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之流放边塞_四月流春【完结】(527)

阅读记录

  “那,爹娘什么时候才有空回家?”

  郭弘磊严肃答:“说不准,总之,一有空就探亲!”

  “能不能快点儿?”郭烨满怀期待,恨不能立刻收到礼物。

  “我尽力。”

  姜玉姝见儿子变得高兴,转身继续收拾行李,感慨说:“千言万语,都比不上一份礼物。”

  郭弘磊虎着脸,“为父赏罚分明,你若调皮捣蛋,不仅没有奖赏,还得挨打。”

  “我听话,我一定乖乖的!”郭烨羡慕堂兄的木剑已久,迅速作乖巧状,卖力陪弟弟妹妹玩耍。

  一家五口,其乐融融。

  夫妻俩公务缠身,尤其郭弘磊,必须赶在期限之前回营,故次日一早,两人不舍地辞别亲人,启程离开赫钦,奔向图宁。

  四月下旬,土豆早已出苗,图宁田间一片绿油油。

  “驾!”

  车轮辘辘,驶向图宁。

  姜玉姝虽然会骑马,但细皮嫩肉,骑久些就磨破皮,因此大多坐在车里。

  晌午,她正迷迷糊糊睡着,忽然,脸颊被捧住了。

  “醒醒,到城门了。”郭弘磊右手拎着马鞭,左手抚摸妻子脸颊,低声说:“我赶着回营,就不进城了。”

  “嗯?”

  “哦!”姜玉姝困意消失,一咕噜坐直,脱口嘱咐:“你回营后一切小心,多保重。”

  郭弘磊吻了吻她额头,“知道。”两人耳语几句,于城门分别,她回县衙,他赶往营所。

  半个时辰后,马车停在后衙角门外。

  “夫人,到了!”车夫勒马。

  姜玉姝在车上睡了一觉,精神抖擞,轻盈跳下马车,快步往里走。

  不久,翠梅闻讯迎接,挺着五个月的孕肚,远远便欣喜呼唤:“夫人!”

  “唉,您可算回来了!”

  姜玉姝脚步一慢,“听你的语气,难道出事了?”

  翠梅小声答:“荆教谕死了!唉,他的学生过于悲伤,十分冲动,几次围堵黄县丞,求他主持公道。”

  “教谕死了?”姜玉姝停下脚步,惊讶问:“我走之前,他还好好儿的,怎么突然死了?”

  “仵作推测他是酒后失足落水,溺亡。”翠梅迫不及待禀告:“但有个证人,一口咬定,教谕是被人推进河里的,不是意外,而是谋杀!”

  “凶手抓住了没?”

  “没有。河岸没发现任何线索,证人根本没看见凶手的脸,官府无从着手追查。老教谕的学生,天天上衙门哭,要求严惩凶手,劝不听,赶不走,闹得很不像话。”

  第235章 传见暗卫

  午后, 天光亮堂堂。

  离夏季还远, 天不热,县丞黄一淳的官袍却汗湿了。

  他汗流浃背, 步履匆匆,一口气赶到角门旁的偏院, 边走边擦汗, 如释重负唤道:

  “大人!”

  “您总算回来了!”黄一淳靠近拱手,歉意道:“县尊大驾回衙门, 下官接到消息,刚想迎接, 却被急务绊住了脚,拖到如今才来请安。”

  姜玉姝无暇休息,一回县衙就开始忙碌。她直起腰,双手沾了泥土, 拍拍手,含笑应答:“都熟悉了,不必拘礼。我回家探亲期间, 辛苦你了, 你先坐会儿,容我洗洗手, 再谈正事。”

  “应该的, 下官只是尽本分罢了。”黄一淳额头冒汗,缓了缓神,扫视四周:

  空地上, 堆着几十个大竹筐,筐底铺着干草,装满一尺多高的树苗。树苗根部,均带一团泥巴,泥巴外裹着蕉叶。

  姜玉姝吩咐:“今天来不及安排,你们把桑树苗搬进阴凉处,往根部略撒点儿水,不宜多,也不宜少,保持湿润即可。”

  “是!”几个小厮领命,招呼一众衙役,忙碌搬运树苗。

  黄一淳蹲下细看,“果然是桑树苗!这种看起来,跟衙门上次采买的,有些不太一样。”

  下人打了井水拎来,姜玉姝低头洗手,解释道:“对,品种不同。这一千棵,是我托人从中原买的,据说比较耐寒。图宁冬季漫长,冰天雪地,桑树如果不能过冬,大家就白忙活了。”

  “若能成活,养大了,可以不断地折枝插条,一千变十万万!”

  “但愿如此。”姜玉姝洗净手,接过帕子擦拭。

  黄一淳顺口问:“那,您打算把它们种哪儿去?”

  姜玉姝早有计划,“润河南岸,挑一个合适的山坡!”她往外走,招呼道:“走,去厅里谈。说来听听,我不在衙门的时候,都发生什么大事了?”

  不久,两人落座,婆子奉茶。

  黄一淳首先禀告:“闻主簿负责的粮食作坊,已经建了一小半了,预计夏收前后竣工。”

  姜玉姝满意颔首,“好!比我预想的快了许多。”

  “钱筹够了,自然快。”

  姜玉姝淡淡一笑,“闻希不仅擅长溜须拍马,办事能力也不错,否则调停不了千头万绪。可惜,他贪念重,心术不正。”

  黄一淳赞同颔首,“没几分本事,当不上主簿的。”他又告知:“至于纺织作坊,则仍在挑选地方,尚未动工。按您的意思,址定于南城片,文家和梅家一边雇人种树,一边商量着盖作坊,暂不知他们的具体想法。”

52书库推荐浏览: 四月流春 穿越重生言情 种田文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