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亲王。」主事的老者在嘴里咂了咂这三个字,目光中忽地添了几分凌意,「说起这个人,我倒是想起些别的传闻。」
那人一怔:「师爷您说。」
老者一睃他:「逸亲王上一次离京,受了伤这事,是为什么,你……知道吗?」
不知怎的,一方厅里倏然被他的话震得一冷。方才说话的人愣了愣,而后不由自主地抹了把冷汗:「不太清楚,师爷您……」
「那你们,就先把这事给我弄清楚了。」老者好似有些疲乏地长喘了口气,「我老了,你们谁的门户谁清理。清理干净了,咱再说别的。」
厢房里,尤则旭听手下禀完了近来的事,详细思量了一番,提笔写折子。
他先前还没做过这些。上一回出京都是王爷还有上头的千户百户拿事,他一个总旗,干的是跑腿的活,猛地一要他说说主意,弄得他绞尽脑汁。
是以这一封折子他删删改改的,写了足足三个时辰才算成文。誊抄之后又细读一遍,觉得应该可以,便拿着出了门。
他都没注意到已是深夜,逸亲王门口守着的人只道他有要事禀奏也没拦他,他推门进去向东边的屋子一转,绕过屏风见逸亲王睡着才反应过来,然则已经晚了。
孟君淮被脚步声惊醒,蹙着眉看看他:「则旭?」
「殿下我……」尤则旭滞在门口,后背直冒冷汗,「我不知道殿下睡了,所以……」
孟君淮的目光往他持着折子的手上一定,有些好笑地道:「没事,拿来看看。」
尤则旭悬着心把折子呈上,垂首在旁静等着,脑子里禁不住地一遍又一遍回思自己都写了什么、有没有哪一点写得不对,比被先生问功课可紧张多了。
孟君淮一行行认真地往下读,读到一半时微滞:「你是觉得我们行事过于谨慎了?」
「我……」尤则旭呼吸都停了一瞬。
他里面有一段表达的意思是,锦衣卫已入锦官城这么久,那边毫无动向说明他们也没有传言中那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那么锦衣卫也不一定要一直用暗查的手段,有时候可以稍微放松一些,略往明面上走那么一点,或许更有利于查事。
但让王爷这般一译……
尤则旭想解释说「我不是那个意思」,孟君淮一哂:「我白日里也在想这事。近来收获不少但有用的不多,或许至少该同此地官员通个气,让他们协助一二。」
他说着沉思了会儿,凝神笑了笑,又道:「这点提的不错。余下的我明天会再细看,让随来的几个千户也议一议。辛苦你了,好好干。」
「谢殿下!」尤则旭一瞬间的喜色全写在脸上。孟君淮又嘱咐了他两句别的,便让他退下。
尤则旭告退后,孟君淮却沉默了半晌毫无睡意。
折子里的另一个提议他也看见了,尤则旭觉得该借谢家的势力协助。理由是明摆着的,因为锦官城一地有不少官员都曾得过谢家提拔,若谢家肯出面,莫说查出原委,就是一举扫清大概也不会太难。
这件事先前也有人提过,当时他之所以驳回,是因为那个千户说话太难听。那千户说谢家目下吃空饷的人也太多了,一个个还都爵位不低。目下国事当头,谢家也该办些实事。
第四十五章
他当时如果答应,就等同于心中默认这个说法。可实际上谢家是怎么回事他清楚得很,他们一贯不愿走「盛极而衰」的路,兴盛些年就总要自行休养生息一阵子。现在便是那「一阵子」的时候,而就算这样,他们暗中出的力也并不少。
现下如想请他们出山……他们看在玉引的面子上,大概不会拒绝,可那未必是件好事。谢家一直恪守着这明哲保身的法子,是有道理的,他并没有资格打破。
孟君淮这样想着,情不自禁地嗤笑了一声。
他再怎么说这是为整个谢氏一族考虑、是自己不好开这个口,也无法否认归根结底只是虑及玉引而已。国事当头,按理说这样的私心他不该有,可是哪里放得下?
也又有两个月没见她了。
孟君淮短吁了口气,索性起床。他思量了会儿,坐到案前提笔写信,挑挑拣拣的,抛开凶险挑出趣事来写,边写边想她看信时大概会是怎样的反应。
锦官城东侧,一方大宅中灯火幽幽。
这宅子上挂着的牌匾写着「钱府」,但仔细看,「钱」字右上角多一个点,这大约取的是「钱多一点」的寓意,可见家主是个爱财之人。
现下这爱财之人的院中传出的声音,却不是金银铜钱的动听声响,而是声声凄厉的惨叫。
跪在院中的男子约莫三十出头,满身的血污可见是受了重刑。离他几步远的地方,年过半百的钱五爷背着手站着,冷睇着他,鼻中一声冷哼。
跪着的男子抹了把脸上的血,边叫着师父边膝行上前,惊恐不已地求道:「师父您……您饶我这一回!我再不敢了!再不敢了!」
「哼,饶你?」钱五爷淡看着他,有点尖细的声音在夜色下听上去阴冷至极,「我若不请出这些家伙事撬你的嘴,你还不肯说呢。如今知道求饶,你知不知你惹出了多大麻烦!」
「师、师父……」男子脸色惨白如纸,争辩道,「我也是好心!我是害怕、害怕那逸亲王顺着摸下来真摸到咱,所以想着一劳永逸!师父我一时糊涂,您饶我这一回啊师父!」
52书库推荐浏览: 白糖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