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做的批注吗?”
百里视不好意思地笑了:“儿子见识短浅,有感而发罢了。”
百里奚很满意儿子求学的态度:“文武兼治,学业不废,你做得很好。”
“父亲学识广,儿子只盼着不给父亲丢脸。”
百里奚见竹简的角上落了一个“视”字,忽然想到一事:“阿视,你还未取字吧?”
百里视显然没有想到父亲会这么问,木讷地点点头。
百里奚有些自责:“也是,寻常男子冠礼之时取字,而你及冠之时,为父不在你身边,到底是为父的不是。”
“并非人人都有字,儿子的名是父亲所取,已经很欢喜了。”怕他多心,百里视连忙宽慰父亲,“母亲告诉儿子,父亲希望儿子视万物而明事理,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儿子很喜欢这个名,字不字的倒也不是那么重要。”
百里奚笑笑:“你是父亲唯一的孩子,你的事没有一件不是挂在为父心头的。”百里奚想像小时候一样摸摸儿子的脑袋,但百里视个字高,他有些够不到,只能拍了拍他的肩膀,“视万物而明事理,不如就叫‘孟明’可好?”
百里视欢喜:“孟明谢父亲赐字。”
百里奚摸上儿子的面庞,想到儿子又要上前线,有些心酸:“父亲希望你忠君事国,更希望你身体康健,在外头的时候一定要珍善自身,父亲、母亲、还有你的妻儿都在等你平安归来。”
“父亲放心,儿子知道。”
百里视握住父亲的手,记忆中的这双手是强劲有力的,与如今这双苍老干枯的手有些不同。父亲老了,他需要人照顾,忠孝难两全,父亲不想自己为难,从来不跟他说这些,如今开了口,他便是为着双亲,也得拼尽全力去打仗、去胜利,活着回来尽孝道。
鄀国地处秦楚边境,一向依附于楚国,鄀国的申地与息地是由楚国的斗克、屈御寇驻守,此刻他们正领着申、息二地的军队驻守于鄀国都城商密。
秦国当年能以五万大军灭梁,是因为占据了新里、晋国世子又在秦国为质,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的缘故。而此番攻打鄀国,楚国时刻紧盯,三万大军恐难与楚军抗衡,晋侯重耳提出出兵相助,因着勤王之事,任好默许了他们的示好。
交战之地虽然靠近秦国,可同样靠近楚国,楚国不会坐视不理,必须速战速决。可楚军强势,正面对抗对秦军没有好处,若是能不费兵卒而降之,乃为上策。可有楚国这个后盾,鄀国底气很足,如何才能让他们主动投降呢?
待秦军开拔到秦鄀边境的析隈之地,百里视下令停止前进,就地驻扎。
次日,析隈守将得到消息,秦军俘虏了一批鄀国的兵士,傍晚将会经过城门附近。
黄昏时分,果然有一群衣衫上满是血污、周身绑缚着绳索、戴着镣铐的奴隶经过析隈,仔细一看,他们身着的确是鄀国军服。守将又偷偷派了一名斥候去打听,秦军是准备将这群俘虏押往秦鄀边境,待秦军出征鄀国之时,当着鄀国军队的面杀了祭旗。
“秦军欺人太甚!”守将一拳捶在城墙上,当即下了决定,“既是鄀国的兵士,便都是咱们的兄弟,得去救!”
余者多附议。但眼下楚国的援兵未至,贸然进攻怕是不敌秦军。守将又着人去探听,发现在押送途中,看守的秦兵并不多,若是赶在他们离城门最近的地方展开救援,胜算还是很大的。
在析隈将士们的奋力相救之下,那些被俘虏的兵士成功回到了鄀国,兵士们抱头痛哭,无不感激兄弟们的救命之恩。瞧他们一个个遍体鳞伤、不能上阵杀敌的样子,守将做主,叫他们先回去养伤,好了之后再归队,众兵士感恩戴德,拖着病体回去喝药了。
不出三日,鄀国都城商密出了大事,城门底下发现了秦楚结盟的盟书,还有牺牲与歃血。城中传言纷纷:
“听说秦军已经攻克了析隈,守城的将士们死得好惨,好不容易逃出来的也是遍体鳞伤,只怕是活不成了。”
“我昨日还见到一个析隈来的兵士,说是秦国和楚国合力围攻,析隈的将士没有防备,这才死伤惨重的。”
“难道楚国真的与秦国结盟了?”
“这还能有假?我昨日在城墙边上看到那个坑了,就是为设盟挖的土坎,我去得早,他们还没来得及清理,里头还有血呢。”那人边说边比划,“听说两国结盟就是这样,杀一头牲畜,让它的血滴到坑里,再将盟书放在上头。”
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抢了一句:“我知道我知道,这叫‘歃血加书’。”
这解释听起来还真是那么回事,叫人没法不相信。
“我还听说,楚国与秦国结盟,要舍了鄀国送给秦国为礼呢。”
这句话一出,大家都慌张起来:
“真的假的?那我们要怎么办?”
“这话可不能乱说!”
“楚国当真会这样吗?”
那人扭头就要走,被众人拦住了:“你去哪?把话说清楚啊!”
“别拽着我,赶紧去逃命啊。”被众人拉扯不过,那人又道,“我舅父在朝上做官,他亲口告诉我的,就是楚国的斗克、屈御寇与秦人结的盟。”
52书库推荐浏览: 水木糖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