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定王犹自不肯,阿殷微微握拳,几乎是单膝跪在地上,“恳求殿下,允我所请。”
定王未料她会固执至此,更没想到,她竟会跪地请求。
陶靖的处境确实凶险,可是她去了,难道就不凶险?
定王躬身,想要将阿殷扶起来,却发现她臂上用力,丝毫不愿动弹。心中不由微恼,“你若担心岳父,我自派旁人过去,你却不能去。”
“殿下能派何人?”阿殷抬头,“守城本就艰难,徐煜在外盘踞,城内能战的兵卒不足三四千,岂能为此分兵?这是我的私心,怎能扰乱局势?再说如今小栈中,谁的身手能比得上我?近身作战与攻守城池不同,表哥从前也教过我许多,殿下放心,我会护好自己。”心知定王不会轻易答应,阿殷不敢耽搁,趁着定王毫无防备,立时抽身后退。
定王大急,想要追过去,身手却不及阿殷灵活。
两人出屋跃墙,不过片刻,阿殷已凭轻盈迅捷的身手,将定王甩开数丈,纵身上了那匹惯用的枣红马。
“殿下放心——”她纵马驰出,回身绽出一丝笑意,“我会完好无损的回来!”
定王气怒,眼瞧阿殷渐行渐远,忙高声叫蔡高过来,令他带着才从檀城护送阿殷过来的四名侍卫追上去。
回到院中,外头又报徐煜有动静,只好暂时压下怒气,前往议事厅中。
徐煜在午后又率人攻城,定王将徐臻推上城楼喊话,以陈博诈降为由头,威bī利诱。徐煜虽未立时妥协,然而投鼠忌器,又对监军的图谋疑虑更深,攻城时不似寻常猛烈,至傍晚便被击退。
是夜,外头的事jiāo给常荀,定王终于能歇息几个时辰。
疲惫深沉的梦中,许久不曾出现的梦境再度袭上脑海,纷繁复杂的琐事之后,又是那座刑场。阿殷在阳光下含笑被斩,他发疯般扑过去,未能阻止,却在她倒地的血泊中,捡到了半枚染血的梳篦。
那枚梳篦……一瞬间似是有什么东西袭入脑海,令定王霎时惊醒。
脑海中尚未理清思绪,潜在深处的意识却驱使他将手伸向陶靖托付的木盒。木盒在掌中轻易打开,掉出里头的东西——借着微弱的烛光,定王看清,那是半枚梳篦,与阿殷所描述的,他在梦中所见的,一模一样!
像是坝口决堤,许多旧事洪水般汹涌扑来,与梦境重叠,却比梦境更真切、更细致、更多。
定王握紧那半枚梳篦,霎时面色惨白!
第97章 3.11
掌心的半枚梳篦是象牙所制,梳齿细密润泽,背面镂刻缠枝牡丹,正面则是凤羽凤尾。象牙材质上品,雕工更是jīng美细致,若梳篦未断,想必便是凤凰于飞,牡丹盛开。
因被摩挲了近二十年,断口处渐渐圆润,姣白细腻。
而定王记忆中的这半枚梳篦,却是鲜血覆满,红白分明。
他紧紧握住梳篦,种种杂乱的记忆涌入脑海,将从前梦中断续的画面串起——他奉命前往西洲剿匪,却没能察觉代王的yīn谋,后来母妃病故,他对永初帝芥蒂更深。父子间原本就淡薄的感qíng愈发岌岌可危,永初帝不肯低头,他更不愿意。于是父子离心,他怀着对母妃之死的孤愤,孑然奔波于各处,对于那座宫城,厌恶又渴望。他想要登上至尊之位,将母子所受的苦楚尽数还给皇后与太子,永初帝却拦住了他所有的路,于是只有忍耐,沉默。
再后来,他发觉了代王的谋划,却未等呈到永初帝跟前,便被太子和代王联手驱逐出京,继续颠沛。
