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条小道,前世里陶灼华走了多回,自然熟门熟路。她径直来到御书房前,往皑皑雪地间一跪,青泠泠的声音蓦然扬起:“臣女陶灼华求见仁寿皇帝陛下,求陛下为臣女做主。”
守在外头的何公公一个不查,不提防自己眼皮子底下竟跪了个人,他不觉惊出一身冷汗。瞧着那瘦弱的女孩儿跪在雪地间放声高喊,何公公吓得慌忙上前行礼:“郡主噤声,陛下正在休息,您先暖阁里坐坐。”
陶灼华一抬头,脸上的伤痕便落进何公公的眼睑,他哎吆了一声,低低问道:“郡主,您这是怎么了这是?快随奴才去太医院抹些药膏,有什么事都好说。小姑娘家家的,可别损了容貌。”
捡着姑娘家在意的事情去说,何公公晓得陶灼华这是来告御状,只不晓得她如何避开侍卫的眼线,径直到了御书房前。
只想着先将陶灼华哄开,再打听她是为何人所伤。何公公生怕仁寿皇帝怪罪,不敢叫她轻易面圣。陶灼华哪里听他摆布,以膝当脚前行了几步,复又大声说道:“臣女陶灼华,求见仁寿皇帝陛下。”
☆、第一百二十五章 御状
御书房里熏笼燃得正旺,一炉龙涎香气息袅袅,淡若出岫。
仁寿皇帝手持一卷经书,正读得津津有味,被陶灼华两次呼喊所惊,便信步走到了窗前。从糊着明纸的窗户望去,见一身素色大氅的小女孩跪在雪中,便先起了恻隐之心,隔着窗户吩咐道:“何平,请郡主进来说话。”
陶灼华搭着何总管的手肘立起,一双青缎的绣鞋已经湿了大半,在墨玉台阶上一步留下一个浅浅的水渍。
御书房暖意融融,燃得旺旺的炭炉里碚着新鲜的橙皮,还混着松木的芬芳。瞧着寸许长的松鹤长春地毯上被自己弄上水渍,陶灼华有些局促地抿抿嘴,端端正正跪在大阮帝君面前。
她深深叩下首去,楚楚可怜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哀怨:“陛下,臣女无状,实是无法可想,唯有来求陛下一个公道。”
仁寿皇帝本是盘膝坐在炕上,瞧着陶灼华脸上几寸长的指痕,还有已经凝固的血珠,不由面上一沉。
谢贵妃此前来送燕窝羹,与仁寿皇帝悄悄提起了陶灼华的身世,指正她并不是瑞安长公主的亲生女儿,而是苏世贤与前妻所出。
当时仁寿皇帝回谢贵妃道,他心间有数,一切由他定夺。
谢贵妃只道仁寿皇帝气急,必定会拿陶灼华与大裕讨个说法。实则仁寿皇帝早过了与瑞安长公主置气的年纪,而且对陶灼华颇多怜悯。
那一日陶灼华身着相思灰色的小袄,梳着与先皇后相似的发辫,仁寿皇帝记忆颇深。他来到坤宁宫中,端详着先皇后年轻时的画像,一遍又一遍回想两人的旧时光,喃喃自语道:“若梅,是否老天垂怜,让朕有生之年能再瞧一瞧你年轻时的模样,你不晓得那孩子与你有多相像。”
年轻时不觉得与先皇后有相思入骨的情谊,反而随着年龄渐长,尤如大浪淘沙。仁寿皇帝在漫长的回忆中自动忽略了与先皇后曾经有过的磕磕碰碰,只留下了最美好的曾经。
便是因为陶灼华的容貌与已故的先皇后相似,仁寿皇帝早知她不过是公主府的养女,却并不揭穿她的身世,反而拿她当晚辈般疼惜。
两世为人,陶灼华自是晓得仁寿皇帝对她的疼惜。为着往后能站住脚跟,她唯有利用这善良的帝君泛滥的同情心,也是一阵内疚。
坤宁宫里的画像,今生虽未见过,前世却在先皇后的忌辰年年瞻仰。陶灼华前时便故意着了与先皇后相似的衣袖,梳了同样的发辫,只为在仁寿皇帝心间再为自己添些砝码。
见仁寿皇帝面沉如水,陶灼华晓得他动了怒气,更惶恐地低下头来。
仁寿皇帝指着陶灼华的脸说:“莫哭,同朕说一说,是谁这么大胆划伤了你的脸?你又是怎么找到朕的御书房来?”
陶灼华见问,更若梨花带雨,哽咽着说道:“陛下,灼华晓得御书房在宫里的西南方,出了青莲宫便一直往西南方寻。若碰着侍卫,灼华便小心绕开,今日拼着一死也要面圣。实在是有些话藏在心里,不吐不快。纸里包不住火,纵然灼华不说,陛下早晚也会知道,强如现在天天提心吊胆。”
掐算着时间,前世这个时候谢贵妃已然派人查清了自己的底细,还将自己的身份捅到了仁寿皇帝面前。仁寿皇帝隐忍不发,还不如自己将这层窗户纸捅破,更显得身世可怜。
仁寿皇帝脸上瞧不出什么表情,他将手上的佛经放下,指一指一旁的太师椅,示意陶灼华坐下说话。
陶灼华却不起身,依然跪在地上,再叩一个头,低低说道:“陛下,灼华虽是大裕皇帝亲封的郡主,却不是瑞安长公主的亲生女儿。灼华生在青州府,母亲于今夏亡故,生父便是瑞安长公主的仪宾苏世贤。”
听她自陈身世,仁寿皇帝到添了些玩味,他沉声问道:“如此说来,你是李代桃僵,已然犯下欺君之罪,又如何敢与朕明说?”
陶灼华俯身再拜,低低泣道:“陛下明查,灼华虽不是长公主亲生,却是宗人府上了玉碟的皇亲,名份上占着长女的身份,与那国书相对照,连名带姓都写得清清楚楚,实在算不得欺君。”
52书库推荐浏览: 梨花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