“不如见一面再做打算?”
“也只得如此。”
待一切安置好,二房周氏那边派了人过来寻她们回去。正巧寺中有僧人在讲经,陈氏周氏相携同去。
这年头人人皆爱玄谈清口,俨已蔚然成风,连讲习授经也受到些影响。姜沅本就对此不感兴趣,况且她以为佛法在心不在理,听得也不大用心,好几处险些睡着,幸得姜芷从旁照看,才没出洋相。
又待了片刻,实在熬不下去,姜沅遂请示了陈氏,独自一人外出透气。
金觉寺是本朝第一大寺,连年香火旺盛,绵延不绝。往年间云游于此的僧人道士多不胜数,并不拘泥于佛教道教,兼济包容,旨在以理思辨。
路上遇到着青灰衣衫的小沙弥,趁着众人都在前寺听经,围在一处斗蟋蟀。姜沅瞥见,不禁轻笑,觉得万分可爱,放缓了脚步,不欲打扰他们。
绕着寺后小树林散步,不出片刻,行至林中一清静小院。姜沅止了脚步,并无意拜访,正要折身而返,却看到身后王衍。
四目相对,一时有些尴尬。
“四姑娘。”没了外人,王衍对她的称呼又客客气气了。
姜沅问他:“不是一早就走了吗?何故现在才到。”
王衍听后,摇了摇头,笑容无奈,只是道:“四姑娘先下应当在寺中听经,又何故到此?”
姜沅也是笑笑,并不作答。
“不如与我一道去山人那边看看?”
姜沅还没来得及拒绝,王衍就将怀中的油纸布展开,里面竟放着一整只烧鸡。王衍就着油纸,将一条鸡腿扯下来,取了最外层的两张油纸,一张揉成团,一张用来将鸡腿和纸团包在一起。
姜沅看得目瞪口呆:“这是何意?”
王衍将其中一油纸包塞与姜沅:“一会儿你自然知道。”
姜沅跟在王衍身后,来到了方才的小院中。
王衍抬手敲了敲柴门。
里面有声音传来:“何人?”
“晚辈先前曾来拜访。”
那人“哦”了一声,才慢悠悠道:“烧鸡准备好了?”
“备好了。”
“整只?”
“整只。”
那人大喜,正要来开门,忽的察觉不对:“你身边还有一人?”
“是一位姑娘。”
“那要两只烧鸡。”那人得寸进尺。
姜沅这才明白王衍的用意,悄悄看他一眼。
王衍从容不迫:“一早就备好了。”
“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那人遂喜笑颜开。门扉自动打开,“进来吧。”
姜沅第一次见此奇景,很是惊奇。
王衍领着姜沅入门,将两包油纸放在一旁,遂才向着里间行礼:“山人。”
若水山人从帷幔中走出来。他的外貌看上去并不如他的声音那般年轻,像是已近古稀之年,不过体格倒是健壮,精神也很好。只是行事作风有点古怪,全然没有这个年纪该有的稳重。
正文 第二十三章无缘
若水山人看到姜沅,眼前一亮:“嚯,竟是个小美人。”
姜沅被他那种同见了烧鸡一般的眼神吓到,下意识攥住了王衍的衣袖,往他身后藏了藏。
“贫道别的学艺不精,平生唯有奇门遁甲、大衍神算颇为精通,我见姑娘面善,也许是前世有缘,不如来贫道这里算一卦?”
这山人全身上下无一不透着古怪,完全不见山人应有的仙气。
王衍见姜沅真的有点吓到了,蹙起眉头制止道:“山人,莫再说下去了。”
山人看看王衍,又看看姜沅,啧啧道:“现在的后生,真是越来越玩笑不得了。罢了,既然送了烧鸡来,我理应为你解惑。说吧,所来为何?”
“为了求道。”王衍道。
山人听闻,却嗤笑一声:“求道?什么道?道无涯而彼身有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你莫不是连这个道理都不知吧?”
王衍却不为山人的嘲笑所动:“晚辈只知好学近乎知。”
山人摇摇头,故意嗟叹一声:“又一个大迂腐养出的小迂腐。”
任凭山人说什么混账话,王衍却仍是神色未变,安然自处。
山人见他这样,倒也赞他心性不移。遂不再逗他取乐,正了正身形,语气也严肃起来:“罢了,你倒真有你阿翁荞公的作风。我也不打趣你了。以我所见,你有治世之才,亦有将相之命。少的是阅历而已。”
52书库推荐浏览: 柚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