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吃过饭,杜锦宁将香料和盐卤拿了出来:“娘,我今天得了个方子,您试着做些卤豆腐干来卖吧。”
这是今天看到茶馆里的小吃的时候,她突然冒出来的念头。
她们家本来就做豆腐,现在只不过是把豆腐再加工。到时候茶馆开业了,如果生意好,每天需要的豆干就不是一个小数量。到时候母亲和三个姐姐在家里一面做豆干提供给茶馆,一面种草莓,也算是有事干了。赚了钱还不那么累,不必每日挑着担子冒着寒风去卖豆腐,她觉得挺好的。
“怎么做?”陈氏问道。
“明日您别去卖豆腐了,姐姐们也天亮了再起来,到时候做些老豆腐出来,我再教你们卤豆腐干。”
陈氏舍不得每天赚的钱,正犹豫着,杜锦宁却直接拍板:“不用想了,听我的。”
“那好吧。”
为防陈氏追问她为何会给草莓治病,杜锦宁也没说得了二十两银子的事。吃过饭就各自安歇了,一夜无话。
第二天,陈氏几个一大早就起来做了豆腐。
漓水县地处南方,南方做豆腐是用石膏来做凝固剂的,做出来的豆腐洁白而细嫩,适合做汤或凉拌、麻婆豆腐,并不适合做豆干。
杜锦宁前世喜欢旅游,又是个吃货,对于吃那是极有研究的。再加上她记忆力好,见过的都有印象,自然知道做豆干还是用盐卤做的北豆腐做豆干才最适合。
用盐卤点了豆腐,再在上包前把豆腐脑划碎,让水分尽量被挤压出来,更加紧致。划脑后再上包,然后分割成麻将大小的四方块。
“呐,这是一斤盐,你放半桶清水将它融解,待豆干晾凉后放进去泡半天。”杜锦宁交待杜方菲浸泡后,便领着陈氏用昨天买回来的香料熬制卤水。
“等那边豆干浸泡好,你再将它放到这卤水来,煮两刻钟时间。如果它们变成棕红色,盐味和香味都渗进去了,那就可以了。”
陈氏点点头:“倒也不难。”
“这卤水闻着就香,等煮出来了,一定很好吃。”杜方蕙望着那锅还在沸腾的卤水,十分期待地道。
杜锦宁穿来的时间短,也没时间和金钱去城里品尝当地的食物,所以对于当地有没有人做豆干,她并不清楚。之所以让陈氏她们制作这个,主要还是因为她有茶馆这个销售渠道,只要豆干味道好,就能卖得出去。
听了杜方蕙这话,她想起这茬儿,问陈氏道:“娘,您以前吃过豆干不?”
第103章 来信
陈氏摇摇头:“没吃过。”说着她好奇地问,“这不是你得的秘方么?怎么,难道咱们漓水县也有人会做?”
杜锦宁一愣,挠了挠头:“这是我在书上看到的方子,我以为大家都会。”
见陈氏皱起了眉头,杜锦宁赶紧安慰她:“豆腐也很多人会做啊,可还是有人买不是?只要做得好,就不愁卖不掉。”
陈氏眉毛一舒,笑道:“对,是我想魔障了。”
到中午时,豆干做好,大家尝了尝味道,大为惊艳:“咸香爽口,而且很有嚼劲儿,真好吃。”
“这东西比嫩豆腐经放,不容易坏。”杜锦宁又道。
尝了这味道,陈氏对过好日子就更有信心了,笑着对杜方菲道:“想来这豆干一定很好卖,往后咱们多做些,你弟弟就能有银子上学堂了。”
她原先做嫩豆腐,并不是没有竞争者,所以一天也就只敢做两板,怕卖不出去坏了。饶是如此,她还得在几个村里转上一天,才能将那两板豆腐卖掉。可这豆干,十里八村都没人会做。没有竞争者,又十分好吃,肯定卖得出去。
杜方菲喜滋滋地点点头:“宁哥儿既然说经留,咱们一会儿就泡上豆子,多做些。打明儿起就卖这个。”
“娘,你们别做嫩豆腐了,专做这个。”杜锦宁道。
看着三个姐姐寒冬腊月的,大半夜就起来做豆腐,陈氏更是,挑着担子,天寒地冻的在外面吹一天的冷风,她心里就难受。
“书院有个齐少爷,还有个关七少爷,与我、章鸿文打算一起合伙开一个茶馆,今天他们把茶馆都买下来了。到时候让说书先生说我写的话本,生意一定不错。咱们的豆干也不外卖,就供茶馆之用。”杜锦宁道。
“开茶馆?你哪来的钱?”陈氏脱口而出,继而想到杜锦宁写话本的那些钱。
“他们出钱买茶馆,我出话本,我跟章鸿文占的股子很少。”杜锦宁道。
几人这才释然,思维回到卖豆干上。既然占的股子很少,那分的钱想来也不多,到时候还得靠卖豆干赚钱。
“这……要是卖得不多,咱们可不就闲下来了?这不成不成,家里还欠着章家一大笔银子呢。而且你上学要用钱,还得做几身体面的衣服。不多赚点钱,日子怎么过?”陈氏直摇头。
“就是。”杜方菲也在一旁接话道,“我们虽然知道你写话本能赚些钱,但总不能都靠着你。你年纪最小,本应该是我们赚钱给你花,现在反倒倒过来了,我们哪里安心?”
杜锦宁心里暖暖的,也不跟她们争辩了。反正如果顺利的话,她们很快就搬家了。搬了家后是个什么情形,还能不能做嫩豆腐卖,还是个问题呢。现在争辩这些都没意义。
52书库推荐浏览: 坐酌泠泠水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