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刃之上_何堪【完结】(157)

阅读记录

  岁月虽然是把杀猪刀,对于人类的恶趣味,倒是慈悲的很。

  陈辞挨着她蹲了下来,一起盯着那“糖葫芦雪人”看了半晌,突然道:“今年的锦标赛,是我这7年来滑得最开心的锦标赛。冰冰,谢谢你。”

  简冰心中一颤,没敢抬头看他。

  他为着自己的坚持得到回报而欣喜,哪怕这回报是这样微不足道。

  而她,最初选择他却仅仅是因为他足够强……整整半年,她拖着他在小冰场上训练,在国内赛事上沉沦……

  她可以理直气壮地宣布这是为了姐姐,为了自己,却实在……没办法坦然接受他这样诚恳的谢意。

  ***

  隔天一早,雪还没停。

  陈辞开车把简冰送到学校门口,才回凛风训练。

  有关大众冰雪季的各种新闻和广告,却已经趁着全国锦标赛闭幕的契机,轰轰烈烈上线了。

  冰雪项目的群众基础,远好于南方。

  入冬以来,冰雪赛事频开,本来就把人心撩得火热。

  如今大众冰雪季一上线,更是点燃了普通民众的参与热情。

  几大野冰圣地在清理冰面之余,还搭配着做了冰灯冰雕助兴,引得三岁小朋友,都闹着要上冰玩耍。

  各大商业俱乐部也借着这个机会推广自己,教练员路演、冰雪秀表演、新会员招募……

  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就数马上要举行的俱乐部联赛。

  这毕竟是冰协组织的大型赛事,含金量远高于小规模商业赛,引得冰童家长们蠢蠢欲动,光泰加林一个新冰场,就有数十人报名。

  舒问涛组织的队列滑也初具形态,早早的报了名,开始了突击训练。

  杨帆等人当然没错过这样的机会,他按年龄和等级限制报了个业余组。

  因为是大众普及娱乐性赛事,年龄层跨度也非常大,不仅有参加“幼儿高龄组”、“少年低龄组”的小朋友,甚至还有不少年过半百的花甲老人。

  杨帆比赛那天,简冰甚至还在赛场上看到了70出头的老军人,穿一身迷彩配色的滑冰服,巍巍颤颤滑了一段《黄河》。而隔壁的跨界选材组,更是把琵琶、高跷、舞狮道具都带了上来。

  更叫简冰意外的,则是部分“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注册运动员。

  章雨天这种爱凑热闹的就算了,肖依梦竟然也和几个小姐妹挤在人群里,没多久,就被冰迷围得水泄不通。

  杨帆的表现不功不过,算不上特别拔尖,但也绝不算丢人。可惜人流太多,一比完赛,就找不到人影了。

  简冰在冰场里里外外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人,便打算作罢。

  临要离开,却在冰场出口附近的走廊那看到了他的橙色羽绒服一闪而过。

  走那么快,要去哪儿?

  简冰觉得奇怪,跟了过去。

  这个冰场的设计尤其累赘,走廊弯弯曲曲,绕了半天竟然是通往后门停车场的。

  她才迈出一脚,立刻就缩了回来。

  门外树荫下,杨帆脸红红地跨在自行车上,一脚还踩着地面固定。

  肖依梦穿着件修身的粉色格子大衣,搭着小短裙,小牛皮靴子,正慢吞吞往后座上坐。

  她一边坐,一边细声细气地叮嘱:“你骑慢点哈,我胆小。”

  “哦、哦!”杨帆结结巴巴的,连脖子都涨红了……

  一直到两人骑远了,简冰才从门里走出来。

  北风呼啸,冻得她狠狠哆嗦了一下。

  单身狗和被荷尔蒙冲昏头脑的狗男女对环境的认识,果然是完全不一样的啊!

  作者有话要说:  存稿箱:危险动作,不要随意模仿~

  第91章 冰天地雪世界(三)

  华北区精英组的比赛, 排在大众组开始后的第二个星期六。

  因为大部分运动员都聚集在这个区,竞争不可谓不激烈。而其余几个赛区, 尽管大众赛参与人数众多, 注册运动员的数量和质量,却远不能与之抗衡。

  简冰这段时间仍住在陈辞的loft里,恶补编排步伐的基础。

  她的滑速在业余里当然是拔尖的,但是和其他老将比起来,就弱得多了。

  陈辞则主攻器械——双人的托举、抛跳,无一不对男伴的肌肉力量提出极高的要求。

  他滑了这么多年单人,虽然有意识在保持, 到底不如陈迪锋、路觉这些一路练上来的。

  曲瑶和申恺虽然拿了全国锦标赛的冠军, 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分站赛成绩也不错,但见陈辞和简冰进步这样快, 多少还是有点紧迫感。

  因为这个紧迫感, 华北区的俱乐部联赛他们也参赛了,一路遥遥领先。

  让人意想不到的, 是紧跟在他们身后的, 既不是贝拉的陈迪锋和林纷纷, 也不是等温线俱乐部双人滑的万年老二杨媛媛和朱旭。

  简冰、陈辞这两个名字,突兀地挂在华北赛区第二名的位置上。

  一时间,舆论哗然。

  不少人回忆起当年舒雪和陈辞横扫四站的肆意张扬,对陈辞改项的嘲讽声也一下子小了许多。

  体育竞技,就是拿成绩说话的。

  “没实力”三个字,就是原罪。

  虽然, 有人觉得这个第二名水分太大。

  一来只是分站赛第二,二来一号种子选手容诗卉和路觉还缺席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何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