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_坐酌泠泠水【完结】(25)

阅读记录

  陈氏思忖了一下,点了点头:“能,一定能。”说着又满脸怅然,“你爹生前,也给我买过两本话本的,你爹还有许多书,可后来全让你祖父拿走了。”

  杜锦宁可不敢再让她的思维往那边跑,赶紧拉回来:“娘,那您能带我去县里么?县里识字的人多,愿意花钱买书的人也多。”

  陈氏用粗糙的手小心地摩梭着那张纸,心里很是自责。杜锦宁不过才十岁。这么大的孩子,谁不是只管着傻吃傻玩,调皮捣蛋,哪里会几经生死,如今又要殚尽竭虑地偷摸着为家里赚钱?都是她自己没用。

  想到杜方菲的婚事,她又拒绝不了杜锦宁的这份心意。她抬起头,朝杜锦宁点了点:“好,等你养好了身子,娘就带你去县里。”

  “我已经好了。”杜锦宁从床上蹦了起来,在地上跳了两跳,“娘您看,我真好了。”

  “不行,再养两天。”陈氏对于这一点,却很坚持,一把抓住活蹦乱跳地杜锦宁,将她塞回被子里去,脸上浮现出笑容来。

  接下来两天,杜锦宁仍在家里歇息,顺便再琢磨一篇小说。如果那篇《阿宝》能卖得出去,回来后她就得再写一篇。

  两天很快过去,陈氏一早就叫了杜锦宁起床,借口带她去田里,走出村后便吩咐杜方菲三姐妹:“你们自己去地里,小心着些。我带弟弟去县里一趟。”

  大家都十分惊讶。杜方苓抢先问道:“你们去县里做什么?”说着目光往杜锦宁身上转,神色里似有不满。那日她可是听得真真的,杜锦宁打听县里的事,今天陈氏去县里,必然跟杜锦宁有关。

  “有事,什么事以后再告诉你们。”陈氏淡淡道,拉着杜锦宁的手就走,“走吧。”

  陈氏人虽温柔,却是很有主见的人,杜方苓三姐妹都很服她管教。此时见她不说,杜方苓也不敢说什么,只是嘟了嘟嘴道:“神神秘秘的,也不知道在搞什么。”

  “如果能让咱们知道,娘自然就说了。既然没说,那就是不便让咱们知道。”杜方菲劝道,“行了,赶紧去地里吧。”

  ……

  县城离桃花村有十二里路,路程不远也不近。坐马车要不了多少功夫,但要是用脚走,尤其是像杜锦宁这样步子小走得还不快、走一阵还需歇息的人来说,却是要花费许多时间。等他们娘儿两人走到县里时,时辰已接近中午了。

  第21章 巧遇

  陈氏从怀里掏出一块玉米饼子来,跟杜锦宁分着吃了,又去旁边的人家讨了两碗水喝,才慢慢进了城。

  这座县城似乎不小,城门建得也挺气派。在进城门的时候,杜锦宁看到城墙上写着“漓水”两个大大的繁体字,才知道这里叫做漓水县。

  陈氏道:“你爹以前跟我说过,这个县城座落的大洲,直接把一条河从中分成了两半,有分离水域的作用,就被称之离水。又有人觉得‘离’这个字不吉利,便在它边上加了个水旁,变成了漓水。”

  杜锦宁点了点头,看着两边鳞次栉比的商铺,还有通向各个街道的路口,对古代的街道和所卖的东西感觉很新奇。

  不过这不是逛街的时候,先得把正事办了。她问陈氏:“城里最大的书店在哪边?”

  陈氏看了看四周,神色极为茫然:“我十多年没来县城了,这里变得更热闹了,四处都是房子,我不认识路了。”

  “没事,顺着最大的街道走,看到有书店进就是了。”杜锦宁十分淡定。

  在现代,比这大几百倍的北上广这种一线城市她都能大街小巷的随意乱窜,这种小县城算什么。纵横交错最多几条街,绕着走上半个时辰就能把所有的街道都逛上一遍。

  陈氏也没甚主意,跟着杜锦宁往前走。

  “三婶,是杜家三婶吧?”不远处忽然传来一个清越的声音。

  杜锦宁和陈氏转头望去,便见一个十二、三岁,穿着石青色细布长衫、长得眉清目秀的少年,正迟疑在望着他们。

  陈氏看到他,顿时脸色一喜,拉着杜锦宁上前道:“你是里正家的文哥儿吧?你怎么在这儿?”说着恍然,“对了,你是在县里念书。”又拉了拉杜锦宁,“叫人啊。”

  “鸿文哥。”杜锦宁对少年笑了一下。

  她从记忆里得知,这位是杜云昌舅兄的儿子,里正家的孙子章鸿文。杜家跟章家,一个住村东头,一个住村西头,两家人并不常能碰面。不过因着这层姻亲关系,逢年过节有走动,杜锦宁也见过这位章鸿文几次。有一次杜锦宁独自一人回家,在路上被杜锦寿追着打,还是章鸿文把她救下的。原主对于章鸿文的印象十分不错。

  章鸿文看看两人:“你们这是要去哪儿?”

  陈氏迟疑了一下,看了看杜锦宁,没有说话。

  章鸿文在这里念书,肯定知道书店在哪儿。而且如果有他陪着去的话,他们一定能顺利地把话本卖出去。可这话本的来历,就不好解释了,她不知道杜锦宁愿不愿意让章鸿文知道她写话本的事。

  杜锦宁已抢先说话了:“前几日我祖父不是打晕我了吗?我这几日耳朵老是耳鸣,说话小声些我就不大听得清楚,我娘便想带我到县里来找郎中看看。”

52书库推荐浏览: 坐酌泠泠水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