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口子都商量好了,也打算好了,家里交给连氏娘家,他们两口子带着小儿子顾七郎进京。
顾凌山的小厮百兴过来传信,“老太太收到了伯爷的信,叫请二老爷和二太太过去!”
“收到了九郎的信?是啥事儿啊?”顾老二忙问。
百兴也没瞒着,笑着道,“说是去京都过中秋节的,五公子也在京里,而且要参加秋闱了,来请二老爷和二太太商量,也一块去!”
顾老二眸光微变,“一块都去?”
连氏神色却有些不好了,三房今年刚种上玉米,不还等着收玉米讨赏吗?竟然都要去京都!要是她们家的人去了,那伯府哪还轮得到她说话当家!?
“是这样说的!”百兴应声。
顾老二想的更多,顾九郎担着县令的官职,无招不得进京,他要娘和老三进京团圆,那他肯定是得了旨意可以回京的。特意叫上他们,只怕是五郎的亲事有着落了!给连氏使眼色,“走!我们去看看!”
等一家三口过去,大房和五房的人也到了。
孟氏的身子刚调养好一点,正吃着苏荩配的药调养着,顾楚寒知道二房肯定会跟着进京,而且四房那边可能也跟人,所以干脆给顾凌山和顾婆子说,都叫上,愿意去的都进京。但如果大房的不愿意进京,那就把他们务必留在老家,不能去找顾大郎捣事!
“叫你们过来的情况也都知道了吧?九郎来信,皇上赏了回家过节团圆,但南乐县到白河县一趟来回都耽误在路上,就叫我们都进京去过!长兴伯府建成还没去过,正好也是秋闱了,五郎要下场科考,他的亲事也该定下了。索性就一块都过去,在京都逛一逛,热闹热闹!”顾婆子看着众人笑着解释。
孙氏笑起来,“娘!五郎在京都,二房过去是应当的,我们大房也没人在那,就不过去了吧!”她儿子大郎也是官,她没必要跟着去看她们家的脸色!
王氏也说不去,“家里总是离不了人的,要是去就让十二跟着娘和三哥过去,也出去见识见识,等明后年也去京都念书!”
“说的就有这个,十二今年也十三岁了,也该换个地方念书,多见几个夫子,跟外面那些学子一块交流交流!也好过两年下场科考!”顾凌山道。
王氏在家就跟顾老五商量过,看等过了年能不能让儿子也去京都念书,他也大了能自己照顾自己了,家里再给买个大一点的仆从照顾着,有顾五郎和顾十郎在京中,他是个性子好的,也不会惹是生非,就到京都去念书,也好将来科考。
“九郎连这个都想到了,那回去就跟十二说说,中秋就送他去京都!只是去了那边,肯定是要麻烦九郎他们了!”王氏笑着应下。
“都是自家兄弟有啥麻烦的!”顾婆子点头。
顾七郎忍不住不服道,“叫十二去为啥不叫我去!他才十三,我十七了!”
顾老二照他身上拍一巴掌,“你还好意思说你十七了,十七了连个秀才的功名都没有!念书还不好好念,你去能干啥!?”
“我没有功名还不是上的学堂不好!要我也早几年跟着去京都念书,我早考中功名了!”顾七郎哼了声,很是不悦又不服气。
“自己不好好念书怪这怪那的!哪次考校学问你得过优?要是真好,早就让你去了!”顾婆子恨铁不成钢指着他喝道。
连氏不满了,“我们七郎念书也没那么差吧!?娘说的七郎好像从来就没好过一样!还当这么多人的面!”
顾七郎听着更加不满,“就是!我哪有那么差!当初我要去,是你们都不让我去,我才没有念的好!”
“说起来,七郎这几年是蹉跎了!”孙氏勾起嘴角。二房一家子都去,肯定不会安生了!
王氏看她挑拨是非,噗嗤一声笑,“这干啥也是分人的吧!五郎从小就用工念书,好好去考了功名,小姑的大孙子二郎就念书不咋行,但算账做生意脑子活!大郎不就念书好,二郎却算账好!?”
孙氏朝她看过去,眼神有些阴,微微冷笑,“都没有五弟妹聪明,看得清!”
王氏笑笑,“二房既然要去,那肯定是一家都去,七郎想岔了,以为不让他去呢!”
顾七郎看着暗自撇了撇嘴,不让他去他也要去!五哥在那里,谁也拦不住他!
“好了!二房都要去的,就不要说了!”顾婆子沉着脸斜了顾老二一眼。
顾老二浑身一个激灵,连忙笑着应声。
顾婆子看向孙氏和顾老大,“既然你们不去,那家里就交给你们吧!今年是第一茬儿收玉米,你们在家里看着点也好放心!”
“我们要去找大郎呢!家里一堆人用得着使唤我们!?”顾老大直接不悦呛声。
听他们果然有打算,顾婆子心下有些急,忍不住怒道,“啥一堆人就使唤你了,你这会不说自己是老大,该担事儿了!?大郎农忙团团转,他媳妇儿也病的起不来,你们都过去了咋伺候你们!?人死了才罢休啊!”
顾大郎前些天才刚来信,问家里拿些银子,孟氏的病情又严重了,需要银子治病。
作坊是孟氏一块办起来的,三房出的银子,孟氏随顾大郎去任上,作坊顾二郎夫妻在帮管。顾大郎拿银子的事都是知道。
52书库推荐浏览: 蓝牛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