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是啊,我听说你要办科举,来给你撑个人场,能用就用,不能用也别跟我客气,我们不会见怪的。”
祝英台不知道马文才高兴什么,索性将自己的意图说了出来,以免马文才看在她的面子上,明明不能用的庸人也强忍着养下来吃干饭。
虽然她不觉得茅山上那群“偏才”是什么庸人。
“怎么会不能用!来的正好才是!”
马文才眼眶都激动红了。
旁人不知道茅山弟子的优秀,他怎么会不知?那些跟着白袍军北上的二代、三代弟子各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人才,有些能观测气象、有的能寻踪辨印、有的精通水利农事、还有些犹如神农一般不必尝就知道哪些植物能吃,各个都跟聚宝盆似的,能挖出各种宝藏。
更别提茅山上那么多能炼铁炼铜、农林土木方面的人才,就算什么都不会,作为道士,能写会算是基本功啊!
“还考什么科举,我现在缺人缺的要命,能顶上的都顶上!回头我让傅岐来一趟,把你带来之人的特长、所学都记录一遍,我亲自将差事给他们安排下去!”
别的不说,军中调来的那些连鸡兔同笼都不会算的“算吏”可以下台一鞠躬了!
祝英台没想到这“后门”开的这么大,诧异过后也是欢喜。
“能帮到你是最好了!对了……”
她对着马文才背后伸头探脑,“花将军呢?听说你们现在订婚了?婚期何时,什么时候请我们喝喜酒啊?”
“现在我们都忙,不是时候。”
马文才见不少人都竖着耳朵听着八卦,脸上的喜色终于一敛,又重新恢复了严肃的小老头模样。
“你过来,我有事问你。”
他把祝英台领到一边,在旁人八卦的眼神中问起发生在建康的一系列事情。
自从他到达魏国之后,京中的事情无论是太子的死也好、朝堂上的风云变幻也好,都是从书信中得知的,就算傅岐来了,他作为皇帝纯臣之子能知道的事情也不多,反倒没有一直留在京中的祝英台知道的多。
祝英台将自己知道的大致都说了下,又对马文才说了一遍陶弘景的猜测。
“现在茅山上不愿离开故国的弟子都跟随真人去了龙虎山隐居一阵子,北方道门现在式微,但天师道现在的掌教愿意为我们在魏国提供度牒,现在你又在洛阳掌权,身份的事情更好搞定。”
他们集体叛出梁国,虽然人数不多,但毕竟陶真人闻名遐迩,这事一旦传扬出去至少也会让梁国震动一阵子,或许那萧纲在恼羞成怒之下,就将他们全体在梁国除名了。
失去了身份和官方道士身份的他们就会成为游方术士,堂堂上清派陶真人的嫡传弟子,要落到这个结果未免太堕了道门的名头。
所以北方道门和南方道门的合并势在必行,天师道和上清派本就同根同源,来之前陶弘景也已经嘱咐了弟子,在魏国行走的如果有不愿意用过去身份拖累家人的,可以换名改姓,在名字后面缀上“之”字,隐入北方道门之中。
这些人的身份、度牒都要靠马文才解决,然而在现在的马文才眼中,这种事情实在算不得什么大事。
“你既来了,又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这些都是小事。现在魏国已经有了一个女将军,再多一个女官员也没什么。恰巧现在太常寺卿空缺,你先领了太常寺卿的位置,管理下你带来的人手吧。”
马文才想了想,找到了可以安置祝英台和这些道人的地方,“太常寺管理宗教礼仪,你手中祭卜医乐弟子俱全,陶真人弟子之中擅长医术和天文地理的不少,你担任这个官职也是名正言顺,明日我就让魏帝为你下一道诏书。”
到了他现在这个位置,元子攸也只能沦为人肉盖章机,祝英台带来了大量现在魏国最需要的人才,她又是道门唯一一位女真人,在东宫又曾出任过多年的官员,无论是出身还是经验都能服众。
唯一一个为人诟病的女子身份,因为有花夭这个柱国大将军顶在前头,似乎也不算什么。
于是这事就这么敲定了,有了祝英台和傅岐的忙碌,这上千弟子的特长、经验和个人基本信息都被呈报了上来,除了所有人都识字会计算外,更有大量精通经义、医药、水利和农林的弟子,彻底解决了马文才的燃眉之急。
而祝英台的到来,使得很多科举上面的疑问也得到了举一反三的解决,祝英台虽然缺乏很多官场上争斗的经验,可好歹是一路幼儿园到大学从各种考试这种杀出来的地狱级考生,要论当世考试的经验,祝英台说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没有多久,原本对祝英台“太常寺卿”这个官职有疑问的魏国官员,在她展现出的一目十行和不用算筹便能计算出大量数据的技能所震骇,对这位新任太常寺卿的能力心服口服。
也因为祝英台的到来,马文才那岌岌可危的发际线也被保住了。
上千能写会算、精通各种实务的生力军加入,让马文才彻底有了施展拳脚的可能,也可以摆脱掉“举贤令”下达后各地高门不肯应诏的恶劣影响,至少他终于可以不必忍受那两个一工作起来就嫌累的秘书郎、换上道门两个能写会算精通经义的二代弟子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祈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