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田双同意,只要不是不做这个生意就行。她现在是典型的一把抓,一点机会都不放过,宁愿累死也要赚钱。
临睡前,银杏嘱咐万不可泄露炒花生瓜子所用的调料和步骤。
虽说这个算不上什么秘方,但是能晚一天让别人知道就晚一天,多赚一两年的钱,缓解家里的压力。如果不出她所料,明天这附近的邻居就会过来串门子。
田双嗔怪,用手指弹弹银杏的额头,“你就把你妈当个傻子,啥都不知道。”
关系赚钱的大事,她再怎么是个漏勺也不会把这个说出去,自毁长城不是。
眼看老娘要生气,银杏立马拍马屁,“妈,我聪明的老妈,没有你哪里的我,你看我这么聪明,肯定是遗传你和我爸。”
田双噗嗤笑了,也不知道姑娘从哪里学来的,嘴巴跟抹了蜜似的,自己跟大力都是闷葫芦,养了个姑娘反着来。
不过说话倒是挺好听的,再一看,李大力也乐呵呵的,被奉承的很开心,一扫连日来的阴霾。
整个家充满欢声笑语,处处都是希望。
做生意赚钱,就是特别的累。
田双要忙着煮瓜子和花生,之前煮的一个下全用完了,这次要多煮一点。崔红忙着发面,准备第二天做包子。
就连躺在床上的李大力都没闲着,这两天感觉腿好多了,正在思考是不是去医院让医生瞧瞧,不知道可不可以下地行走。
第二天,田双特别庆幸晚上把瓜子提前煮好。
上午正在家忙着配包子馅的时候,斜对面的佟家老太太突然闯了进来,连声招呼都没打,直奔灶房,小眼睛冒着精光,不停的往锅里看。
“佟大姐,要来买包子?还在蒸,在锅里,要几个,一会我给你送过去,离得近方便。”崔红坐在灶台前的小凳子上,笑眯眯的问。
佟老太太噎了一下,她哪里是来买包子的,巴掌大一个,就要八分钱,当她的钱是大风刮来的。
她是带着私心过来的。
昨天那个小丫头拿出去卖瓜子,她暗地里观察了一个下午,买的人多了去了,听说是有味道的,很好吃。
就是不知道怎么做的,抓心抓肺了一晚上也没想出个大概。所以一大早才来个出其不意,也许运气好就看到点什么。
“不是,我就是……”
“你就是过来买花生和瓜子的是吧,要多少,可以拿钱买,还可以用粮食换。佟大姐家这么有钱,儿子媳妇都有能力,肯定是用钱买啦,你们家人多,是买五斤还是十斤。”崔红直接打断佟老太太的话,自顾自的往下接。
“呃,我……”
“哦,五斤啊。还有点重,一会我给你送过去。大姐,包子马上要出锅了,有肉馅的,还有地菜陷的,你儿子好像喜欢吃肉的,要不要再买两个,我一起送过去。”
“不用不用,我儿子最近上火,医生嘱咐得吃清淡的,吃不成肉,瓜子也不能嗑,火气大。你们挺忙的,我先走啦,有时间再过来串门。”
佟老太太哧溜就回去了,跟火烧屁股的,再在这里呆下去,一会还得再来半锅馒头。这个叫崔红的不是个善茬,太厉害了,不是她的对手,得叫儿媳妇亲自来才行。
第127章 眼红的佟老太太
几天内,崔红打发走了一波又一波前来取经的左邻右舍。谁都不是傻子,看着生意火爆,都想分杯羹。
开始两天崔红还挑着担子出去摆个小摊,现在压根不用出去,下班后过来买瓜子的人络绎不绝,有的还会捎带几个大肉包回家改善伙食。
尤其是味道好,回头客特别的多。
就连许母都介绍了好几个大单子过来,她的同事多,听说有味道的瓜子,纷纷表示要买点尝尝。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没出三天李家就在附近出了名。
饶是一向冷静自持的田双,嘴巴都没合拢过,每天晚上数钱的日子真好。
周围的邻居看红了眼,最搞笑的要属佟老太太。
她作为“先头军”在上次出师不利后,又厚着脸皮来过两次,无功而返不说,临走时还被崔红强制卖了一斤瓜子。
佟老太太的儿媳妇王红梅气坏了,越发肯定崔红是黑心的资本主义走狗,坚决禁止婆婆再过来。她一向自诩为文化人,不屑与资本家打交道,也瞧不上那点蝇头小利。
可老太太不这么想,又拗不过儿媳妇,只好每天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数着李家进进出出的人,眼睁睁的看着人家空手进去,满手出去。
这老太太的祖父是做账房的,算盘是把好手,或许是隔代遗传的问题,老太太从小就特会算账,退休前就在供销社当会计。
因此她只观察了两三天,就大概猜出李家一天的盈利。只是苦于不知道瓜子的做法,只得干瞪眼,暗地里羡慕。
越想越不甘,钱都跑到人家口袋里,要是给她的话,那该有多好。
十天后,顾不上儿媳妇的反对,一意孤行的老太太也干起了个体户。
她想的特别美好,等赚到大钱,就是儿媳妇看她脸色行事的时候。没办法,亲家公是儿子的上司,平时一家人都得捧着儿媳妇。
于是,银杏回家的时候,就碰到老太太坐在她第一次出来卖瓜子的地方,卖的除了瓜子和花生,还多一个种类,南瓜子。
52书库推荐浏览: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