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咏一瞅,那窗子外的积雪已经堆了半尺高,外头还飘着雪花,但已经渐渐小了。阴沉沉的天却还没有要转晴的意思。少时石咏出门,石海李寿他们已经将外院扫出了几条路径,此刻正开了院门,和街坊们一起,在椿树胡同那边清扫路径。
石咏也闲不住,把石喻从西院头进的书斋里拎了出来,交给他一把扫帚,哥儿两个一起出门扫雪去。石咏一面动手,一面不忘了吩咐李寿:“回头替我记着点儿,咱家的马车出门,得再罩上一层厚毡子……”
他惦记着长辈与媳妇儿一道出门,可千万别受了冻。
石家哥儿俩话还未说完,只听外头跑过来一人,边跑边喊:“城南雪大,压倒了几十间民房,大家快去帮忙啊!”
石咏与李寿齐齐下了一大跳,石咏马上大声问:“哪里?”
那人答:“就在骡马市南面,快去呀,现在去还能救几个!”
石家旧址红线胡同距离骡马市不远,石咏对于南面那一片也颇熟悉。菜市口往南一大片民居,都是结构不算坚固的棚户,极少有砖瓦房的,再加上那里人口稠密,多是一家数口一起挤在一间屋子里住的。雪一大,压垮了房屋,伤亡必定严重。
李寿登时道:“大爷,咱们赶紧去?”
石咏想了想,对李寿说:“这样,你先跑一趟前门大栅栏,找乐凤鸣,请他出面找几位治跌打骨科的大夫,然后咱们在城南出事的地方汇合。”
李寿马上反应过来,应了一声,拔脚就走。石咏则去找石柱,让他带石海、李大牛和李庆等人一起先去城南帮忙。石咏特地嘱咐了石柱,命他将无家可归的百姓先行带人安置在附近,自己带人随后就到。
初步安排完毕,石咏进了西院,将南城出事的事儿告知家里女眷们。石大娘深明大义,叹息一声说:“人命关天,这等节骨眼儿上,咱们怎么还能光顾着自家家玩乐?咏哥儿,你且自去忙去,娘和你婶娘、你媳妇儿不用你管,咱们女人家聚一起想想有什么可做的,去帮帮那些百姓。”
石咏见母亲通情达理,赶紧应了一声,又婆婆妈妈地提醒母亲今日出门务须防寒保暖之类,石大娘笑着赶他出门:“知道了!”
石咏拔脚边走。他想得更远一些,眼下城南已经有人手去清理那些倒塌的房屋,将人从废墟里救出来。乐凤鸣随后会带大夫前往医治,救死扶伤。除此之外,他能帮得上忙的地方是……
石咏辨了辨方向,当即往外城他认得的几名营造司工匠的住处赶,寻到这些属下,将事情一说,工匠们一起随他出来,齐齐往城南过去。
等赶到城南,果然如石咏所料,倒塌的民房将近百间,受灾百姓达到三百余人,除了少部分可以投亲的之外,余下二百几十人无家可归。石柱带着人将这些灾民一起都就近安置在附近一座火神庙里。但是火神庙地方狭小,灾民们老的老,小的小,更兼有些被砸伤压伤不能动弹的,无处可以落脚,只能露天躺倒在刚刚扫过雪的空地上。
“看看,咱们有什么办法,能简易搭些个棚子,让百姓们暂时容身的?”石咏问身边的这些工匠。
他手下的这些工匠都不是什么富贵出身,见了眼前这副情形也少不了动容,当下几个人聚在一起商量。
这火神庙严格意义算不上是一座“庙”,不过是一片空地,中间搭了个神龛,里面放置神像,时时有百姓前来,供奉香花香火之类,向来无人打理。几个工匠商量了一阵,当即决定,顺着火神庙背后的一座背风的陡坡,借用地形,在此用木料和毡毯搭建几个简易的棚子,再用些炭盆,这些天灾民们便能支持一阵了。
正在商量的时候,顺天府尹贾雨村听说城南出事,已经赶到,看到百姓的惨状,忍不住掉了几点痛泪,哭道:“上天为何要惩罚这些无辜老幼?若这是因为本官失德,上天该罚在本官身上才是!”
石咏觉得贾雨村这番做派有点儿浮夸,可是他不得不承认,效果不错,不少还能动弹的百姓纷纷上前,冲穿着一身官服的贾雨村叩首感谢,口中道:“谢谢青天大老爷!”对这位顺天府尹观感不错,毕竟以前即便出这种事,顺天府最多遣一两名差役出面。贾雨村身为府尹大人,能亲自来看受灾的灾民,已经让这些人看到了不少希望。
石咏当即将贾雨村拉到一边,两人见过礼之后,石咏问:“大人可有什么赈济措施没有?”
贾雨村:“这个么……来来来,石大人,咱们要不来一起商量商量?”
第260章
石咏全未想到贾雨村竟没有半点赈灾的成算, 少不得耐下心来,与他商量。
最终贾雨村勉强同意, 给每名参与赈灾的青壮劳力发放每天五十文的“赈济费”, 但是除此之外, 贾雨村表示, 顺天府无能为力了。所有赈灾物资,都要靠京中大户人家与百姓们自发捐赠。
感情这位顺天府尹到此,竟是掉了两滴眼泪就准备拍拍屁股走了。
石咏打算据理力争, 毕竟看情形这二百多名灾民至少还要在此撑过这一阵恶劣天气, 才能回归自家旧宅。但是贾雨村却非常诚恳地表示,他对此再也无能为力了。
“茂行啊, 本官在与你差不多年纪的时候, 一样有这样的心性,甚至还得过‘才干优长’这样的评价, 只没想到, 这‘才干优长’不到一年就变作了‘恃才侮上’, 成了‘沽名钓誉’,成了‘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其后本官才懂了‘无为而治’四字的真意。”
52书库推荐浏览: 安静的九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