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袍泽_水木糖籽【完结+番外】(140)

阅读记录

  任好深深地看了公子絷一眼,他很希望罃儿将来也有一位这样的君臣兄弟,不论何时都站在自己这边,迷茫之时能开导,沮丧之时能鼓励,功成之时能隐退。

  任好将手放在公子絷肩上按了按:“会的,孩子们自有他们的作为。”

  楚国从宋国撤离,曹、卫躲在了一旁,楚、晋双方正式对垒宣战。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重耳下的第一个命令便是:全军退避三舍。

  这条军令先是在晋军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将领们纷纷表示不理解:

  栾枝:“大战在即,哪有还未出兵先退兵的道理?”

  胥臣:“虽说楚军人数较之我军甚多,然楚军在宋国徘徊许久,此刻已经十分疲惫,而我晋军士气正盛,也不至于避退啊。”

  重耳止住了众人的议论:“众将稍安,且听孤一言。当日在楚国,承蒙楚侯恩情,孤曾允诺他日作战退避三舍想让以为报,此举正是兑现承诺之时。”

  郤溱劝道:“饶是楚侯曾于君侯有恩,可事关战局,还情君侯三思。”

  重耳接着道:“孤以为,战况可变,信义为上。我晋国多年来为列国耻笑的一点便是‘不守信义’,孤想向天下人证明——晋国,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国家。”

  众将沉默了,前有姬夷吾,后有姬圉,皆为列国公认的背信弃义之徒,这盆脏水泼在晋国这么些年,晋国要想称霸,首先要洗掉身上的污渍。

  狐偃首先站出来拥护重耳:“君侯所言甚是,军队作战,士气高低不是取决于疲惫还是精力充沛,而是是否占一个‘理’字,疲惫尚可养精蓄锐而恢复,若是理屈则上天不庇。咱们如今报答楚国的恩惠,退避三舍相让,若楚国苦苦相逼,不肯退让,那便是他们无礼,咱们理直则士气高涨,他们理屈则士气低落,这样的士气方才是作战的关键。”

  先轸附议:“上军佐说得是,咱们以退为进,布好阵局,只怕楚军不来攻。”

  重耳满意地点点头:“一切便交给将军了。”

  先轸领了军令:“末将定不辱命。”

  晋军退九十里,在城濮驻扎。楚国令尹子玉听闻兴奋不已,再次请命出战,领兵追击至城濮。

  战争正式打响。

  晋军有秦、齐、宋助力;楚军有陈、蔡相帮。

  晋先轸、郤溱将中军,狐毛、狐偃将上军,栾枝、胥臣将下军。

  楚子玉将中军,子西将左军,子上将右军。

  楚军人多,晋军硬拼不过,打算逐个击破。

  栾枝与胥臣打头阵,直奔由陈、蔡组成的右军而去。胥臣想了一个法子,将领头的马匹全裹上虎皮,趁着天色尚青,林中雾色朦胧之际,加速向右军冲去。陈、蔡乃中原国度,少见猛虎野兽,误以为晋军以虎为将,吓得四散逃开,顿时乱了队形。栾枝率部击杀散兵,胥臣率虎师从旁配合,不断冲散各部,不多久便砍杀了一半将士。待他们反应过来,发觉从未有什么野兽之时,再要找回队伍就没那么容易了。剩下的一半也化为“虎师”的“盘中餐”,楚右军溃败。

  晋上、下两军合力围攻楚左军,实力相当,但晋下军方才与楚右军作战,消耗过大,渐渐地有些支撑不住,开始后退。

  楚将请示子西:“将军,追不追?”

  子西谨慎,怕里头有局,但又舍不得放弃这个绝佳的机会,示意军队减速。晋军人撤退的方向满天灰尘,只见晋军的“上军”、“下军”两面军旗,一路往前走,虽不见丢弃的盔甲,但车辙印很乱。子西心中有数了:人多,撤退起来方才会满天扬尘;两面军旗皆在,说明两军皆在撤退;照作战的情况来看,晋军训练有素,战场上不至于吓到丢盔弃甲,若是真的满地狼藉,更像是圈套;但车辙印是掩盖不了的,乱七八糟的印记说明了他们确实走得仓促,这才像晋军的逃跑方式。

  子西放下心来,下令全军加速追击。

  越往前走,扬尘越来越大,混沌中,楚军的脚步有些乱了,子西的心中也慌了:如果真是逃跑,经过之地灰尘会逐渐散去,怎会萦绕良久,甚至有越累越多的趋势?

  “停止前进!防御阵型!”

  在看清周边环境之前,子西不敢再向前,楚军列队,原地排开。

  “报——”一名斥候匆忙奔来,胳膊上插着一根箭。

  子西惊愕:“讲!”

  “将军,后面的队伍遭到了袭击。”

  看这样子是交过手了,子西问道:“能跟上吗?”

  “……晋军忽然冲出来,咱们的队伍被截断了……”

  此刻子西方知上了当,脸色很不好看,咬牙问道:“领兵的是谁?”

  “中军将先轸。”

  “咳!”子西愤恨地锤了一拳,先轸是三军将领,己方只有一半的队伍,且没有主帅,如何抵得过先轸亲自率领的中军?

  四周适时地响起了一阵喊杀声,灰尘逐渐散去,晋军在四周将他们包围了,狐毛、狐偃出现在子西眼前,背后竖着两面旗。

  “你们骗我?”

  狐偃嘴角一扬:“兵不厌诈。”

52书库推荐浏览: 水木糖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