而后,便是东襄二十万铁骑南下的大战,京城中得力的将领,皆调往北地。永初帝在这时候才想起他的存在,命他北上抗敌,在塞外奔波千里,浴血厮杀。只不过与此次不同,那是东襄与代王的里应外合,有代王的割地许诺在,东襄的攻伐来势汹汹却未尽全力。
而京城中,代王也趁虚出手。
永初帝直至那时才发觉代王的图谋,仓皇之中,孤注一掷的将兵符送出,命定王勤王。
定王应命调兵,在紧闭的城门外,焦灼又审慎。城外大军勤王,城内代王却已围困皇宫,煽动禁卫军哗变,等他骑着黒狮子驰入皇城时,代王已然弑君,在丹陛上笑得yīn森。
而他,竟未有半点悲伤。甚至当代王挟太子出来时,毫不犹豫的将其she杀。
弑兄杀父的预言,似乎成真。
yīn郁、闷重、满怀仇恨的记忆如cháo水涌来,令定王呼吸都有些艰难。
背上冷汗细密,他握着梳篦的手微微颤抖,似是不忍再触碰梦中出现了无数遍的场景——正午的骄阳下,身着囚服的女子竹簪挽发,素面朝天,眉眼如画,却在临死前噙着夺目笑意。自母妃离世,他便在黑暗中沉沦苦行,唯有在桃谷遇见的那抹明朗笑容,如初夏的阳光照入心中,令他在许多孤寂沉夜中默然回味。错愕惊疑之下,他甚至未能拦住屠刀,眼睁睁看着血迹飞溅,刑场上的女子倒在地上。
那是阿殷啊!
曾照入心间的阳光,在他刚刚得偿所愿时,便猝然消失。他奔向刑场,也只能从阿殷手中捡回半枚染血的梳篦。那场景是永藏心中的噩梦,不止在此生,更在前世,令他每夜都在龙榻上惊醒,于漆黑夜色中独坐。
他命人探查阿殷底细,才知道当年南郡的bī婚夺夫,得知她在临阳郡主府的委屈求存,得知陶靖的战死之讯。坐在巍峨空dàng的皇宫,他更加怀念她的明朗笑容,亦更加觉出人生之孤苦——挚友丧命,母妃被害,连唯一走进心间的姑娘都被他亲手下令斩杀,甚至那杀父弑兄的预言……煊赫的皇权难以填平心底苦寂,在dàng平北境的第三年,他便让位于永安王,将半枚梳篦埋入南郡故冢,在附近隐居。
……
百十年的人生,如一场大梦侵来,令定王冷汗淋漓,心中绞痛。
他的四肢控制不住的颤抖,几乎是踉跄的走至桌边,拿起温热的茶壶便往口中灌。壶中热水洒在脸上,流入脖颈,令狂跳的心脏渐渐平复。
定王紧握拳头,不曾察觉细密的梳篦已刺破掌心,只孤身站在那里,思绪杂乱。
记忆清晰分明,却又与此时不同,是哪里出了偏差?
似乎是前年chūn天,阿殷在北苑马球场引起他的注意后,就有了不同。记忆中,他去西洲剿匪时,阿殷并不曾跟着前往,更不曾成为他的侍卫、他的司马、他的妻子……她的行事经历,与记忆中决然不同!
那么她,也是带着这样的记忆吗?不敢重蹈覆辙,所以随他去西洲吃苦受累,在剿匪中勇探险境,在对付姜家的事上不留余力,在清剿代王时以身为饵……她曾在檀城说梦见陶靖战死,只留了半枚匕首给她……她说那个梦未必只是个梦,甚至跪求他放行……她原来什么都记得,满心担忧害怕!
难怪她会义无反顾的奔向卫兰山,怀着父亲战死的记忆,她当然会不安,会惶恐!
相识以来,阿殷总是笑容明朗,如初夏阳光耀目,执刀挺背乘风前进。
原来这笑容背后,她默然承受着那般重压!
