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意_初云之初【完结+番外】(157)

阅读记录

  “不是我不想帮,而是有心无力,”钟意摇头失笑:“陶刺史在此任职几年,尚且说不通,我怎么能说通?”

  陶肃面上有些犹豫,迟疑片刻,方才道:“那是清河崔氏的分支,居士母家乃是博陵崔氏,好歹皆是五姓亲族,我出自寒门,委实有些……”

  士庶之别,如同天堑,并不仅仅是官位高低所能改变的。

  钟意也明白他的难处,然而没有把握的事情,却不敢满口应下。

  “我只勉力一试,却不敢应承,”钟意只能道:“尽力而为而已。”

  “不敢,”陶肃长揖至地,再三谢道:“居士肯去,我已经感激不尽。”

  ……

  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的先祖原为兄弟,汉时兄长崔业袭爵,居于清河,他的后代便是清河崔氏,其弟崔仲牟则另居博陵,其后代便是博陵崔氏,一笔写不出两个崔字,然而传续几百年,这两支的关系却很微妙。

  李唐天下初定,皇帝令编纂姓氏品阶,因博陵崔氏与关陇贵族亲近,便以其为天下第一姓氏,皇帝闻之大怒,令皇族李姓为第一等,皇后何氏次之,第三方为崔姓,可即便如此,仍不能改变天下士族固有的观念。

  而这个崔氏,实际上是指博陵崔氏。

  同姓不婚,即便彼此的血脉已经淡化到相当境地,两家也无法婚嫁联姻,更没有办法彼此融合。

  再加上评定姓氏品阶这缘故,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虽同为五姓之一,关系却有些尴尬。

  这也是同为一姓,钟意却过门不拜,甚至不知此处有清河分支的缘故。

  陈实练达,便被钟意留下,负责监管钱粮诸事,其余侍从同她一道,另有刺史府中人引路,带着她往此地崔家去。

  “居士,”玉秋犹疑道:“要不要先送拜贴过去?如此前往,恐有失礼之嫌。”

  “事急从权,哪里能顾及这么多?”钟意道:“陶刺史是借,并非索要,且是用以赈灾,他们若是通情达理,必然肯借,怎么会介意一点小小失礼?若是不肯,那即便投了拜贴,怕也无用。”

  “居士何必这样操劳,”玉夏则道:“将自己私房捐出去也就罢了,还这样奔走。”

  “能多做一点也好,反正于我而言,也并不难,积德行善,总不是坏事,”钟意道:“兴许我早些促成此事,便会少饿死一个人。”

  玉秋笑道:“居士是真正的慈悲人。”

  钟意摇头道:“那倒也担不起。”

  “我也曾自怨自艾,天下这样大,为何只我会受那么多苦,可是后来见得多了,才知道我所经受的那些,根本不算什么。”

  那些掩藏在记忆中的过往,都曾是她不愿提及的伤痛,然而到了此刻,全然释怀时,却觉满心轻松。

  催马向前,她道:“士兵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有时甚至连尸身都无法带回,只能就地掩埋,魂归千里,灾民在饥寒中慢慢死去,饱受折磨,那苦痛也并不比我少,这世间其实有许多远比我不幸的人。”

  “我忽然间,想为他们做点什么,”钟意平和笑道:“曾经有人告诉我,污迹是无法彻底擦除的,但并不是无法遮蔽。”

  玉夏好奇道:“那要怎么做呢?”

  “用令人不可逼视的光辉去掩盖它,用世人皆知的功绩去淡化它,我从前只是听,却不明白,直到突厥军营中脱身时,才醍醐灌顶,忽然醒悟。”

  为什么前世没人在意她,东宫臣属们,即便满脸敬重,口中尊称,也不将她放在眼里?

  无非因为她的光芒皆是来自李政,她是打着李政标签的女人。

  假如她能建立起不逊于李政的声名与功绩呢?

  那便是李政配不上她了。

  “我不是男子,无法征战沙场,建功立业,但也并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钟意笑了,那笑容中有些希冀,还有些期许:“立德、立功、立言,这是圣人所说的三不朽,谁说只有沙场征战才行?”

  从没有女人做过这样的事,那我便来做第一个。

  我要这片土地上镌刻我的功绩,要这青史,记住我的名姓!

  第72章 赈灾

  “此地崔府主人名为崔桓,年约五旬,是清河崔氏家主的侄子。”

  刺史府随行的侍从同钟意介绍:“他的父亲是崔家家主的庶弟,血脉上还算亲近。”

  钟意先前对此一无所知,听得仔细,又道:“这位崔先生素日如何?”

  “崔先生喜好黄老,常与方士相交,”侍从说的隐晦:“每每得了空,便会游山玩水去,最是旷达。”

  原是个痴迷丹药,渴慕成仙的人。

  钟意有些头大,苦笑道:“怨不得陶刺史将这差事推给我,许是吃准了这人不好说话。”

  话刚说完,她又反应过来:“求神问道所需不菲,这一家既是庶枝,又不入仕,哪里来的银钱?总不能从主家那儿得来的吧?”

  “居士有所不知,”那侍从解释道:“崔先生早先娶妻安山柳氏,还纳了几房妾,可惜只有正妻柳氏生下一位女郎,妾室再无所出,按规矩,要么自崔家过继子嗣,要么叫女儿招婿入赘,这两个他都不想,才渐渐迷上了求神问道,不愿在家中久留。”

52书库推荐浏览: 初云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