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崔师傅的全县最高最大炉子没人再提起,那就是个笑话,全县最大的纺织厂厂长都不敢下着决定。
张国庆无语地拍着儿子。他儿子也逃不了,就是不知道这么小的孩子上阵干吗?狗血的事情他不想再去咨询。
路上,张爹老两口不放心村里院子,转道步行回去。
让张国庆很遗憾的是,加入大社,所有的东西成了集体所有。如今大街上再也找不到一辆马车拉人。
回了家,夫妻俩安顿好儿子。按照计划,在门口堆了一堆破铜烂铁加上刘教授遗留两口大锅,一大把菜刀。最后发现大门上的把手,俩人对视苦笑,还是卸下扔在上面。
收拾完后,张国庆回了单位,同样接着开会。会议主题一个小时前刚参加结束,这次单位也要建一口高炉。
可想而知,接下来又是他跟着同事们撬下大铁门,收集一切铁制品堆在单位右边的空地上。那里将是准备起高炉的场地。
人多力量大。
全县城各单位、各街道收起县内家家户户铁制品,开始上山寻找矿资源。
到了傍晚,县城不少空地,四处堆积着铁制品、柴火煤堆,还有少部分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一些修建高炉的材料。
周娇此刻很头疼,非常头疼。
她家堆积的柴火、煤球全部被拉走了,厨房里的两口灶张开大大的嘴,这些不会让她头疼,而是眼前的小不点。
平安掉着眼泪,小声哭着,“我的……我的……”
周娇不知道怎么向他解释。
告诉他,人家要了就得给,还得高兴的给?这样的解释,她怕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
或者告诉他,我们家还有很多?这样的解释,她更是担心童言无忌,再聪明还是孩子,一套话就完了。
最终,周娇抱着他,锁好门,回了厨房。
她对着平安比比地窖口。天可怜见的,她家地窖口的铁片终于保住了。此刻她看到铁片比见到黄金还珍惜。
开了地窖口,周娇抱着他,反向放出两口大锅、一堆柴火与煤堆。
她轻轻拍着孩子,转身让他看看,“你看,妈妈藏起来了。你不能说,说了就没有了。嘘……别人问平安,平安摇头好不好?”
说完,周娇不放心的示范两次,见孩子露出笑脸,她长长地吐出口气。真不容易!
“平安,你家里有没有吃的?”
她一说完,孩子立即摇头。
“平安,你家没锅了,你哭了没有?”
她一说完,孩子立即摇头。
“平安,你家里锅给我好不好?”
她一说完,孩子立即摇头,说着“没了。”
“你妈妈东西藏在哪里,你知道不知道?”
平安高兴地喊着,“没了。”
惹得周娇哈哈直笑,连连亲了好几口,朝着他翘拇指。
事后她动笔用暗语描述了这段简单的母子对话,将之寄给她爸周孝正。
很平常的一段话,可在她眼里,还没满八个月的儿子让她骄傲,值得炫耀。
回了卧室,母子俩换了身土布衣裳。
出了家门,小广场内人潮涌动,四处堆积着大量的铁制品、柴火煤堆。孩子们高兴的玩着泥巴,现场喇叭声也遮掩不住人声鼎沸。
周娇朝着儿子手指的方向,顿时哈哈大笑。她儿子该有多小气,到现在还惦记着自家的大锅、柴火。
“嘘……你看有火,有刺,危险!平安乖乖的,别下来。妈妈带你去找爷爷奶奶。”周娇赶紧吩咐他几句,抱着他去找张爹张母。
寻了好久才找到张爹他们,周娇见他们在搬东西,她也没过去。
听到喇叭里说晚饭分组,晚上开始挑灯作业。
她悟了,如今是还没到时候。
她开始调位置将儿子背在后面,她自己慢悠悠地上前搬着东西,时不时扭头看看孩子。心里琢磨还得想个办法,被分组后两母子成了拖油瓶就碍眼了。
第376章 昼夜劳作
吃过晚饭,周娇背着平安,提着喇叭和号子,跟着王大娘他们后面。
王大娘是好人!
晚饭前,王大娘嫌弃地看着周娇那单薄的身子骨,尤其在肥嘟嘟的平安相称下,她紧紧皱着眉头给了周娇一个肥缺。
写标语、喊口号、吹号子,表面上二十小时不能休息,可周娇知道这是人家有心照顾她。
为了不让王大娘落人口实,周娇主动接过胆子,兼顾负责几个奶娃娃,让大人们安心争创奇迹。
人们开始敲碎白天从山上推回来石灰石。
土高炉的地基就需要石灰石,想要拔地而起九米高的高炉,地基就需要石灰石的岩层。它非常坚固,很有稳定性。
旁边的两堆铁矿石、焦炭,是炼铁的原材料,这也要敲碎。
劳作的疲劳挡不住人们的激情。四处高声谈话声,锤子敲打声,加上县城广播声,如荼如火。
周娇抬头看着天空,今秋少雨,一直到如今没有下雨。她看着怀里毫无睡意,睁着双眼四处观看的孩子,多想来场雨。
此刻她还没发觉自己的想法很幼稚。一直到了冬天,就下了那么两场雨,人们还是冒雨不停地忙绿,哪儿的放假。
52书库推荐浏览: 红烧豆腐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