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家复哀家_十七划【完结+番外】(146)

阅读记录

  “若秦家出了疑心甚重的皇帝,或萧家出了狼子野心的将军,又该如何?”

  “所以,真人才留下这条祖训,萧家只许有一子。你看那些大家族,但凡子嗣多的,难免多枯枝败叶。反而萧家一脉相传,历代男儿皆有出息,一人便可顶天立地。”

  “这样,对咱家也太苛刻了。”萧纬撇撇嘴,心里仍有些不悦。

  “真人说,大烈祖——萧是将军杀戮深重,本就没有子孙运。你看这水池,就是真人布法,专门用来辟邪镇宅的。”金夫人指了指水池中央,而后双手合十,“太.祖和真人,两位老祖宗都是高义之人,不止约束萧家,对秦家也有管束之法。听说,在太一宫放了什么东西,内中详情娘不清楚。”

  萧纬恍然大悟。对秦家的约束之法是国运石。若帝王失德,国运石会有所昭示。何况太一宫本就是老祖宗的地儿,做不得假。她先前倒是错怪皇上了。

  此事暂且按下。不知不觉进了九月,天气依旧炎热。萧纬渐渐放下灵童的事。秦壁来信说,河北道灾情处理妥当,且已在各州征购三万石大米,粮食由钦差卫队负责押送至黔州,大概半月后回京。

  萧纬喜不自胜,抱着小秦瑞连连猛亲。算起来,她在娘家也住了将近一月,正准备收拾东西回宫,秋棠领着陶三来了。

  三年前,陶三接掌了“回春堂”。到年末,回春堂带头停了孝敬银子,之后,□□阁、金桂园等大商铺也跟着停了。京中勋贵重臣过年少了一大笔收入,却没人敢吱声。

  京里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回春堂背靠国公府,萧纬的火爆脾气又是出了名的,谁也不愿自讨没趣。自那之后,陶三对萧纬唯命是从。

  照萧纬的意思,回春堂各分铺都成了传递消息的驿站。他今日专程来送消息,整个江南道已是一片汪洋,房屋良田淹了数万亩。最糟糕的是,雨水黏黏腻腻不见停。

  黔州一带刚遭遇大地动,再赶上暴雨,赈灾更艰难。加上大雨还在继续南下,用不了多久,只怕岭南道也要找朝廷要银子。

  还有,黔州、泉州、广州、柳州四家“回春堂”分店都断了书信,他得亲自往南边走一趟。大概过两日就动身。

  萧纬没想到形势紧张至此,将秋棠、喜鹊和阿青都派给他,让他们一同南下。如今,北方有老天爷关照,天气放晴,反而南方交通不便,更需多些人实地考察。

  安排完,萧纬急匆匆打道回宫。江南的灾情不容小视,得赶紧报给皇上。

  她抱着小秦瑞去紫宸殿请安,却被张公公拦住了,说皇上这两日龙体不适,正在养病。无奈之下,萧纬让人给周太傅送消息,让内阁尽快想个章程出来。

  结果,此事惹了潘阁老不快,隔日便闯进紫宸殿痛骂“太子妃干预朝事”。本就焦头烂额的平帝愈发头疼,好一顿安抚才让这位老臣熄火。

  最后,萧纬只得去紫宸殿外跪了半日。然而,江南水患的问题并未处置,就这样拖着了。

  又过几日,京城各处突然流传起一首童谣:阎王不来,雨神来;日头不出,地龙出。鬼敲门,你摇头;你不走,我也留……

  萧纬听到童谣里的歌词,心惊胆战。那日,终了说的话,她时不时想起来。她也忍不住会猜测,天象异动,莫非真是因她改了平帝寿命之故?

  她不敢去见平帝,只能装什么都没发生过。平帝自也听说这首童谣,可他也不能真去计较。由此,事情变得神奇。全京城人都知道,童谣在映射一国之君,但无一人敢在早朝提起这件事。谁要先开口,那就等于诅咒帝王。结果,所有人都绝口不提。

  童谣很快风靡全城,几乎人人能诵,此时再想防民之口更是不能。萧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阿赫查童谣的源头。

  阿赫回来报说,京城上月涌入一批关内道的流民,童谣正是从那传出来的。

  萧纬隐约有种风雨欲来的感觉,很熟悉,就像上一世秦壁殡天之时,全国东南西北皆乱,按了葫芦又起瓢,让人疲于奔命。

  但她迅速否认这种预感。她不相信,自己重生而来,大景的乱象反而提前二十几年。她怀着深切的不安,期盼秦壁能早日归来。

  结果,没等到秦壁,反而等来更大一个噩耗:锡城叛乱,锡城刺史自尽,赈灾银粮被劫。

  先前七月黔州地动,户部徐尚书在京城筹集十八万两银,交予负责赈灾事宜的钦差——工部史尚书。史大人在河北道征购粮食,耗去三万两,剩下的银子和二十车大米一起,由钦差卫队押运至黔州。

  原本他还打算在南边征购粮食,去了才知江南西道的灾情同样堪忧,根本挤不出多余的口粮。一路上随处可见饿红眼的饥民,三百禁卫军拼死护粮,算是有惊无险。

  长途跋涉两个多月,卫队抵达锡城。人困马疲,史大人带着卫队暂驻锡城刺史府,准备休整两日再出发。

  谁曾想,一夜之间,三百禁卫军全被迷晕,醒来时,银粮皆飞。

  银子在锡城丢失,史大人自然要对锡城刺史追责。还没审出眉目,锡城刺史当晚自我了结。史大人只好暂代刺史之职,满城搜索。同时,六百里加急往京城送信,等待圣裁。

  对平帝而言,这个噩耗无疑是雪上加霜。童谣在京中发酵多日,余波未平;如今,市井之中更是谣传,皇上已被妖孽附身。

52书库推荐浏览: 十七划 穿书 穿越重生言情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