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重新生活_杨李涛涛【完结】(38)

阅读记录

  这天老爷子又提起张明秀的好,说小姑娘给他做了一身衣服,还专门穿出来给张明岳看。

  张明岳当然不想被比下去,可他今天也没带什么特别的,最后就跟老爷子说他练了一套拳法,坚持练可以浑身通泰,延年益寿。

  刚说完就被老爷子追着打,说一个毛还没长齐的孩子在他面前提拳法,简直是老寿星上吊——找死,他老人家在部队什么拳法没见过。

  张明岳坚持让老爷子试试,说要是不好算他的,他认打认罚。老爷子不信邪,跟着比划吐纳,练了三四遍,越来越有那么点意思。

  他刚想夸夸自己,又被老爷子追着满院子打,说他有这么好的东西居然现在才拿出来,真是不孝顺,是不是嫌弃他活得长。

  张明岳苦着脸,饭都没吃就跑了,后面半个多月都没敢去县城,直到腊八那天过节,才又提东西上门算哄好了老爷子。

  当然张明岳这些天也没有闲着,柳河那天的话提醒了他,没有了周新福,还有别人,谁也不知道再来的是人是鬼。

  要只是金条的事情,张明岳大可以埋到老爷子的院子里,可他还要学医,有很多都是中医的书,虽然有革委会的证明,老爷子说的对,有证明也不能说明一切,凡事还是谨慎些的好。

  就这样张明岳找到李书记,向他表达了想离开知青点单找屋子住的想法,问问他是不是有合适的人家。

  李书记表示理解他的想法。其实对周新福的事情李书记也是心存膈应,干了几十年革命,被个二十岁不到的小伙子讽刺革命理论学得不好,简直是奇耻大辱。

  再说知青不住知青点,到老乡家住在别的大队也是有的,到谁家住,知青自己给主家补贴些钱或粮食就行。

  李书记肥水不流外人田,给张明岳介绍的是他大哥家。他大哥去的早,就一个侄子也早早没了,侄媳妇改嫁别人,现在就剩下老嫂子和一个十来岁的小孙子,生活着实艰难。

  李书记有心帮衬,可现在谁家东西也不富裕,帮衬多了家里人也有意见。

  现在刚好有张明岳想搬出来住,老嫂子也不是那难缠的人,李书记就想给促成了。

  李书记先带着张明岳去看了房子,离知青点还真不远,三间大屋子用院墙围着,祖孙俩一人一间,旁边剩下一间可以给张明岳住。屋子里床、桌子都有,收拾得很干净,搬过来就能住。

  屋子状态不错,可张明岳还是不太满意,他想找个独门地屋子住,不想跟人合住,就说:“李书记,这里条件还不错,不过有单独的屋子没有?我想看看,比较一下,可这不是小事,还是多看看再做决定,”

  李书记倒没有不高兴,介绍着:“家里有空余房子的就两种,一种是盖好等孩子结婚的,一种就像你看的,家里人没了,房子空出来。你在村子里时间不短了,应该知道村东头跟村北边各有一个两间房子的独院儿,不过长时间不住人有点年久失修,你要住还得休整休整,淘换家具,也忒麻烦。”

  张明岳点头称是。

  李书记又接着说:“老嫂子这个房子你也看了,干净利索,东西都有,你要想独院住着,也行,我找人搬些石头砌个墙,把你要住的屋隔开,院墙再分别砌个门就是了。你看这屋子够大,就是隔开,院子也不嫌小,你要是做饭,我也可以在院子里给砌个灶台,你看咋样。”

  张明岳想想也可以接受,说不用灶台,就砌上墙隔开就行,让李书记给谈谈给住家要什么,合适他就住了,完事儿回去等着李书记给准信儿。

  当天晚上,李书记就给张明岳回信,说每个月给主家六块钱,不要粮食,要是同意他就安排人砌墙。张明岳没多想就同意了。

  这时候知青点的人才知道他要搬出去住,都过来留他,说是知青点是一个大家庭,要是搬出去就离得远了,怎么都不得劲。

  张明岳已经决定了自不会再变,说让他们当那屋也是知青点,反正离得也不远。

  这么说好像大家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更何况张明岳吃饭还和他们一起,就更没有什么可伤感的。

  李书记的速度相当之快,不过两天时间就准备停当。到第三天,刘明他们就帮张明岳搬了家,因为没盘灶,连温居都不用呢。

  张明岳搬家的事情在王家庄大队里就像投入石子的湖面,泛起了涟漪。可年关将至,家家关注的事情太多,张明岳的事情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第22章 端倪

  这天王家庄大队每个人都喜气洋洋,一大早队里安排杀年猪,完事儿还要做杀猪菜、分猪肉。

  队里今年一共养了十头猪,年景好不缺吃食,十头猪个个肥头大耳,上交六头完成了任务,还剩下四头,比去年多了两头,每家能多分不少肉呢。

  大家都暗戳戳得算着自家的公分,讨论着能分到哪部分的肉,这时节人们都喜欢肥肉,肉香还可以炼油,肥肉多的话炼的油可以吃半年,那滋味想想就让人流口水。

  现在一字排开四头大肥猪在那里嘶叫着,村里的两个屠夫磨着刀,旁边一口大锅烧着热水,蒸汽蕴腾向上空,在这滴水成冰的冬日里呈现出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村民们围成一圈时不时地指指点点,一群孩子们里里外外穿梭着,跟着猪的惨叫声嗷嗷叫着,有那跑到猪跟前逗楞的孩子被家长扯出来,屁股上啪啪挨上几下,也是一阵鬼哭狼嚎。

52书库推荐浏览: 杨李涛涛 年代文 古穿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