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学掌家_白糖罂【完结】(287)

阅读记录

  「王妃我……」尤则旭滞了滞,神色好似有点懊丧,「我也不知道如何说。您那日说的道理我懂,可我总觉得您谢家……」他面色不自然地微微发了白,叹了口气,又说,「我就是一想这事,就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是配不上她们的。不想委屈夕珍,更不敢委屈端柔公主。这些日子劳您费心了,我日后还是……还是专心办差,成家之事不急一时。」

  玉引这才隐隐回过味儿来:尤则旭好像有点儿……自卑?

  话说到这个份上,听上去已然不是小心谨慎那么简单了,他是打心眼儿里觉得自己低人一头。

  可实际上,单论家世出身,他或许配不上端柔公主、配不上夕瑶,但和夕珍能称一句「门当户对」。

  他想得太多了。

  小半个月后,尤则旭养好了伤,启程前往锦官城。玉引思量之后,给孟君淮写了封信,嘱咐信使加急送去。

  末了信比尤则旭早到了半日,孟君淮借着这事,从锦官城中千丝万缕的势力中抽离出来了片刻,放空了脑子缓了缓,交待说:「等尤则旭到了,直接喊他进来。」

  是以尤则旭到地方后半刻都没能歇,他径直赶去了锦衣卫在此地包下的宅子,穿过一道又一道的朱门,走进了最内一进的正屋。

  「殿下。」尤则旭单膝跪地,正站在窗前想事的孟君淮侧头一哂:「回来了?坐,我有话问你。」

  第四十四章

  尤则旭依言坐下,孟君淮想了想,道:「正好王妃有封信刚到,说你前些日子伤病不断,怕你一路颠簸再有个好歹。你一会儿给她回一封,往你家里也去一封,报个平安。」

  「……是。」尤则旭有点意外于居然是这么个话题,转而又觉得这估计就是个开场的客套?他便接着等下文,孟君淮续说:「我又有两个月没回去了,你说说府里的事。听说阿礼他们几个总缠着你,各样趣事你说来听听。」

  尤则旭:「……」

  他就这么感觉很诡异地在屋里跟孟君淮聊了一下午的家常,一直边聊边战战兢兢地等正事,结果直至他告退,正事都半点没有……?

  尤则旭直至出了屋门都还在觉得奇怪,扭头瞅了瞅,怎么都觉得不对劲,又说不清楚这有什么不对。

  屋里,孟君淮回思了一下刚才的整个过程,兀自一点头:嗯,玉引说得没错,这个尤则旭是自卑。

  他显然是喜欢府里的一群男孩的,算起来阿礼阿祺是他表弟,阿祚阿佑爱跟着一起这么喊的话,问题也不大。可他自己很谨慎,跟他提起这几个孩子,都是「大公子二公子世子殿下四公子」这么叫,就算他一再提他们的小字,他也并不改口。

  夕珍夕瑶就不这样,尤其是夕瑶,教训起阿祚阿佑时特别有个姐姐的样子,一叉腰就敢说「阿祚你今天要多练三页字」,什么世子的身份她才不顾忌呢。

  夕瑶这样放在外人眼里或许不对,但搁在府门之内,他和玉引都觉得这样挺好;尤则旭则相反,他的做法外人完全跳不出错,但跟自己府里的人这样,多生分啊?

  这事是得管管,不然好好一个孩子总把自己束得这么谨慎,迟早要出问题。

  孟君淮斟酌了一下,叫了个锦衣卫进来:「尤则旭回来了,近来查到的事你整理好了禀给他,下一步怎么办让他拿主意,写好直接给我看。」

  「是。」那锦衣卫一抱拳,退了出去。孟君淮深缓了一息,思绪又绕回手头的正事上。

  呵,先前真是完全不知道,这些个告老还乡的宦官……有些都七老八十了,还这么能折腾。

  确实不好办。

  七条街之外,一座大宅上挂着两个简洁的大字:赵府。

  宅院很深,最内的一进院子中空空荡荡,正屋的大门紧阖着,门里倒有不少人。

  坐在主位的男子老态龙钟,但脸上干净得寻不到一根胡子。他身形微胖,手搭着身前的花梨木拐杖,看上去就像一坨穿着绫罗绸缎的肉。

  屋中还不时地有新人进来,最年轻的也已是中年。每个人进屋后都迅速地重新阖好门,上前向这位老者磕个头,然后自己去寻自己的座位坐下。

  始终没有人说话。人到齐后,才见这老人咳了一声:「都来了?」

  坐于右首的男子躬了躬身:「是,师父,都来了。钱五忙着探消息,说迟些时候来给您磕头。」

  男子「嗯」了一声,因为拖得长,语声里透出了点尖细。

  他也没掩饰这股子尖细,借着这个味儿轻笑了两声:「近来,你们一个两个都说朝廷查到锦官城来了,还是冲着咱来的,是真是假?」

  「是真的!」有急躁点的一拍大腿,继而起身作揖,「师爷,这事徒孙不敢瞒您。虽然至今摸不着实证,可飘进来的风声那是真真儿的!有人说是锦衣卫,还有说是……说是宗亲亲自在办!这事可大意不得?」

  他又悠长的「嗯——」了一声,睃了禀话的人一眼:「你在京里的徒弟,怎么说啊?」

  「唉,没什么实在的话,不敢给您添乱。」那人这般说着,却还是将听到的禀了,「我徒弟说,锦衣卫现下在逸亲王手里,逸亲王近来确实不在京。先前是为皇长子寻药时离开过,后来受了伤,回去将养了一阵,再度离京,这一趟究竟是仍为皇长子还是有点什么别的事……就不清楚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白糖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