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闺阁记_姚霁珊【完结】(70)

阅读记录

  他万万没想到,之前答应得好好的陈滢,居然干出了这种阳奉阴违之事。

  这胆子也未免大得能捅破了天。

  宣旨的太监一走,国公爷便再顾不得摆出祖父的谱儿,直接便将陈滢拎进书房,关起门来训话。

  见此情形,包括许氏在内的所有人皆以为,三姑娘这回准定是要倒霉了。

  辞出明远堂之时,许氏的眉心几乎笼出了一层薄烟,当着满院子下人的面儿,她忧心忡忡地吩咐杨妈妈:“妈妈叫人远远地看着三姑娘罢,不论前头有什么事儿,即刻来报。我便在这儿候着,若实在无法了,少不得还要我亲自请了老太太出面。”

  这话越发坐实了陈滢要受重罚,众人莫不心惊,私下里对许氏则是交口称赞,道她实是个好心的伯母,对侄女比李氏这个亲娘还要厚。

  可是,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的是,杨妈妈派去的人手,始终无一字回报。而当书房大门再度敞开时,国公爷居然是笑呵呵地走出来的,且用着一种非常慈和的语气,叫来大管事刘宝善,命他“好生送三丫头回去”。

  其后,三姑娘陈滢一脸平静,高举着那块古怪的金牌,如同得胜还朝的大将军一般,从书房一直走回到了鸣风阁,所过之处,一片倒地跪拜之声。

  次日,许氏便收到了国公爷叫刘宝善捎来的一句口信,口信中言道:“往后三姑娘若要外出,不必再报前头管事,直接叫马房备车便是。再,三姑娘往后每隔五日便要去前头骑马,叫人好生跟着,再找个女武师教一教。”

  许氏听了这话,自是又有一番思量,从此后对二房诸事越发“上心”,二房在府里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起来。

  四月末的时候,许老夫人终是静修完毕,离开了佛堂。

  她老人家回到明远堂的第一件事,便是将许氏并沈氏皆叫了过去,也不知说了些什么。再过一日,那水田的田契,便由杨妈妈亲自送到了鸣风阁。

  第060章 海棠闲话

  因时气好了些,那几日李氏的身子不再像往日疲惫,便在明间儿里亲自接待了杨妈妈,又是赏座儿又是赏茶,态度十分客气,过后还赏了她两个银笔锭儿,只说让她家小孙子拿着玩儿。

  杨妈妈笑着谢了,复又状似无意地提及,说那沈氏得了许老夫人的一整套赤金镶红宝石首饰。

  “怪道她不闹了呢,原来也得了好处。”打发走杨妈妈后,李氏便笑着向陈滢如是说道。

  说这话时,她与陈滢正坐在红香坞的海棠树下乘凉。

  湘妃竹的小榻放在石桌旁边,桌上摆了四只青瓷莲叶碟,一碟子糖渍桃仁儿、一碟子盐津梅肉、一碟子新鲜莲子、一碟子才切的香瓜,另还有清茶两盏,母女二人相对而座,倒也惬意。

  “那头面怕也值个百八十两的,倒是与那水田差相仿佛。”李氏吃着茶,闲闲地道。

  陈滢便拣了一粒桃仁丢进口中,笑道:“三婶婶是个简单的人,祖母这是投其所好。”

  李氏便伸出一根葱管般的手指,向陈滢额上轻轻一点,笑道:“你倒为人说好话。”

  “这应该不算是好话。”陈滢看着她道,清澈的眼中似有水波流转:“我只是客观地说出我的看法而已。心思简单之人,未必就会是好人,这完全是两码事。有时候,越是心思简单的人,做出来的事便越可怕。”

  心思简单的人,往往便不擅权衡,而不擅权衡的后果就是冲动。

  激情犯罪,这可是极易造成恶性后果的一种犯罪形式。

  李氏自是想不到这些的,她只是一脸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女儿,面上的笑容格外温柔,探手轻轻摸了摸陈滢的头发,道:“我们阿蛮长大了,懂得看人了。”

  陈滢便向她笑了笑。

  只有在李氏并陈浚的面前,她才会不自觉地有这种真正的笑意,而每当她面对外人时,她便只能调动脸部肌肉,做出“笑”这个动作,于是那笑就格外古怪。

  母女二人慢慢地说着话儿,不一时罗妈妈走来,将陈滢请了去,却原来是二房新裁的衣裳到了,又有许老夫人赏的几件头面,需要陈滢去前头过目。

  陈滢去后,李氏便独自坐在树下闭目养神,忽尔便闻有小丫鬟轻声禀报:“二爷回来了。”

  李氏张开眼睛,笑道:“我倒一时忘了,今日正逢他休沐。”又忙忙道:“快把那井水里的西瓜提起来,二爷最爱个凉。”

  国子监每月皆有两日的假,今日恰适假期。

  陈浚很快便过来请安,李氏命他坐了,那西瓜也送了上来,陈浚吃了两片,再要吃时,李氏却不让了,怕他坏了肚子,只叫人沏了温温的茶来喝。

  母子在树下说了几句话,李氏便挥退了从人,转首看向陈浚,目中似隐着些情绪。

  陈浚不如陈滢细心,对此却是一无所觉,仍旧在那里吃茶。

  静了些时候,李氏蓦地便道:“浚儿,你说……若是我们离开国公府,可好?”

  陈浚一愣。

  离开国公府?

  此话怎讲?

  莫非……

  他蓦地抬头望向李氏,面上有着明显的震惊。

  李氏见了,忙笑着道:“你也别多想,我不是说真的离开,只是……想要去外头住段日子。”

52书库推荐浏览: 姚霁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