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玲趴在玻璃窗上往里看,原来的报道过了塑贴在里面。已经是三年前的报道了,由于不是版头,报纸上的字有些小要仔细看才看得清楚,李彩玲一字一句的读着:
“……这棵超过百年的香樟树,坐落于顺德市归东镇三组的村门口,据村支书介绍说,香樟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就矗立于此……记者看到,这棵香樟树的树干十分粗壮,起码需要五个小孩子才能一起合抱……”
后面便是讲归东村的各种可以游玩的古迹,大概目的是在宣传顺德市可以旅游的地点,李彩玲粗略的看完,回想着揭文的文中出现的关于香樟树的描写:“...归东村有一颗参天的香樟树...”
参天不就是对应着香樟树非常的粗壮高大?这隐隐是对的上的。李彩玲握紧了拳头,没有一百分的确定之前她赶紧压抑住自己的激动,便重新赶回商店老板娘那里,一下车就赶紧喊:“老板娘三组村门口在那里啊?”
“那有点绕啊,在半山上咧!我这一下子也没办法跟你指啊!”老板娘又在做账,看她一刻呆不住的想怎么上去的样子,安慰她说:“你先坐下来把你饭吃了,我等会儿看有没有往山上背肥料的给你找一个把你带上去!”
李彩玲立马感激地语调都变了,她连谢五声,又是鞠躬又是要跟老板娘握手的,老板娘把她一屁股摁在凳子上,“你啊!赶紧吃饭吧!”
上午十点才吃到饭,连同中午的一起吃下肚子。等到快十点半,才有一个老板娘的熟人要上山,不过他本来是不经过三组的,禁不住老板娘的几句劝说,答应拐个弯绕到三组门口把这个小姑娘送去。
李彩玲感激地望了一眼老板娘,来归东拜托最多的还是这个热心的老板娘。看她准备上山,老板娘还叮嘱她要好好的记路,千万不要随便乱走,记好离你最近的房子的位置再往前走。
李彩玲跟着背着背篓的熟人上山,她预料到这段路程是很漫长的,心里害怕与逞强的矛盾情绪交织着,前进与后退的想法像跷跷板的两头,不停地压着她的双肩。
李彩铃紧紧跟在那位熟人的身后。熟人是去买了东西回家的,他一边在前面带路,一边跟李彩铃闲聊着,小姑娘哪里来的,多大了?上山有什么事吗?李彩铃心里满满都是心事,又害怕又要记着路线,实在没有心思去回答他的问题,只得敷衍的“嗯”、“是啊”回答着,那位熟人看她实在没有想要聊天的想法,于是也闭了嘴巴,只管默默地在前面带路。
李彩玲拿笔在纸上画着自己的行走路线,一边画着弯弯曲曲的路线图,一边标注着类似“一个大长坡”、“三栋房屋,屋顶是砖块”这种标志性的语句。
他们从路边的水泥地走上一个土坡,这便是要开始上山了。李彩玲不敢松懈,手里不停的记着自己走过的路线,他们从一排三户的人家旁经过,道路两旁都是弯着腰的狗尾巴草,一大片一大片的从李彩玲裸露的脚踝上面扫过去,蹭的她直发痒,脚下的土路已经被踩实了,有些硬硬的,她每走一步都能看到有那种褐色的小蚱蜢在草丛里跳来跳去。从这几户人家旁边的几乎是平直弯折的两块石板上走上去,周边没有看到房屋了,几乎全是树林间的小路,这让她的心里更加的害怕,全身的绷的紧紧的,像是随时准备逃跑,但就在后退与前进的犹豫之中,她已经跟着带路的熟人走了许久,走的越远她放弃的心思就越变越小,手上画路线的笔倒是动的更快。
她和熟人间不说话,全程默默的走着,两人的脚步声在小路上回荡着,李彩玲不自觉的和熟人保持了一段距离,在警惕性上她倒是一直保持的不错。
上山的路一直是上坡,爬到最后已经不是李彩玲刻意跟别人保持距离的份,她无论如何都没有力气和那个熟人保持一样的速度,于是两人之间距离越拉越大,只有到要转弯的时候李彩玲才会加紧跑几步跟在别人的后面,路过一条小溪的时候,李彩玲终于听见熟人对她说还有一会儿就到了,她看了眼时间,爬上来整整花了一个多小时。
李彩铃只感觉到小腿发胀,大拇指在密闭的鞋子里被挤得很痛。她无法想象等会儿还要自己一人按照原路返回,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远远的便看到了那棵香樟树,的确十分高大,并且十分醒目。李彩玲一看见这树,便知它就是自己此行的目的,香樟树的树干十分粗壮,树叶所覆盖的面积之大,直至树叶半径所致的地方下都是一片阴凉,香樟树比周边的植被都高上不少,成为目之所及最醒目的存在。
李彩玲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里那棵埋着信的树,那个空旷的场景,那棵树同样也是如此的高大,这棵树带给自己的同样也是希望吗?
☆、第二十六章
熟人看到香樟树后就不愿意再往前走了,李彩玲又是鞠躬又是道谢的跟他告别。看着别人又按照原路返回的背影,李彩玲意识到现在才是真真正正的自己只身一人在这个完全陌生的乡村里了,没有一个认识的人,也没有一条熟悉的路,在原地静止站立的迈不出步子,她心中一瞬间的恐惧甚至快要把她击倒,浑身颤栗的在原地站了会儿,李彩玲终于稳定下自己的心绪向那棵树走过去。
52书库推荐浏览: 桥兴四路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