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师在大唐_一伞清雨【完结】(40)

阅读记录

  季婵拿了一卷书倚在太师椅上,阿锦踩着梯子正在往上面摆放书籍。

  和之前的不同,季婵按照书籍的科目、作者进行排列,看起来简洁了不少,书卷用布袋专门盛装着,露出袋口的书轴上面还挂着标签,是用木头做的,上面写着书卷的简介和次序,因为卷轴式的书卷打开查看的时候又麻烦又容易弄坏纸面,在外面系上标签很有必要。

  但是这样的方便仅仅只是唐朝人这么认为的,作为一个习惯了线装书、习惯了翻书页的现代人来说,季婵认为这样的方法太落后了。而且印刷好了的书页整齐划一,大小固定,却因为要迎合卷轴式得一张张粘合在一起,不仅浪费了加工的时间也特别容易脱落,而且粘合的书卷变得太长,就算把双臂展开都看没有办法全部看到,如果你看到了某一处想做个标记连书签都没办法夹,还得花很多时间去找‘中断点’,读起来很不方便。

  季婵慢慢把滚到老远的书重新卷起来,她打算做线装书,并且把图书阁大部分的书籍都改成这种设计,不仅方便而且在长安乃至大唐都是独一份的,这份特别别的书坊没有,等到他们仿制出来了,图书阁早就赚得盆满钵盈的了。

  说起来她还没去过图书阁的印刷书籍的作坊呢,不如趁着如今天色尚早,和阿锦租辆车马去看看,顺道用那里的工具亲自做本线装书试试。

  马车上缓缓行驶了小半个时辰,阿锦坐在车辕上,倚着车门,凌空甩出数道鞭花,漫不经心的样子反倒更为震慑闲人。

  为抵风雪,阿锦的襦裙外罩一件厚重的蓑衣,发丝纷飞挡住脸庞,隐约能看见如刀锋一般的眉,引得错过的小娘子偷偷掀开了一角面纱。

  行至作坊门前,马匹被拉住缰绳,车身稳稳停下,阿锦攥住马鞭,跳下车来吩咐守门的仆汉进去通报,转头撑开一把纸伞,挡去落雪,单手扶着季婵步下车辕。

  院门大开,一名年过中旬的管事匆匆迎来,殷勤的将季婵请入院内,阿锦落后半步,平静的目光扫过整个作坊。

  比起刚开始的杂乱,作坊已经是换了一副新模样。院里的枯木乱草被移除干净,只种着两株高大的银杏,尽管现在还是光秃秃的,等到天气回暖的时候,银杏绿荫密布,能遮挡掉不少窥探的目光。原本破破烂烂的土墙被砌得更高更厚了,还在上面埋了三寸高的铁尖刺,如果有人胆敢翻墙,估计整个脚掌都要被扎穿。

  前门刻意做得斑驳破旧,门前还有许许多多碎瓦和杂物。

  从堂院到后门的石路反倒是修得平整,有些地方还重新铺设了一番,后边马厩养着几匹好马,并非什么千里良驹,却都是肯吃苦耐劳的。

  阿锦抬眸,和管事的视线撞上后沉着的挪开,两人并没有什么多余的交流,似乎是实打实的陌生。

  季婵并不需要一一去见工匠,而是由着管事带入内室,两人坐在竹席上,说话间都是围绕着作坊。

  “可否劳烦刘管事的将模板呈上来一观?”季婵开口,她对活字印刷虽然有些了解,但毕竟都是在网络上看到的,只能说是纸上谈兵,比不得亲手接触来得深刻明了。

  “这是自然。”刘管事点头一笑,示意候在一边的小童去拿,不过片刻,案上就摆上了活字印刷的工具,也就是字盘、字模、鬃刷和纸墨等五件东西。季婵伸手拿起鬃刷沾墨涂模,又将纸覆盖在上面,十分轻松的就印出了一张,字盘内的字模送上来的时候就摆放整齐了,完全不用她在动手。

  季婵一边把纸放在面前等墨迹吹干,一边指着书页旁边过于窄小的边栏说道:“坊内有边栏还未裁剪的纸张吗?能不能麻烦您给小娘子送一沓过来,还有准备锥子和剪刀、针线等等,把负责装订的工匠唤到外室来,我有话要说。”

  刘管事迟疑道:“不知娘子有什么要事要宣布?刘某能帮上什么忙吗?”

  季婵摇摇头,“只需要刘管事将人和工具都给我送过来就行了,其余的还请您不要多问,等一下就知道了。”

  尽管心里还有很多疑问,但是刘管事很机智的没有问出口,这就是他能够挤掉其他管事继而掌管了更为机密核心的作坊的原因,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能问什么时候只需要倾听就够了,太高看自己只会摔得粉身碎骨,就像之前的贺管事,就是太把自个当回事了,还真的以为他就是墨香阁的一把手,结果还不是落得那般下场,还连累了跟随他的人。

  刘管事的办事效率很高,很快就把东西置办齐了,连着五名工匠一起带到季婵面前,由于季婵毕竟是女子,所以还是带着她那顶帷帽,面容看不清楚反倒是给她添了一份神秘的味道,她将东西摆放整齐,看向面前的五名工匠:“诸位安好,小娘子姓季,是这图书阁也就是墨香阁的新东家,今日一行,并非立威,也不是挑错,只是来传授一门新的装订书籍的方法,顺道提一提新规矩。”

  季婵看向面前高矮不一,胖瘦有异的五人,看他们似乎有些紧张就开口安慰了一句“无需太过紧张,小娘子我奖惩有度,不会随随便便的找茬,想来贺管事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吧?那么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规矩之一,那就是有意见大家可以提出来,对我本人亦或者是作坊的待遇,只要是合理的,我就会采纳。”

52书库推荐浏览: 一伞清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