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谁不知道,华北赛区基本代表了全国赛的最高水平。
谁又不知道,杨媛媛和朱旭已经连续当了两年积分“老三”了。
简冰和陈辞压了杨媛媛和朱旭,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压了其他赛区的第一名。
这样一来,部分耿直的群众,就觉得“扶贫组”这个称呼实在有点刻薄了。
待到总决赛时,现场的广告牌里,赫然拉着“辞冰夫妇”的横幅。
舒问涛看得眼皮直跳,简冰顾左右而言其他。
倒是陈辞,虽然一如既往的冷着脸,换鞋上冰热身的时候,竟然还冲横幅边的冰迷挥了下手。那几个小姑娘更激动了,恨不得把横幅贴脸上。
所谓热身,一是为了适应冰面,二是为了展示自己,在教练和观众面前留个好印象。
双人滑里,最具观赏性的自然就是抛跳、捻转和托举了。
场上热身的选手们两人一组,各自为营,滑行的、抛跳的、捻转的、做螺旋线的……
满场都是人,满场都是冰刀与冰面的摩擦声。
跟着陈辞做完一组螺旋线之后,简冰挑眉道:“要不要试跳一下那个?”
陈辞愣了下,随即明了。
试跳一下,也未尝不可。
反正他们也不是没摔过,如果成功了,可就真在裁判们面前刷脸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屏幕在全景和特写之间频繁切换。
滑到冰场另一头的陈辞和简冰做了一组抛跳和旋转之后,两人突然同步小跳助滑,紧接着就是一个向前起跳,凌空旋转——
所有跳跃里,只有阿克谢尔跳是向前起跳的。
一周、两周、三……
“砰”的一声,陈辞继续旋转的同时,简冰摔到了地上。
阿克谢尔三周半啊,失败了呢!
观众席人头攒动,导播也将大屏幕的镜头切到了他们这儿。简冰却已经一骨碌爬了起来,和陈辞挨着头说了两句,又是与刚才一模一样的动作。
一周、两周、三周半!
落冰的时候,同组的杨媛媛和朱旭直接停止了热身。
双人滑里,能跳三周半的男伴当然是有的,但是女伴却是少之又少。
即便是容诗卉,她的三周半也经常因为差周或者错刃而不被裁判组承认。
哪怕是女单,国内能跳三周半的,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而已。
而这两个人,刚刚跳了组标准的三周半单跳!
杨媛媛看简冰的眼神,已然变成了惊愕。
这个小姑娘的比赛,她几乎都看过——就在不久前,她连抛跳都还经常摔啊!
现场解说毕竟见多识广,这时已经开始分析简冰和陈辞刚才举动的含义了:
“……简冰选手之前是练女单的,单人项目比双人项目更强调跳跃难度,所以在单跳上优势其实非常大。哪怕她为人诟病的全国大奖赛上的表现,也成功完成了好几个质量不错的三周单跳……”
解说越说越觉得自己睿智英明,最后断定:“看来,这对选手是打算发挥自己的长处来抢分,毕竟他们在配合上和多年老搭档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他的声音不低,不但电视机前的观众听得到,场外的霍斌和云珊也听得一清二楚。
师徒俩对视一眼,颇有些无奈。
这位老伙计啊,从业这么多年,就是经验主义作祟。
***
两个小时后,解说看着场上携手行礼致谢的简冰和陈辞,攥紧了手里的笔,颇有些咬牙切齿的打自己的脸:“没想到,他们并没有选择阿克谢尔三周半……”
即便没有跳三周半,他们的成绩,却正如之前好几个资深评论员预测的,压了朱旭和杨媛媛,也把陈迪锋和林纷纷以半分之差压在底下,排在了第二。
观众席上那张有些简陋的蓝底“辞冰夫妇”的横幅,被握在手里,招摇地挥舞着出了冰场大门。
陈辞那些沉寂许久的个人冰迷,也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凶巴巴地表示:
我们家男神就是单人双人都hold住,王者归来震你一脸服不服!
浑然忘记了半个月前,连他们自己都在忐忑紧张地留言劝陈辞转回单人项目。
一出分数,简冰与陈辞就被记者和冰迷们包围了。耳边与眼前均是乱哄哄的发问与人影,她被陈辞拉着往前闯,他们穿过走廊,转过门厅,冲出了体育馆大门。
僻静的小道上,漫天飞雪也似带着旋律。简冰从没觉得夜晚这样美丽过,手是凉的、脚也是凉的,胸口的心脏却似有火苗在窜动,一下一下要从胸膛里喷出来一般。
脚下的雪地松软如而温柔,恰似眼前牵着她的人。
不知是谁先伸的手,不知是谁先拥的人,嘴唇与嘴唇贴到一起时,整个世界都似只剩下了自己与对方。
牙齿和牙齿撞到一起,舌尖与舌尖试探着纠缠……混沌中,简冰突然就想起了图兰朵公主那难倒了无数异国王子,血染刑场的三个问题。
她让人猜“希望”,让人猜“热血”。
甚至,拿自己的名字“图兰朵 ”做谜底……
如此骄傲、冷漠的女人,却形容自己为,如火般燃烧的冰。
52书库推荐浏览: 何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