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嘁!那个邢老师自己教得不如三嫂好,脾气还坏,学生讨厌她,她忌妒三嫂才在背后说坏话。”
这倒是真的。
姜锦普通话好,对学生有耐心。又从不迟到不早退,学生们对她印象好,还有三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早读的时候跑到他们教室去听她读课文。
邢老师和宋老师都是有家有口的,在上课时间上相对来说比较随意,今天迟到,明天早退是常有的事情。可是姜锦不同,前世按时上班,按时下班,守时、敬业已经刻在她骨子里。她不但不会迟到,每次还会早去。打扫一下办公室,扫一下学校的院子。
这让随意惯了的邢老师非常有压力。姜锦上课认真,一上一天课,除了课间,还真是轻易不离开课堂,又是个不爱和人交际的清冷性子,和邢老师也是处的疏离而礼貌,两人还没处出感情来,相比于宋美娟对自己的捧着,姜锦实在让邢老师受不了。
偶尔在村里里说姜锦清高、冷淡,不团结人。这正合了钱玉秀的心思,抓着这个,大力的在背后说姜锦的坏话。
只是,姜锦一个刚嫁来的小媳妇,除了来回的打个招呼,几乎与村里人没有打过交道,就是老宅那边的亲婆婆公公,亲妯娌,也都没有交往过,村里人对她并不了解,虽然不会像钱玉秀所希望的那样鄙视姜锦,却也是敬而远之。农村人最怕的啥?就怕人家看不起。其实这是他们心里最隐秘的自卑作怪。
这边陈萍努力在陈母面前替她刷好感,姜锦这边也开始有了动作。
虽然姜锦是个喜净不喜热闹的性子,可是入乡随俗的道理还是懂的。二姐说的或许并不合她心意,但是有一点却是对的,有钱还是花到自家人身上。于是,这天下午,下了学后,她就提着二斤挂面到老宅这边来了。
二斤挂面可以催妆一个闺女了,是相当重的礼。陈父陈母自己家都没有这个。因此,对姜锦的到来表现出极度的热情来。
姜锦坐定,也不绕圈子,直接说想让公公帮着自己搭个鸡窝,再看看能不能买到渔网,把鸡笼起来。
“不用渔网,我给你用麻绳子结张网就行。现在箐麻正旺,我去洼里割一点儿,沤一沤就行了。明儿早上我先和老四给你把鸡窝搭上。”
“等你沤好了,怎么也得十几天下去了。咱家还有去年余下的麻绳,你先编着,不够向孩子大伯家借借,我记得去年嫂子弄了不少。”
“行,等咱家编了再还他们。——你姐没说啥时候送鸡来?”
“这个还没准。她得好好搜罗些。——娘,我听说这养家禽的数量放开了。你今年也多养几个吧。”
“这是你姐说的?这消息从上头来,应该是真的。那我明年春天让家里的鸡抱一窝吧。”
姜锦点头,她把消息传达了,怎么做全凭人家意愿。
果然,第二天早上,陈父就带着陈宝来给姜锦搭鸡窝了。他们一人一辆小推车,上面放了砖头、土坯和木棍。
鸡蛋背靠着厨房的墙,面冲着南。东边是院墙,南边是大门的墙,三面靠墙,只要在南墙和厨房之间拉一道网,就能把鸡给笼住了,还远离卧房,地方选得挺好。
确定了地点,陈父就和陈宝两个人忙开了。
砖头是旧的,隔在下面,把鸡窝垫得离地半尺高,上面搭了棍子,鸡可以站得住,鸡粪却可以落下来。便于清扫。鸡窝的墙是用竖起来的土坯搭的,高度有五十来公分,上面又搭了个窝,放些麦秸,是鸡下蛋的地方。
陈父的手艺算不得精巧,好在看着还算是结实。活不多,两个人不过一早上就搭完了。
等他们搭完,姜锦的早饭也做好了:一锅的玉米面饼子,小麦粉调的菜汤,蒸茄子当菜。
考虑到他们平时还吃咸菜,姜锦特意的在蒸茄子里多放了盐。
一般村里人蒸茄子,那就是把茄子切了,放上盐,熟了后一拌就行。白乎乎烂乎乎的一碗,用筷子挟不起来,得用勺子舀。
但姜锦不同,她是把整个茄子竖着打了花刀,把盐和花椒粉揉进去,洒上切得碎碎的葱花,稀释了的豆瓣酱,又淋上酱油,这才上锅蒸,蒸到刚熟,就端出来,又放上切得细细地蒜沫,淋上醋。尽管没有香油,这样的菜已经把平时那种蒸茄子给秒成了猪食。
陈父和陈宝两个人胃口大开,三只大茄子都吃尽了,一锅饼子吃下去大半。
哎呀,三嫂(老三家的)手艺(伙食)这么好,盼着以后能多有些活让自己干。
陈父和陈宝吃了一顿美餐后,态度大好,第二天一大早,陈父弄了几个收拾好的树枝,让姜锦架黄瓜豆角用。还把院子外河沿上那块荒地又开拓出一大块,说是过几天入了中伏就给她种些萝卜胡萝卜。
姜锦这人也禁不住人对她好,更不是爱沾人便宜的性子,就给陈父陈母弄新布各做了双鞋面,让陈父陈母更加的满意。
这一来一往间,姜锦发现,与陈家人打交道也没有那么难。不必能言会道的,不过是多接触些,手头大方些。
迈出了第一步,再迈第二步也就容易了。
期末考试在即。姜锦开始重点给陈家三个娃子补课。
这个时候考试非常的不严格,初中还会有确定的时间和统一的考题,都是用蜡纸、手摇的印刷机印的试卷。像小学里,就随意多了。公社里派个人下来,拿了张写了试题的纸,让老师自己抄在黑板上,学生们在下面做,做完了立刻就出成绩。
52书库推荐浏览: 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