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新历179年_夜中糯米酒【完结】(116)

阅读记录

  ……啊,似乎明白这丫头态度变化的原因了。

  几天前在火车上,易罔不小心说出过一句“有共同语言的人真好”。虽然这么想有点太把自己看回事,可能寂缘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对历史抱有了些微的兴趣吧——而且也不一定是货真价实的兴趣,没准只是为了讨欢心,这些细节要是追究起来就没完没了,于是易罔装作什么都不懂,单纯地继续给她念书。

  “……音响?这首歌是什么?挺好听的。”

  “是认识的人编的曲子,他取名字的功夫很差,所以还是‘无题’。而且也没有发布,我这里的应该是除了原件以外,唯一的副本了吧。”

  “喔,听起来好厉害——我也认识那个人吗?”

  “我觉得不。”

  书里有关这个陆姓世家的记载中,和他们同时代的家族,有名的还有两个。都是木系,一个姓“玉”,一个姓“阮”。书本的作者一定很擅长遣词酌句,只是两三行就简而明了的就把他们之间的仇敌关系解释了清楚。

  “‘作为同盟的两个家族,在接后的几十年间依然交好。’……下面的注释有相关的页数,啊,小字写着‘然而交好的关系最终迎来的只有破灭。’……看来是个假同盟呢。”

  “几十年吗……想一想我们两家,老一辈这么说下来都已经一百多年了——没有中途破裂真是太好了。”

  “我有看过那一段。”易罔挠挠头,“好像是说,因为两家同样是木系,而且都很强,所以很难分出高下。僵持着慢慢就关系不好了吧,打起来倒也是正常——说起来,我们离题了诶。”

  “哈,好像是……那个,拜托了?请继续。”

  但关于陆姓本身的记载却并不详细,有很多地方,读起来似乎有些含混。易罔微皱眉,想想该怎么用更好懂的语言讲出来,觉得这一回的翻译相当有难度。

  “……为什么啊,这一段的文风,简直和前几页完全不同。”

  “嗯?”

  “唔,像是换了个人在写一样——算了别想这么多了,‘伴随着陆姓的消亡,萦绕当时的某个事件也得以……’”

  ☆、7月4日

  正规的教科书里也有涉及这方面的历史。在很久之前的那段年代里,曾经有一种被称作“灵溢”的体质盛行于世。传到现代即便不知道具体的症状是什么,有一种说法是得以保存:染上这种体质的人,灵力远胜其他人,而后果则是早夭。听说最年轻的案例,死去的时候才九岁。

  当时的社会似乎把成因归咎给了这个陆姓世家,因此尽管在陆姓的篇幅里,有不少是在讲时事,而对于他们本身的经历言之偏少。据记载,确实这家人被灭族之后,灵溢状况就有所好转。此后又调理了四五十年,当灵溢彻底消失后,旧历纪元法就跟着结束,开始了新历元年。

  “……我们活在一个平安的年代真是太好了呢。”

  “也许吧。”易罔不完全认同这个观点。

  相比于书里的历史人物的生平,他们所经历的已经是太安静太幸福。姑且还是明白自己的立场,尽管易罔知道这安宁其实只是表象。

  易罔微偏斜视线,瞄了一眼寂缘。因为坐姿,他只能看到头顶,而且还挺近,所以闻得见洗发水的香气。将心里的想法掩去,他打了个哈欠,然后继续阅读。

  “寂缘,你试试念几段。”

  “诶?——好的。”

  在易罔的引导下念了不少篇幅,常用的字应该能认得差不多。如果真心想要锻炼阅读的能力,果然是不依靠而凭自己才行。寂缘做了一轮深呼吸,寻了一段,开始念:

  “‘但是,被世人认为的所谓灭亡的陆姓,其实还留有唯一的后人,这名人士再也没在正史中出现。’……我擅自翻译成白话文了,可以吗?”

  “挺好啊,你继续。”

  易罔边确认着原文,边听着寂缘的念叨。偶尔有一两个词语翻得不准确,他会轻声指出,一通下来很顺利,没有遇着严重的卡壳。

  “顺带一提,时代人士都知道,家族中所流传下来的秘术——诸如易姓的增幅之术,洛姓的愈合——而这家陆姓,难以捉摸,并没有准确的说法。据当年参与过讨伐的人述说,是……”

  读到这里,寂缘顿了顿。本以为是遇上了难懂的字句或不常用的古代语法,易罔跟着确认的时候,却发现后续的内容只是常规,不应该卡这么久。又等了两三秒,他征问:

  “寂缘?怎么了吗?”

  “……这里写着的‘易姓’,就是你们家吧。”

  “不知道,我也说不准——呐,书给我一下。”

  递书的时候,一不小心碰了指尖。虽然易罔没有这个念头,其实还稍微留意了一下不让两人做出肢体接触。不过寂缘的手指头好像相当灵活,十分精确地挑在了路径之上。不去管这个丫头的各种暗示或自我满足,易罔拎过书本,翻回目录找了找。

52书库推荐浏览: 夜中糯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