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之劳,这次恰好顺路。”许母也过过苦日子,能帮就帮,出来讨生活都不容易。
况且家里没人,田双下午肯定进不去大院,回去的时候得跟站岗的士兵说说。
家里的存货不多,听说一下子要二十斤,田双浑身都是劲。之前晾晒的花生瓜子都有剩下,直接拿出来炒就好。
由于要炒花生,银杏直接说自己下午一个人出去卖,崔奶奶留在家里看火,只用帮忙把东西送到路边就行。
怀着满心的壮志,银杏把位置选在离停车地十来米的距离,既保证上车下车能一眼看到,又远离班车带来的灰尘。
不得不说,这个地方选的挺好的,尤其是银杏一个漂亮小姑娘安静的坐在那里,特别吸引人。
不一会,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一圈。
“做什么的呀?”有人直接开口问,内心很好奇,小姑娘一身的文静气,看着像是个读书的,不知道呆在这干嘛。
“卖馒头包子,有肉包菜包。”银杏把篓子里的棉絮掀开给大家看,全是白面的,比杂粮窝窝头好看多了,一个个又大又圆,还冒着热气。
随手又打开另一个篓子里的袋子,“这是咸香瓜子和怪味花生,大家可以尝尝。”
拿出几颗给围观的群众,吃过的人赞不绝口,有好事者开始套话,“小丫头,我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瓜子,花生也好香,你的手真巧,做这个不容易吧。”
以为银杏年纪小,没长心眼,随意夸几句就能得意忘形,不管不顾的把做法说出来。
周围的人也都屏气凝神,目光一致的瞧着银杏,巴望着听到点有用的消息。
“婶子喜欢吃,那正好,以后我们经常在这里卖,瓜子一块一一斤,花生一块五,婶子要几斤啊?”银杏拿出准备好的秤,佯装要称。
小九九被揭穿,周围人毫不留情的笑了出来,好事者脸上挂不住,又不忍认输。
“哎呀,我就问问,你慌什么,就一点瓜子,卖的倒是挺贵的,这么贵,冤大头才会买。”走之前还不忘不屑一番。
第126章 计划再制定
一下午,人来来去去的,流动量很大。
这是银杏坐在这里得出的结论。
馒头包子只卖出去了两三个。她泄气不已,尤其在下班的时间,看到上车下车的人手里都拎着馒头,简直是败兴。
这才记起来工作单位都有食堂,馒头包子顿顿不缺,谁会出来花钱买啊。
好在瓜子和花生卖出了十来斤,还有人打听会不会一直在这里卖。
银杏直接指着手边的木牌牌,上面写着“银杏商店”,她把具体的位置说了一遍,要是这里没人,可以直接去商店买。
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给商店打出知名度,到了那时候就不用每天挑着东西出来卖。
还有的人跑过来问,可不可以用东西换瓜子。银杏觉得这是条路子,她做主可以用粮食换,不要票据,只要粮食。
一斤米面换一两瓜子,馒头和包子就便宜点,一斤可以换两个馒头一个包子,或者两个包子。
还别说,因为这个包子卖出去了一小半。
崔红来接的时候,银杏正好卖出最后一点瓜子。
回到家,把口袋里面安静躺着的十来块钱掏出来递给田双,挺有成就感的。
加上许母带来的订单,再扣除成本费用,一个下午赚了大概三十块钱。
摸着热乎乎新到手的票子,田双完全是晕的,乐得找不到北,要是生意一直这么好下去,不出几个月就能把住院的钱还给许家。
以至于看到没卖出去的馒头和包子,她都轻轻放过。
银杏长舒一口气,总算没有碎碎念,她生怕田双念叨,毕竟是自己考虑不周,没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卖早餐的小摊贩还得过几年才吃香。
一家人晚上也没做饭,卖剩下的馒头和包子管够,简单的炒盘青菜就行。
饭后大家照例坐在一起,崔红心里还在念着那点没卖出去的馒头包子,幸好只蒸了一锅,要是蒸多了,估计得好几天才吃的完。
“杏儿,馒头和包子不好卖,做多了卖不出去全积着,做少了又担心万一明天买的人多,不够咋办。”崔红已经习惯性的听取银杏的意见。
斟酌再三,银杏还是说出打算。
“崔奶奶,今天我观察了一个下午,发现这里上车下车的人大都手里都拎着吃食。单位的食堂米面都有,馒头和包子买的人不多,做这个又费劲,要不我们就只卖点花生瓜子,以后再进点其他的货。”
一直坐在旁边的田双唯恐崔红同意,赶紧打断,“今天杏儿用粮食换的包子,我算了下,本钱回来了,只是赚的不多。”
大不了以后少做点就是,能卖就卖,不能卖自己吃,就算赚的不多,也亏不了多少。
经过一个下午和晚上,田双的心境变了不少,毕竟见到了钱,有了底气,刚才正筹划着给姑娘赚嫁妆。
就知道家里人不同意,其实也能理解,毕竟谁家这个时候欠几千的巨款,都得睡不着觉,银杏只得退而求其次。
“要不这样,以后不做馒头,就做包子卖,用粮食换,像今天一样,到时候我们再把粮食卖掉,这个也能赚差价。我刚才粗略算了下,用粮食换赚的更多。一天蒸一两锅包子就行。”
52书库推荐浏览: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