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妻_九斛珠【完结】(17)

阅读记录

  阿殷这已经是第二回被人教导要量力而为了。

  第一回是父亲陶靖,第二回竟然是顶头上司定王殿下。

  这两个人都是阿殷钦佩仰慕的,她有所触动,抱拳行礼,声音里是熟悉的坚定,“卑职谢过殿下,往后必当尽心竭力,稳妥行事!”

  内外皆受了伤,她确实需要休养。

  只有尽快养好伤势,她才能继续稳步前行,以更加顽qiáng机敏的姿态,努力成为定王的得力侍卫,尽早将京城里那个可恶的女人送上刑场。

  *

  阿殷回到城南时,陶靖已经在院中等着了。

  他今日只穿着家常的长衫,仲夏时节天气热,衣衫的料子也薄,被院里的风撩起来,衣角摇动。陶靖本就生得身姿伟岸,这会儿负手站在廊下,远眺凤翔城外的青山。

  阿殷见着他,心里便觉得安稳。

  “父亲,”她加快脚步上前,脸上有雀跃的笑意,瞧着左右没人,便凑近些低声道:“今日定王殿下问我关于姜刺史的事qíng了,我禀明了心思,他应当不会再心存疑虑。”

  “这是好事。”陶靖也觉得欣慰,却一眼就看出女儿的脸色不太对劲——阿殷一向习武qiáng身,平常气血养得好,脸色便是姣白中透着红润,而如今却显得苍白,甚至她走路时,也不像从前那样健步如飞了。

  陶靖立时担忧,“今晨去láng胥山,是不是受伤了?”

  阿殷抵不住他锐利的目光,只好承认,“胳膊受伤了,不过只是划破了点皮,已经洒了药粉包扎好,父亲不必担心。”

  她认得这样快,还如此轻描淡写,陶靖会信才怪。

  他低头沉默着审视阿殷,那眼神虽不及定王的威仪,却也叫阿殷心中咚咚跳了起来。

  阿殷原打算隐瞒伤qíng,不叫父亲担忧,转念一想,今晨她身边全都是金匮府的骑兵,回头他一bī问,那些骑兵必定会将她当时重伤的模样如实禀报,倒不如现在坦诚算了。

  她的脸上渐渐浮起了惭愧的笑意,“女儿今日行事鲁莽,差点着了女土匪的暗算。当时避她袖箭后防守得不够,被她一拳打在了胸口。当时确实很疼,不过现在已经无碍了!”

  “无碍?你当我看不出你的脸色!”陶靖扬声,“老刘,去请郎中。”

  外头刘伯应命而去,陶靖瞧着阿殷衣衫上残留的点点血迹,叫如意伺候她换身衣裳。

  如意跟着阿殷在京城娇养惯了,何曾见过阿殷受伤?瞧见陶靖板着脸时便觉得阿殷必定受伤极重,待见到阿殷衣袖上那满满的血迹时,当即吓得双腿发软。入内室小心翼翼的伺候着阿殷脱下衣裳,一闻见里面膏药味道时,如意qiáng忍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姑娘,你这是何苦!”

  她的声音陡然酸涩,泪盈盈的给阿殷穿上中衣,声音都哽咽了,“当初姑娘腿上肿成那个样子,还咬着牙一声不吭。如今腿上才好,就又受伤了,姑娘也是娇贵的人,哪该受这委屈苦楚?本指望离了京城能安稳些,谁知道……”

  知道阿殷的难处,也知道阿殷的志向,如意自知没本事帮她分担,便格外觉得难过,为阿殷的身世,也为阿殷的坚持。

  如意的泪水啪嗒啪嗒掉下来,阿殷只好笑着安慰,“一点皮ròu伤,哪就值得你掉金豆子了?”

  “姑娘!”

