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同伴左右看了看,发现无人注意她们,也就压低声音回复:“是呀,程大人虽说容貌俊美,但性格却是分外严厉。上次一个姐姐想和他搭话,被他训斥得都哭了。我可怕他了。”
“听说他和碧云姐还有小秋是同时期来到主公身边,识于微末之时,待之自和你我不同。”
“那换了我也不敢啊,程大人那冷冰冰的气势,我远远的看一眼腿都软。”
正说着,朝梧殿门外退出了一群人。
他们都是此次大考中被评为上等的考生,刚刚得到了主公的亲自召见。
这群人中,有人年纪轻轻,有人却已过花甲之年。
有些衣着华贵,举止文雅,应是出身富庶之家。
有些却穿着不太合身的外袍,皮肤黝黑,手节粗大,显然是过着辛苦操劳的日子。
他们从朝梧殿内退出来,有不少人犹自面色潮红,双拳紧拽,还处在被主公召见的兴奋中。
碧云领着身后的宫婢向前走去,同这一群兴奋的男子错身而过。
这些人原本的身份各异,但不论是出身何处,此后他们的人生轨迹将就此改变。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会进入晋国的朝堂中枢,成为支撑国家的栋梁,另外一部分也会分派到地方,成为牧守一方的官员。
“姐姐,这些人真是幸运呢,能遇到主公这样的君王。”小秋在碧云身后说道。
碧云回眼看了看被养得珠圆玉润的妹妹,伸出手捏了捏她的小手。
碧云在心中想道,她们姐妹也何其有幸,能得遇主公。
因为主公的存在,改变了天下多少人的生活,又带给多少人幸运。
李阙一回到住所,一下拽紧了董博文的双肩,
“博文,我太激动了。”他拼命摇晃自己的朋友,“主公竟然是一个那般和蔼可亲,容貌俊美的人。”
董博文好笑的把他的手掰下来。
“他问我话的时候,我紧张的都快结巴了。”李阙回忆着刚刚的君前奏对,懊恼的搓着脑袋,“啊,我那时候的样子一定很可笑,怎么办,第一次就给主公留下不好的印象了。”
董博文在位置上坐下,端出茶具取水煮茶,
“主公身边,当真是人才济济啊。”董博文感叹了一声,给李阙让了一杯茶。
“是啊,是啊,”李阙兴奋的道,“主公身边,竟然有女子为官。还有那位周子溪大人,他的腿……”
董博文细品着手中的香茗:“由此当可看出主公当真是一位不拘一格用人才之人。”
他细细分析其晋国的朝中重臣:“如今在主公身边,周大人负责政策法规的制定,张馥张大人擅于权谋和外交,另外听说有一位肖瑾大人负责管理钱粮和税务。还有个精于水利工建的崔佑鱼崔司空。”
董博文慢慢放下手中茶盏:“也不知主公会不会让我们追随哪一位大人?”
李阙急忙道:“我喜欢那位张大人,他看起来特别亲切,总是笑盈盈的。”
董博文摇了摇头,心中想到,那位张大人可没有表面上那般好相处。
“我却是十分景仰周子溪大人,”董博文开口,“周大人虽身有残疾,却是一位不世之材,由他拟定的《晋律》和推行的考核百官的上计制度,我细细阅过,深感佩服。”
朝梧殿内,程千叶持着笔,在每一个名字后面细细备注。
“主公觉得此次大考是否有择出堪用之才?”张馥问道。
“嗯,有不少有趣之人,”程千叶轻点着绢册上的名字,“这个李阙,他精通算学,性格也忠厚,就分配给肖瑾好了。这个董博文嘛……”
张馥和周子溪同时开口:“董博文可否交由臣属。”
程千叶笑了起来:“都很会看人嘛。这个董博文确实有点意思,我要自己留着他,就不给你们了。”
周子溪和张馥看见他们的主公打开一直摆在桌上的檀木匣子,从中翻出了一颗天青石,意义不明的在桌面上滚了一滚。
金秋时节,晋王下令整改了晋国中枢官制。大封百官。
朝堂之中,原手握重权的太师、太保、太傅三公逐渐成为一种象征荣誉的虚衔。
程千叶封张馥为丞相,金印紫绶,掌丞君王,都率百官,助理万机。
周子溪为御史大夫,银印青绶,监察百官,是为副相。
郎中令贺兰晏之升任太尉,掌武事。
程凤封卫尉,掌宫们卫屯兵。
肖瑾留任治栗内使,兼任太子太傅。
俞敦素,墨桥生,甘延寿等领军将军依军功授爵。
追封贺兰贞为勇毅侯,令其弟承其爵。
原九卿及中枢官员依旧留任或稍作调整。
同时颁布了一套有明确标准和防止舞弊的官吏年终考核制度。
每年岁终,令百官备正其治,听其政事,来确定应得的奖惩。
三岁为一大计,考核优秀的官员可以得到升迁,不称职的官员,视情况留任,降职或是罢黜。
一时晋国朝堂气象为之一新。
年轻新上任的官员们,朝气蓬勃,以旺盛的精力为朝堂注入的一股新鲜的血脉。
52书库推荐浏览: 龚心文 女强文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