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老头子那期盼的眼神,又看他老出去吹风,本来对杜锦宁没什么看法的蒙氏也心生了埋怨。
她在火笼上翻烤着杜锦福弄湿的衣物,淡淡道:“不来就不来吧,咱们家也没巴望着攀扯他什么。他今儿不来,你爹往后也死心了,倒也省事。”
说到这里,她转头对杜锦福道:“福哥儿,去,把你祖父叫回来,就说你要认字。”
才五岁的杜锦福便颠儿颠儿地跑了出去。
没多一会儿,祖孙两个就手牵着手地走了进来。
蒙氏看了杜寅生一眼,没好气道:“先过来烤烤火,暖暖身子。”转头吩咐杜方苏,“给你祖父倒杯热姜茶。”
当地的风俗,大年初一是要煮姜糖茶的,一来预示着新的一年甜甜蜜蜜,二来也为了驱寒。有客人来用来招待客人,也是极拿得出手的。
老夫妻一辈子,蒙氏虽埋怨杜寅生为个没良心的杜锦宁就去外面吹冷风,糟践自己的身子,但还是不忍心他情绪失落,安慰自家老头子道:“你也别太失望。如果没有隔壁那一家,宁哥儿是指定要来的。你对他好,他怎么会不掂记着?现在不是有他那狼心的祖父祖母和二伯吗?他怎么肯来?离了这里,他巴不得一辈子不回来。”
杜寅生也知道这个理儿,但心里终究不得劲儿。
“这是他的根啊,他姓杜,是我们桃花村走出去的。辰生他们虽说对他不好,但也没到仇恨的地步吧?怎么就不回来呢?”
为着过继的事,章氏一直不怎么喜欢杜锦宁。这会子忍不住插了一句嘴:“恐怕是攀了高枝,就忘了根本吧?”
杜云昌正从书房里过来。听到他媳妇这句话,顿时板着脸斥道;“胡说什么?宁哥儿是那样的人吗?”
章氏可不怕他,张嘴正要反驳,就听外面传来一个声音:“伯祖父,锦宁回来给您拜年了。”紧接着,一个身穿石青色细布棉袍的瘦小身影走进了院子,不是杜锦宁还能是谁?
杜寅生嘴唇一抖,“噌”地一声就站了起来,差点把手里的姜茶给撒了。蒙氏赶紧起身把他手里的杯子接了过去。
“宁哥儿。”杜寅生上前迎了一步,“你回来了?”
第173章 反应
杜锦宁进了堂屋,将手里的篮子放下,对杜锦宁和蒙氏作了个揖:“锦宁给伯祖父、伯祖母拜年了,祝伯祖父、伯伯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又转身对杜云昌和章氏作揖,同样说了吉祥话。
“好好好,回来就好。”杜寅生赶紧过去将她扶了起来,上下打量了一眼,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长高了。”
长高了吗?杜锦宁低头看看自己。
她自己没感觉,陈氏她们天天见着,自然也感觉不出来。
“伯祖父您身体还好吧?”杜锦宁跟杜寅生寒喧几句,又拿出礼物奉上,这才道,“今日上午去山长家拜年,过来晚了。”
听得这话,章氏的嘴角便露出一个嘲讽的笑容。
不过,杜锦宁下一句话就让她的嘲讽凝固在脸上,表情变成了大大的惊喜。
“我从章鸿文那里得知四叔这段时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私孰,前段时间便向山长问了问,他告诉我,城里王员外想为他六岁的儿子请个启蒙先生,愿意以月钱五两银子聘之。因他儿子体弱,每日也就念两个时辰的书。王员外家离书院没多远,四叔可以每日下了学就回来,不必在王家住家坐馆。”
“真的?”杜寅生一家子都很高兴。
自打杜锦宁分家搬出去之后,杜寅生便有些心灰意冷,息了让儿孙们光宗耀祖、回归本宗的想法,不再逼着儿子继续考举人,准备让他找个私塾做先生。这样父子俩一起做事,也能把这些年因供杜云昌念书而拉下的亏空家业给填补起来。
可杜云昌当初考秀才就是吊车尾考中的,以前又没做过先生,没有教授弟子的经验,城里各家私塾又都有自己原来固定的先生,或是父子,或是师生一同教授的,并不需要聘请陌生人。做坐馆先生的话,像杜云昌这样的人,讲究些的人家都不愿意聘请;愿意聘请的人家,又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不是给的束脩少,就是孩子太调皮难以管教,或是那家人风评不好。杜云昌本就身体不好,杜寅生和蒙氏舍不得他太累,也不放心他长期住在别人家里,于是这东不成西不就的,这事一直没有着落。
杜锦宁这段时间在关乐和处学习,知道时不时会有人带着孩子到关乐和这里来拜访。虽说书院不接受启蒙孩童,但如果他们家孩子能得关乐和赞赏一声聪明,或是给举荐一个先生,这些人就会十分满足。
当然,这些人通常会被守门的阿伯拒之门外,但帖子却是送进来的。一般人关乐和会置之不理,但有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不好轻慢,他便得见一见;即便不见的话也会回上一个帖子。杜锦宁近期内练字小有所成后,就替关乐和回过不少这样的帖子。
从章鸿文处得知杜云昌的事后,杜锦宁便开始从这些帖子里留言相关信息,挑选合适的人家。当然,她也没背着关乐和做这事,而是把想帮自家四叔找一家来坐馆的事跟关乐和说了。
关乐和是传统思想,虽说乔迁那日把杜辰生给怼走了,但对于杜锦宁能念着伯祖父的恩情还是很高兴的,十分热心地帮着挑选,最后给杜锦宁推荐了王员外这一家。
52书库推荐浏览: 坐酌泠泠水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