  “好了好了,不哭。”主仆俩年纪相若,这一路同行,感qíng比在京城时还要亲厚,阿殷随手取了帕子帮如意擦眼泪,笑着逗她,“眼泪都快渗进我这伤口了,你还哭!”

  如意哽咽,“哪就那么多眼泪了!”到底是渐渐停止了抽泣,为阿殷换好衣裳。

  第18章

  等刘伯请来郎中给阿殷诊治过后,陶靖板着的脸才算是平和了许多,挥退如意和两个小丫鬟,坐在桌边跟阿殷说话,“今日在láng胥山剿匪,qíng形如何?”

  阿殷据实以告,说到当时山寨里的qíng形时,心有余悸,“我原以为láng胥山里不过是土匪而已,不会有多厉害,谁知道后面打起来,那边弓箭齐发,就连投石车都用上了,半点不像寻常的土匪——比起林子山那一伙,这láng胥山的几乎可以算是叛军了。”

  “叛军……”陶靖咀嚼这个称呼,又道:“前后不到两个时辰?”

  “冯典军从后山偷偷潜上去,将土匪打得措施不及,方便了定王他们,所以围剿得快些。”阿殷瞧着父亲的神色,“很奇怪吗?”

  陶靖缓声道:“定王殿下没来之前,剿匪的人围攻了四天四夜,也没能攻下山寨。”

  阿殷从他语气中察觉出不对。

  四天四夜没攻下,如今只消两个时辰?就算定王殿下再骁勇善战,前后的差距也不该如此之大!

  她忽然就想到了昨夜酒宴上定王的言语误导,在陶靖跟前无需隐瞒想法,当即道出怀疑,“定王殿下这次剿匪出其不意,又安排周密,自然是很重要的原因。可是,假如刘挞那边事先知道会有人来剿匪,应该就……”心里忽然一跳,她抬头瞧着陶靖,“果真是有人与土匪串通?”

  “昨夜宴上,定王说过两日再议剿匪之事,是在麻痹旁人。叫我招呼好其他几位都尉,将他们灌醉,是为方便他行事,也未尝不是试探。”陶靖站起身来,“定王剿láng胥山土匪的事安排得极隐秘,除了我和栎阳都尉,也没有旁人知晓。所幸今日剿匪顺利,若是有什么差池,我恐怕就洗不清嫌疑了。”

  难怪……

  阿殷胸口砰砰跳起来,难怪她今早禀明实qíng时定王毫不迟疑的信了,原来是有此铺垫。

  缓了片刻,阿殷才道:“那往后,他应当不会再疑虑了吧?”

  “不与姜刺史过从甚密,忠心做他的侍卫,自然无碍。”

  *

  习惯了到都督府上值,如今陡然清闲下来休养,阿殷在院里坐了半天便觉得有些闷。可定王瞒着姜玳剿了一窝土匪,这会儿的凤翔城里未必太平,她不想旁生枝节,只能打消带如意去逛街市的念头,来来回回的在果园子里闲转。

  用过晚饭,安静了整日的陶家意料之外的迎来了访客——高元骁。

  彼时陶靖正在廊下读兵书,阿殷看着院中那个高挑沉默、面带疲惫的男子,叹了口气。

  自从她成了定王的侍卫后,阿殷便跟这位都督府司马频繁照面,尤其跟着定王为剿匪的事qíng奔忙时,往来递话送个物件,避也是避不开的。她固然依旧不喜欢高元骁,却也渐渐看开,不再计较他前世所做的事qíng。

  然而那也只是不计较而已,阿殷只以同僚身份待他,依旧不想跟他牵扯过多。

  高元骁显然不是这么想的。

  今日在láng胥山下汇合时,高元骁便在打量她的脸色,阿殷当时正是伤势最重的时候,被疼痛磨损得只剩下半副jīng神,全都拿来放在定王身上,自然没注意到他。此后她一直跟在定王身边,高元骁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在定王跟前造次,为láng胥山善后的事忙碌了整日,到此时下值,材记挂着阿殷的伤势赶来了。

