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嬷嬷笑笑道:“奴婢擅长画茶和烹饪。”沈丹遐为难了,她既想学调香和酿酒,又想学画茶和烹饪。
“迼丫头,你和迅丫头想学什么?”陶氏问道。
沈丹迼和沈丹迅对视一眼,沈丹迅屈膝道:“母亲,女儿和大姐姐要商量一下,能否让三姐姐先选?”三位嬷嬷眼中都流露出赞许之色,这是个聪明的。
陶氏微微笑了,“好吧,九儿,就由你先选。”
“母亲,女儿想跟华嬷嬷学。”沈丹遐做了取舍。
“好,华嬷嬷,我这女儿就劳烦你了。”陶氏笑道。
华嬷嬷知道仁义伯夫人给陶氏递过话,以为沈丹遐会选夏嬷嬷,没想到沈丹遐会选她,心中暗喜,屈膝道:“奴婢会尽心伺候姑娘的。”是伺候而不是教导,华嬷嬷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
“太太,我要跟邹嬷嬷学。”沈丹逦抢先开口道。
陶氏微皱了下眉,道:“邹嬷嬷,五姑娘和六姑娘以后就跟着你学规矩。夏嬷嬷,迼丫头和迅丫头,就由你教导。”
邹嬷嬷听了陶氏对沈丹逦的称呼,已暗暗叫苦,却推脱不得,只得屈膝道:“是。”
沈丹遐选了华嬷嬷,夏嬷嬷有几分失落,不过现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到也欢喜。
“你们都回房歇着去吧。”陶氏将五个女儿打发走了。
三个嬷嬷眼观鼻,鼻观心,垂首站在那儿。
“迼丫头和迅丫头一向听话懂事,我不担心她们学不好规矩。迼丫头已许给景国公府的五公子,夏嬷嬷,你多提点她一些。”陶氏笑道。
“太太放心,奴婢晓得。”夏嬷嬷笑道。
“我生的那个小孽障啊,乖巧时比谁都乖巧,淘气时比她两个兄长还淘气,偏这丫头吃软不吃硬,华嬷嬷,这丫头以后就麻烦你多费心了。她若是不听教,你只管来回我”陶氏笑道。
听话听音,华嬷嬷自是明白陶氏话外之意,这嫡出的三姑娘是娇宠长大的,教规矩时不可过于严厉,得哄着,笑道:“太太可别埋汰了三姑娘,方才奴婢细瞧了,三姑娘大方得体,性子温婉和气,是个极好的姑娘。”
陶氏满意地笑纳了这番恭维,看着邹嬷嬷道:“五姑娘以前是养在我家老太太跟前的,老太太宽厚,宠爱孙女,规矩松散了些,也就大面上还行;六姑娘是她们姐妹中最小的,是她姨娘跟在老爷任上生的,从小就跟着她姨娘长大的,她姨娘不好管她,养得她性情有些乖张。邹嬷嬷,这两姑娘,我就交给你了,规矩礼数,一样一样的教给她们。”
“奴婢一定会好好教五姑娘六姑娘规矩的。”邹嬷嬷亦听懂了陶氏的话,这是让她严厉管教这两个姑娘,让她们吃些苦头也是可以的。
陶氏笑道:“三位嬷嬷先休养两日,大后天正式教规矩吧。”
三位嬷嬷无有异议。
陶氏让招财领着三位嬷嬷下去安置,给三个嬷嬷一人配了两个婢女。华嬷嬷是教嫡女的,单独住一个一进院子,夏嬷嬷和邹嬷嬷两人共住一个院子,夏嬷嬷住在东厢房,邹嬷嬷住在西厢房,地位等级一目了然。陶氏又命仆妇收拾了一个一进的院子,给她们教学用。
------题外话------
撒花撒花,总算暂时不用去扎针了,可怜我的左腿啊,都青紫了。
☆、第二百章 受伤回京
两天时间,转眼即逝,这天上午,沈丹遐用过早饭后,便去了无涯院。沈丹遐之所以给院子取这个名字,是源于学海无涯苦作舟;所谓的规矩礼数,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行礼、走路、说话,微笑、待人接物,乃至于吃饭喝水都有一定的要求。
如果说当年在谢家闺学所学的规矩礼数,是小学程度,那么现在学得是大学课程。华嬷嬷是从最基本的起、立、坐、站、走等姿势开始教导沈丹遐。
“姑娘是大家闺秀,在外坐下时,姿态要端庄,要大气,不可扭捏,缩头缩脚的。”华嬷嬷演示道。
沈丹遐点头,表示知道了。
“姑娘,你的头不应该这么点,应该这样。”华嬷嬷演示了三种不同的点头。
沈丹遐有样学样,华嬷嬷抿唇一笑。
“可是嬷嬷,大家都这么做,不觉得千篇一律吗?”沈丹遐抱怨问道。一点个性都没有,跟假人似的。
“不会的姑娘,每个人做得动作虽是一样,但做出的是不同的,姑娘若是不信,过几日,去看看大姑娘和四姑娘,就知道了。”华嬷嬷笑道。
“我也没有不信,嬷嬷比我见识多,说得自然是有道理的,是我没想明白。”沈丹遐笑道。
沈丹遐好说话、好相处,学习态度也认真,让华嬷嬷大喜过望,企盼着这小姑娘一直这么乖巧下去,在教导上愈发的有耐心。怕沈丹遐学得枯燥无味,华嬷嬷在教她规矩练习规矩时,会讲些其他府中的小八卦给她听。
在沈丹遐努力跟着华嬷嬷学规矩,学调香之时,朝堂上爆出一件大事,派往吴越查案的三位大人,还没到吴越,就遭受到刺客的袭击。刑部尚书魏长觉身中数刀,已昏迷不醒;都察院右都御史郑荣和面部被砍了一刀,险伤及眼睛;程珏伤了胳膊,算是三人中伤势最轻的一个。
52书库推荐浏览: 夜纤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