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好种田_鸿雁情【完结】(479)

阅读记录

  不过趁着录音机还没被淘汰,现在她多赚一笔才是。

  转眼,就是八三年,录音机快被淘汰的日子也没剩几年了。

  第四百零三章 都大了

  虽然不声不响,但夏明慧这两年赚的钱早不只万元户,不过不管赚了多少还是低调些的好,闷声发大财才是正理,可不能像二驴他们那样张扬。

  现在尔河人都知道二驴发了大财,走在外头人都称呼一声郑老板,再不像从前一样喊他的绰号。

  今年年初,二驴盘下了市场旁新建的商场三楼,开了一家舞厅。

  夏明慧是没去过,却知道舞厅生意好得不得了。

  除了房租、装修、设备之外,舞厅可是没有什么别的成本,除了先期的投入,后期就是赚钱了,而且它的门票可不便宜,女舞客一元一张票,男舞客两块一张票,可就是这样,还是晚晚满客。

  那样的钱,夏明慧赚不来,但她还是另投钱盖了座冷库。

  东北冬天就是天然的大冰箱,冻库在尔河还真没人盖。夏明慧这是头一份,盖起的冷库就在尔河边郊,买了个盖完冷库、三间大平房,还足有一百四十平的大院子。

  这个冻库,自然是为了速冻菜的生意做的。

  虽然规模小,根本就不能称厂,但夏明慧还是办了张工商执照,现在个人可是不能开公司的,就办的店的执照。

  不是厂,虽然雇了五个人,忙时还会临时雇人,但规模还是太小,只能算是小作坊。

  在夏天菜最便宜的时候,她大量收购本地菜做成速冻菜,虽说建冻库花费不小,但这样算成本仍比从外地进菜要便宜些,毕竟冻库建好,就一直能够使用了。

  除了各种速冻菜,夏明慧的作坊还有别的产品,初春的时候,收购各种野菜,经过腌制或是晾晒,拿出去卖就是山珍。

  还有秋天大太阳下晒的各种菜干,这东西在尔河是不值钱,农村头里谁家都会晒,去县城逛亲戚,也会拿来送人。

  但尔河不值钱的东西,出了县城可就值钱了,鹤城人就很喜欢这些菜干。

  下一步,夏明慧还想进那种包装的机器,把这些菜干简单包装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不过那还要等一等,今年,夏明慧就要参加高考了,准确的说是下个月六月份她就要进考场。

  这个时候,夏飞仙和姜婉如可是紧盯着她,不许她做那些“没用的”。

  这些年,赚到了钱,夏家早就翻盖了房子,农村里家家户户都是有房基地的,夏明慧想要把房子建大点却拿不到房基地,也只能就在原址翻盖。

  红砖大瓦房,夏明慧没像别家一样用那种亮亮的铁皮瓦,而是用的现在很少用的琉璃瓦。

  房子一盖盖了五大间,而且还是两层小楼,屋顶还留了一半面积做平台,到时候可以做晒场。

  现在的房子大半是不贴外墙砖,就是城里新盖的商场,也不过是在水泥外墙上刷了一层白灰。夏明慧原本是想用外墙砖的,可是在尔河愣是没有卖的,最后用的是彩色水沙石做外墙面,阳光下五彩斑斓,眩目非常,很有童话世界的味道。

  打从开建,胜利二队的人走过路过就得多看两眼,小洋楼一盖好,简直就成了胜利二队的一景。

  原本夏明慧想着的闷声发大财,做人低调点的好,可是电器店太火,她就是想低调也低调不成。

  再说赚了钱不花和没赚到有什么区别,既然有了钱,自然是该让生活过得更好才行。

  姜婉如也是一样的想法,去年就买下了左边许家的房子,翻盖了新房,因为翻盖房子的事儿还和温文清吵了一架。

  原本温家的房子那是属于服务楼的,当初作为公房分配给职工,事实上这一片大半都是如此,但早五六年前房子就已经卖给个人,属于个人私房。

  房产证上早就改过来了,可温文清却还是把房子当成公房,温婉如一提翻盖房子,倒像是她想占公家的便宜,甚至连“资本主义挖社会主义墙角”的话都冒了出来。

  把个姜婉如气得不轻,后来直接买下了许家的房子翻盖,温文清要是不想翻盖自家房,那他就还住在老房子里,没人勉强他。

  也不知道温文清是怎么自己又想清楚的,等到姜婉如找到包工队时,突然又答应翻盖房子了,这样一来,温家翻盖的大房子就足有三间半,前面院子也阔了一倍还多。

  比乡下院房自然还是小,可在城里已经算是很阔气了。不过可惜,姜婉如还是没听夏明慧的建议,房子仍是平房,而不是楼房。

  温文清就计划得很好,除了现在自己家人住得宽敞一些之外,还打算把一大间房隔成两个小间,中间是灶房,东西屋各是一小间,想着等儿子们结婚了,就住在那两间小房里。

  按说这样的安排实在是不方便,两家人不是两家人,一家人还不是一家人的,要是在后世,新娘子估计都得闹起来,可是在八十年代,这样的事情很是平常。

  家家人口多,还有一家三代八九口人、两三对夫妻住在二三十平的房间里的事呢。

  东北一铺大炕睡的人多些,像南方就有上下铺各睡一家的事儿。

  没办法,就算是改革开放了,也不是谁家都能立刻先富裕起来的,大半的职工还是等着厂里、单位分房的,分不到房就只能和父母挤在一块。

52书库推荐浏览: 鸿雁情 穿越重生言情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