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宋_春溪笛晓【完结+番外】(135)

阅读记录

  有着这么多勾着小孩玩的新鲜玩意儿,怪不得能那么受欢迎。司马光看完信,想了想,还是把信给司马琰送去了。

  男女七岁不同席,不过王雱是他学生,信又经他过目,让他们通通信也没什么。

  司马光这样说服自己。

  司马琰想得没司马光多。她拿到信一看,就知道司马光又拆看过了,这年代儿女连私产都不能多藏,更别提什么隐私权。司马琰也没办法,只能坐到窗边看起信来。

  看到王雱着重强调李格非的名字,司马琰眉头一跳,稍一思索,便在脑海里挖出了与这个名字相关的消息。她读研时的室友是个宋词爱好者,宋词之中又最爱易安词,经常给司马琰说起李易安的词作与生平。

  其中说的最多的就是李易安那首《声声慢》的背景了。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写《声声慢》时,金兵南下,焚了她与丈夫一屋藏书,她带着剩余藏书去与归家奔母丧的丈夫会合,丈夫却在两年后溘然病逝。遭了这国破家亡之痛,李清照才会写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样的话。

  当时室友还给司马琰说起李清照和她丈夫的爱情故事,纳兰性德那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用的就是李清照夫妻俩的典故。李清照自己为某书写序时提到自己记性好,夫妻二人家中藏书无数,两人平时煮了茶,随手指着一堆书说某件事记录在某书某卷某页某行,说中了就先喝茶。

  还有一点就是李清照的父亲与她丈夫的父亲其实政见不合,一个算起来属于新党,一个则属于旧党,但是两人志趣相投,仍是结为夫妻。而李清照父亲的名字,似乎就是李格非!

  再仔细一回忆,李清照好像确实是济南人,和信里说的齐州正好能对上。

  时间过去太久,从司马琰开始工作到来到这个时代,满打满算也有十几年了,司马琰当时又只是个听众,对这个一晃而过的名字印象不是特别深刻。

  好在司马琰记性也不错,虽然不能像李清照那样准确无误地说出某句话出现在第几页第几行,但把记忆翻出来梳理梳理还是能确认的。司马琰在回信上给王雱画了幅简单的背景图,取得意境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至于王雱能不能看懂,那就得看王雱的九年义务教育学得好不好了!

  ……

  与此同时,官家也已经下定决心让狄青到广南平定侬智高之乱。第二日,官家任命狄青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陆、经制盗贼事,并亲自在垂拱殿摆宴为狄青践行。

  狄青深感君恩,践行宴过后便领着早早挑选好的亲兵往广南出发,踏向了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光。

  第六十六章

  王雱收到司马琰的信时, 狄青一行人已经远离开封, 李格非也已经随他父亲回了齐州。

  王雱拆了信,一眼便瞧见司马琰在信上一角画的画。司马琰好歹是能把人体(还是解剖后的人体)画得惟妙惟肖的人, 画画基本功不差,寥寥数笔便让王雱看出她画的是什么:一叶小舟误入藕花深处, 惊起了藏在其中的鸟儿。

  这不就是那首《如梦令》吗?王雱把司马琰的信看完,发现一个父字停在信笺上一只鸟儿头顶,一下子明白了, 前段时间他刚遇上的八岁小屁孩是李清照她爹!

  这么看来这小屁孩以后还会是个开明的家长,还许女儿和人喝个小酒, 到傍晚才优哉游哉乘小船回家——还是喝得“沉醉不知归路”的那种。

  这大宋真是人才济济, 他这随便跟着他爹到外头晃荡一圈, 遇到的人不是大佬吧,就是大佬他爹!一点都不给他们这些普通人活路啊!

  王小雱唉声叹气地感叹完, 又溜达去府衙那边找范仲淹怂恿范大佬晚上一起涮羊肉吃。

  立冬那天范仲淹带着百姓们在城郊搞了搞封建迷信活动(冬祀),青州就正式进入了吃羊肉的好季节。

  王雱早让厨娘帮忙把涮锅找出来洗洗刷刷, 又把小火炉翻出来打理打理,做好了万全的涮羊肉准备。

  唯一的遗憾是曹立不在,如何把羊肉片成厚薄均匀的薄片成了一大难题,王雱只能让周文兄弟俩勉强一试。

  王雱这人臭毛病一堆,看着厚薄如一、垒放得齐齐整整的羊肉片才觉得浑身舒坦。

  如此这般吃过几次之后, 计算天赋过人的周文成功出任小肥羊火锅专用刀工, 比较大手大脚的周武则被淘汰了!

  溜进府衙, 王雱才发现有邻州的人过来找范仲淹商量事儿, 来的是各州的通判,和他爹一样属于州里的二把手。

  王雱乖巧地摸到范仲淹旁边,悄然把蜜饯糕点挪到自己面前边吃边偷听。

  这些人其实都是过来取经的,青州如今发展得红红火火,其他州坐不住了,想来向范仲淹讨教经验。

  没办法,青州这边的发展不走寻常路,豪强富户们赚得盆满钵满,普通百姓也赚得盆满钵满,政绩刷个不停,府衙财政还十分宽裕。

  看着,看着简直让人想哭啊!

  这么好的事儿,怎么就只发生在青州呢!

  范仲淹不是自私的人,邻州诚心来求教,他自然一口答应。他表示先让这批过来学习的基层官员们先去感受感受青州的各项新兴产业,等青州这边准备准备就给他们讲讲经验、谈谈实践。

52书库推荐浏览: 春溪笛晓 爽文 穿越重生言情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