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皆是点头。
李娥又道:“那边摊子小,也不能住人,你们肯定是要在县城找个地方住下来的。你们大概想要个什么样子的,我可以帮你们留意一下。”
“这个我刚才倒是和那个牙侩提了一提,”李玉娇回说,“我们刚过来,还没起步,也住不起什么好屋子,单独的院子更是不可能的,所以打算在别人家院子里租上一个房间这样的。”
李娥闻言点了点头:“这样的情况也是很多的。这马上就要过年,正月十五一过你们恐怕就要过来忙活了。我在这里方便,你们要是信的过我的话,我倒是可以帮着你们相看相看。”
“那是再好不过了。”现如今李玉娇和李娥之间也无半点芥蒂了,说起话做起事来都方便了许多。
李玉娇想着,总也不能叫人白忙活,若日后得了空,便亲自给她做套衣裳送过去。
吃完饭回家的路上,白荷娘还唏嘘不已,道:“这人呐,都是给逼出来的,你看李娥,从前整天灰扑扑的,现在穿的呢,也是光鲜亮丽的。”
白荷爹揶了一句:“你也不看看人家从前过的什么苦日子。这说明什么?说明老天有眼。”
“老天有眼!”提到这茬,白荷娘气愤了起来,“要说我们都是老实人,白荷也是个好姑娘,老天要是有眼怎么不给她一个好婆家。狗曰的潘家的贼儿子一搅和,我们家白荷都成了这四邻八村的笑柄了。”
白荷一听她娘提起这事就烦心,忙轻轻推了推她娘的胳膊:“娘,能不能别再说这个事情了。赶明儿等我们住到城里开饭摊了,村上人说什么你都听不见了,到那时候不就成了么?”
白荷爹也不愿意旧事重提,道:“听你姑娘的,别老叨叨这件事情,你每说一次我就听一次,一想起来就气。”
白荷娘这才闭上了嘴。
转念一想,心里也是美滋滋的,这就到要城里去做生意了,这在飞云村还是头一个呢。
☆、342 开饭摊的秘诀
回去之后,有人来找李玉娇和白荷烧饭。
便接了初六和初八各一场酒席。
不过这回李玉娇却是不打算去了,已经都和白荷说好了。
酒席都交给白荷掌勺,由白荷娘来打下手。
她自己还有冬衣的事情要忙活。
大年三十的那天,中午李家的大家长李寿把李长福一家叫去过了年,等到晚上的时候,还是去的谢家。
要说今年的年饭吃的还算是尽兴,除了中午的时候在饭桌上碰见了隔壁李长禄一家子。
除夕照例是要守岁的,每家每户总有几个男人要聚在一起赌点小钱。
孩子们则是你追我赶的放鞭炮,等玩的累了就各自回家守岁。
今年李玉娇和谢桃便是在一起绣花儿做衣服,眼睛累了就说话,一直熬到那个点儿才上床去睡觉。
不过由于新的一年还要忙城中摊子的事情,李玉娇能匀出来做衣服的时间就不多了,基本上就是交给谢桃和高氏在做。
等到初八白荷做完了那场酒宴,往后便不再承接。
随后又去了趟县城,在李娥的帮助下,很快就把住的地方给敲定了。
为了方便早出晚归,所以住的地方离城门口不算很远,又因为只租了一间屋,所以租金也很便宜。
原本定的是正月十六开张。
但是周围的摊子很多周二就开始做了,所以李玉娇和白荷她们商量了一下,初十就开摊营业。
初十那天,除去李玉娇和白荷一家,高氏以及梅氏都来了。
梅氏还带了一挂鞭炮,噼里啪啦的炸了个红红火火。
为了这个饭摊,李玉娇没少花心思和动脑筋。
每次进城她不论是吃早点和午饭都有用心留意。
比如这一带明明吃粥下咸菜的比较多,但卖的最好的还是方便携带的包子馒头和花卷。
又比如什么菜定的什么价,她心里都有数。
但是其他摊子要做早点的就纯做早点,要做饭菜的就纯做饭菜,做面条的就纯做面条。
原因无二,他们做起来都慢。面条要自己擀,饭菜要一盘盘的烧,更别说做包子馒头前一天夜里就要开始发面。
而她,就是要和别人不一样。
以上各种,她样样都做!
梅氏平日里不参与饭摊事情的讨论,现在听李玉娇这样说了。
不禁劝道:“玉娇啊,你还是少做点,不然忙不过来。一口吞个胖子哪有那么容易,再说你就是吞了进了,贪多了也是嚼不动的。”
李玉娇着安抚梅氏:“大娘你放心,这些我心里都是有数的。”
说着指了指面前的六个灶台说:“你看我这不早就准备好了吗?”
灶炉子里的火一点,架上早就烧好的热气腾腾的菜,顿时吸引了不少人前来。
其实她已经摸出了门道来,这里样样都有,什么都不缺,若是想快速赚钱的话,烧饭的味道和手艺固然重要,但是在城门口这种地方,讲求的是量,要看每天卖出去多少。
所以每样都得做,而她,也已经找到了快的秘诀。
☆、343 满载而归
今天才是第一天,李玉娇打算先试试水。
等大概了解到每日销量后便直接去定擀好的面皮和面团。
52书库推荐浏览: 拔刀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