心中只觉绞痛,如有无形的手捏住心脏,令定王浑身战栗。
记忆如万钧重石压下,他紧握着梳篦,掌心的血滴滴答答落下。
*
常荀破门而入的时候,定王正雕塑般站在桌旁,手边一滩血迹。
他因有事求见,在门外叫了半天也没见回应,害怕定王出了事,便破门进去。瞧见定王无恙,常荀松了口气,继而又觉出定王的不对劲,打量他罕见的苍白脸色,“殿下这是怎么了?”
定王抬头,目光在常荀身上停滞了片刻,才渐渐回神。
“你来了。”定王声音沙哑,纷繁复杂的思绪暂时收起,瞧了瞧外面,“什么时辰了?”
“巳时初刻。”常荀走过去,瞧着那摊血迹。
定王察觉,状若无事的走向门口,“外面可有消息?”
“凉城有消息传来。”常荀古怪的看着定王,目光从血迹收回,跟了上去,低声道:“殿下安排的八千兵马已经抵达凉城,里头徐奇和高元骁也整肃了兵马。徐煜留在那边的只是个偏将,今晚之前,凉城应该会有消息。”
“小栈还有多少人可用?”
“这些天伤亡近三千人,能战的只剩两千。”
“足够了。徐煜只要不占据凉城,等徐奇退敌后率兵过来,咱们就有胜算。不过今日要格外加qiáng戒备,务必撑到徐奇率兵赶到。往后的事,便可另行安排!”定王站在院中,阳光毫无阻滞的洒在身上,将他从暗夜的深渊拉回。关于阿殷、关于京城皇宫的所有谋算暂时搁置,如今最要紧的,还是坚守城池。
常荀站在定王身后,竟自嗅出些杀意。
两人到得议事厅中,往来消息传递整肃有序,定王匆匆看过,便又登上城楼。
小栈外的huáng土中血迹残留,风chuī过去,空旷冷清。
晌午的时候,极远处的喊杀声隐约随风传来,据斥候回报,说是凉城外援军和徐奇夹击,将徐煜留下的万名军士打得溃散四逃,直追到徐煜的营帐附近才罢手——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中,徐煜围困凉城却未能攻破,反扑小栈又毫无所获,那边的士气早已无法与蓄势反攻的大魏军士相比。这边的八千军士却是才从各处零散征来,因夺回檀城之讯而,士气高涨,又出其不意,讨了不少便宜。
定王闻讯,眉目稍稍舒展,却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叫人严守城墙,又回厅中,安排人与凉城联络,叫那边看着时机,从后面攻打徐煜,令其首尾不能兼顾。
同时,从夏城附近临时征调的几百士兵也全部调至此处——檀城失守,东襄军队肆nüè过境之后,泰州守军伤亡过半,剩下的多退至凉城坚守,在徐煜的围困中损失惨重。那八千搜罗起来的残兵和这几百新军,已是定王能就近调来的全部兵力。
十数里外的东襄营帐内,徐煜听得凉城解围的消息,看明白定王如此安排的用意,险些气炸了肺。
若定王先前就拿出这八千兵士来,即便再肥的ròu摆在小栈,他也不会轻易调兵,只会加紧围攻凉城,先占下有利地势,再蚕食定王势力。届时哪怕定王再有两三倍的兵力,他以凉城为营,也不畏惧。
哪怕他一时半刻拿不下凉城,定王没了城池襄助,要在外野战,他依旧占着极大的优势。
可偏偏定王当时摆在明面的只有三千,如此悬殊的兵力差距,又是那样惑人的功劳,行军作战之人,谁能不动心?凉城的城防高大牢固,城中几乎汇集了泰州剩余的全部兵马,久攻不下,相比起来,小栈就好对付许多。不止是他,就是手底下的诸位偏将,也都认为夺取小栈必胜,群qíng踊跃。
52书库推荐浏览: 九斛珠 宫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