  阿殷招呼了一声“高司马”,就不知该说什么了。

  高元骁竟然又是来送药的——

  “今日láng胥山的qíng形,我已听人说了。那女匪身手极好,生死之际出拳极重,恐怕会伤及脏腑。这药是内服的,对你有好处。”他瞧着阿殷不肯近前,便伸过去要给如意。

  阿殷只拱手道:“多谢高司马,只是家父已经请郎中……”

  她的话没说完,陶靖却已经迎了过来,有阿殷的冷淡拒绝做对比,他那一声招呼简直算是热qíng了——“高司马怎么有空过来,请里面坐。”越过女儿走至高元骁身边,他接了那药递给如意,便请高元骁入内。

  他是郡马爷,又是前辈,两个人官职品级相当,高元骁自然敬着他,拱手道:“陶将军。听说陶侍卫负伤便有些担心,贸然造访,还望将军勿怪。”

  “这是哪里话。”陶靖陪着他入屋,却也没忽略阿殷脸上的冷淡不悦,虽然不明就里,却还是朝阿殷道:“刚才忘了一册兵书在园里,去寻回来,别叫晚上露水打湿。”

  阿殷求之不得,当即应命而去。

  高元骁原本是为了探视阿殷而来,下意识的就想叫住,陶靖已然伸手相让,“请!”

  “请。”高元骁不得不收回眼神应付陶靖。

  两个人对坐说起今日剿匪的事和阿殷的伤qíng,陶靖如常应对,又说自己昨夜宿醉未能亲往,实为憾事云云,高元骁自然也是一番客气。两个人从前没什么jiāoqíng,只是从京城到西洲的这一路轮换宿卫有所来往,陶靖又拿捏着分寸,气氛便也不咸不淡。

  高元骁坐了一阵,总不见阿殷,晓得她又是有意躲避,心里就有些灰溜溜的——若他的推测没错,阿殷同他一样,那她必然是记着从前的事qíng,才会对他不悦。原打算趁着跟陶靖日渐相熟,早点定下婚事,如今看来,少不得暂时忍耐忍耐,寻到时机拿下阿殷芳心,才好提亲。若她还不肯,届时再拿媒妁之言压过去,先礼后兵,也不算过分吧?

  高元骁长了教训,也自知理亏,qiáng自按捺了满腔心思,便起身告辞。临行前,又说阿殷近日受伤颇重,都督府中几位同僚都很担心,要她务必安心养伤,等恢复了再去都督府不迟。

  陶靖自然应承。

  送走了高元骁,陶靖踱步到后面的果园里去,就见阿殷选了个粗壮的树gān仰躺在上面,头枕在手臂上,半屈着右腿,仰望夜幕。

  此时星子还未升起来,天色却渐渐昏暗,入夜的凉风里就连巷中孩童的喧闹都远了。

  他走到树下,盘膝坐在地上,“跟高元骁有过节?”

  阿殷一直没听见脚步声,此时倒是被惊了一下,转头瞧见父亲端坐在树底下,才放心,旋即道:“没有过节。”

  “那是为何?”

  阿殷自然知道陶靖问的是什么,却又不能说前世的事qíng,只好拿高元骁的态度告状,“这个人贼眉鼠眼,时常做些奇怪的事,我不喜欢。”

  贼眉鼠眼?高元骁虽比不上陶秉兰那样的美男子,亦比不上定王那样的英俊威仪风姿,到底也是仪表堂堂,女儿却这般说他……陶靖失笑。

  其实从高元骁的言行举止中,他能察觉出对方的态度。自家女儿美貌,身手又出众,会有男子仰慕倾心也不奇怪。不过高元骁是宰相之子,久在内廷厮混,心xing人品如何还不好说,且京城中水深,高门贵户相互牵系,没准哪天高相就跟姜家沆瀣一气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九斛珠 宫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