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把布票留给你,到时候来好的,让姐夫给你留着。”他现在就管比他小五岁的姜娥叫姐,管比他小了三岁的崔兵叫姐夫,毫无压力。
他把兜里的布票一股脑的赛给了姜锦。还塞了好几十块钱。
姜锦愕然:这就交财政大权了?
“走,咱看书架去。”陈宵一碰姜锦的胳膊,倒是不敢拉着或者牵手。这个时候人都保守,两个年轻的男女,哪怕是领了证的,走在一起,相互之间最少隔了一两米的距离。
这么偶尔碰碰胳膊,就把他给美的不行,看似不经意的动作,他也是掂量了又掂量,唯恐力道大了伤了人,更怕惹她发怒。
路过书店,姜锦很自然的拐了过去,重生了一个多月,她最大的苦恼就是没有足够的书看,也幸亏顾让先留下的课本,否则她更苦。只是书店里的书也相当的少,只有像红宝书,马克思主义思想,新华字典等。从柜台这头看到那头,还真发现了宝贝,一套中学生数理化,一套中学生政治理论课本,竟然还有一套《史记》。
姜锦看书,陈宵看姜锦。他现在信了姜家人娇惯闺女的事儿。一个闺女家家的,不爱针线女工,不爱下地,却爱看书,这当然与她个人的性子有关,更与家人的娇惯有关,一般的人家,哪里有空让你读书啊,何况是毕业之后。可是,他一点儿也不反感。他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好歹也是做到了连长,又是在工程上,知识的力量体悟很深。土方的计算,角度的计算,建筑的设计、规划,不同材料的应用……哪里能够离得开知识呢。
媳妇是个爱读书的,还是读的好,要说他怎么知道的,这不是废话吗?连数理化都看得下去,连古文言的《史记》都敢买,那一定文化挺高的了。嗯,这以后可以教孩子。
走出书店,陈宵乐不滋的替媳妇提着那一摞书,领着媳妇继续逛街。镇子小的一眼望得到头,也不过一家书店,一家供销社,一家国营饭店,什么理发店、包子馆都是国营的,车站也不过就是个略大些的场子。都灰头土脸的,一点儿也不热闹。
从这头逛到那头,终于发现了所谓的家具店,人家也不过是有些一般的椅子、桌子、床、马扎、板凳啥的,大家具也有木柜,橱子。都是纯手工,老手艺,并不精致。没有姜锦想要的书架。
看姜锦那个失望的小眼神,陈宵都替她难过了:“你说个样子,我来打,保管你满意!”
“木料——”
“这你不用操心,我去村里借借也行,买几块板子也行。你只要把样子想出来就行,想要啥颜色的。”
姜锦本来想说她家里有木料,但是见陈宵如此的大包大揽,没有一点为难的样子,索性不提。顺势就把昨天晚上画好的图样给了陈宵。
“就做这样的就行。不要上漆,就上几遍桐油就行。这个椅子也一样。”
陈宵一看这图纸,眼前一亮。姜锦充分考虑到了此时农村住的房子浅窄的特点,上面是书架,下面是书桌,两边是书橱。至于椅子,是小巧的矮背椅。图纸上还标了大体的高度和宽度。
姜锦前世学的不是设计,却在小时候学过画画,素描还可以,画个物体还是像模像样的。
哎呀,媳妇真有才,图画的清晰,字还漂亮。他真是捡到宝了。
这也是个心大的,光顾着高兴,就没想过姜锦一个农村闺女,哪儿来的这么好的画工?这么好的字体?那可是姜锦后半辈子每天四十分钟的磨了几十年磨出来的。
姜锦也是,自己根本就没想过这些藏一藏,实在是这婚事神进展,没顾上考虑别的。再加上姜锦前辈子自在习惯了,生活和思想一样单纯,思虑并不全面,根本没想到过遮掩这个的事儿。
书架有了着落,姜锦又开始想书,刚提的那几本,实在让她不过瘾。突然想起,□□期间,好多经典旧书是被当废纸给处理的,这个时候,也不知道废品收购站里还有没有。
于是姜锦就提出要去废品收购站里看看。
陈宵对小媳妇有足够的耐心。今天好容易空出这么一天来,就是为了陪媳妇的,务必让她满意。
“这天也不早了,咱先去吃饭,吃完了再过去。”天儿也确实不早了,国营饭店十二点到一点营业,过时不候。
他们走进饭店的时候,吃饭的大厅里光有几个圆桌和板凳,一个客人也没有,不,是一个人也没有。这时候国营饭店不是仗着顾客吃饭,人家吃的是国家工资,所以,服务员并不怎么主动为顾客服务。人们叫餐得自己去小窗口。
好在,那小黑板上还是写上了今天的菜:炖排骨,素炒小白菜,肉片炒香菜。主食:馒头。这个都是需要粮票的,没有粮票的可以买混和面的团子、咸菜。
陈宵给姜锦安顿好,去敲了开票的窗口,本来工作人员以为今天没有客人了,正要准备大快朵颐,刚拿起筷子,听到敲窗声烦得很。狠狠地摔了筷子,皱着眉,刷地一声拉开小窗口,看到窗前的那张英气的脸和那身的绿军装,立刻的没气了。调动起全部的热情,一边笑出六颗牙齿,一边担心的摸摸嘴角,害怕留了油。
“解放军同志,您要点什么?”
“一份排骨,一份白菜,一份香菜,六个馒头。”年轻的服务员迷蒙着个眼儿,利落的开了票,收了钱和粮票。等陈宵拿了票去打饭的窗口领饭,她立刻把小窗一关,端着饭就跑到了卖饭的柜台里。
52书库推荐浏览: 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