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袍泽_水木糖籽【完结+番外】(148)

阅读记录

  勃鞮让了一步:“尸体就在门外,君侯可要验看?”

  重耳一抬手:“不了。”

  “那叔詹的尸首该如何处置?”

  重耳轻咳几声,喝了一口水,慢慢说道:“送到秦国那边去,既然秦侯畏缩不前,孤便帮他一把。”

  晋侯派人送来叔詹的尸首,任好见了就心烦:“姬重耳自己想要郑国丞相,却巴巴地将烫手山芋扔给孤,这是想激化孤与郑国的矛盾,好叫郑国将怨气转到秦国头上,迫使孤与他统一战线。”

  杞子问:“君侯是否需要末将将叔詹的尸首悄悄地送回去?”

  任好叹了口气:“叔詹忠义,舍身救国之举难得,找口好棺材先安置了吧,容后再议。”

  送上了叔詹,晋国仍是不退兵,郑侯此刻方知重耳是算准了他的心理,上了晋国的当,但当初的举动全是因为自私的小心思,也不敢说什么。

  战前失了丞相,郑侯掂量着自己国家的实力,心里有些发虚:“凭郑国的兵力,只怕难以与晋、秦联军抗衡。”

  佚之狐道:“若是能离间秦晋联盟,不动兵戈而化解危机,方为上策。”

  此意正中郑侯下怀,连忙问道:“可有良策?”

  佚之狐感概:“臣愚钝,若是丞相还在,或许能出使秦国,为君侯分忧。”

  郑侯心中有愧,不太愿意提起叔詹,摆手道:“还有其他出使人选吗?”

  佚之狐思量许久方道:“烛之武素来能言善辩,君侯何不命他出使秦国?”

  郑侯面露难色:“烛之武年轻时确实是位出色的言官,但他多次当朝反驳孤的旨意,叫孤难堪,孤这才将他搁在一旁不用,此番又启用他,孤的威严何在?”

  佚之狐劝道:“说到底烛之武仍为郑国朝臣,不论君侯用或不用,他都应当为国效力,国危矣,君侯实宜以大局为重。”

  国难当头,郑侯已经吃了一次亏,这次就算是再骄傲也只能低头,连忙命人传召烛之武,令他为使臣劝秦军退兵。

  烛之武虽在朝为官,然郑侯弃之不用,多年无权,正憋着一口气准备来年到龄告老回乡。如今突然被委以重任,却迟疑起来:“德蒙君侯照拂,臣虽有意为国出力,然才疏学浅,壮年之时犹不如人,外不能建功立业,内不能上言劝谏,实乃有负于君恩。而今臣已至暮年,行动迟缓,口舌不清,难以再担重任,唯恐成为郑国的罪人,还请君侯另选派良将。”

  郑侯听从佚之狐的话,放下身段跟他道歉:“孤早年气盛不识大体,与大夫曾有龃龉,未能重用大夫是孤的不是,如今既知大夫才干,若再不委以重任,让大夫抱憾致仕,岂非是郑国之失?”

  “臣不敢。”

  郑侯走下台阶,亲自扶起烛之武,诚心诚意地道:“大夫在朝一日便是我郑国肱骨,即便是赋闲回乡,也还是我郑国子民。大夫且细细想去,若是郑国有难,大夫岂能独善其身?”说罢,亲自将出使牦节递到他面前。

  烛之武也不是不识好歹之人,郑侯亲自道歉相请,他不好再推辞,接过牦节道:“能以此身躯为国尽忠实乃烛之武毕生所求,君侯有令,臣不破不还。”

  得了他的承诺,郑侯放心下来,拱手相送:“还请大夫费心跑一趟,孤在此恭候佳音。”

  烛之武趁着夜色,以绳索缒城而出,直奔秦军营地。

  任好本以歇下,阿眇不给通传,然而他心中有事,久未成眠,听闻外头有异动,问得郑国使臣来访。

  “深夜来访,避着晋军,郑国使臣是想劝孤退兵。”任好思考着,心中有了较量,掀开被子起身,“请来使进来。”

  烛之武行礼毕,直奔来访目的:“外臣此来,是希望秦侯退兵。”

  任好反问:“秦晋乃联军,讨伐郑国名正言顺,且就形势来看,郑国势弱,孤为何要退兵?”

  烛之武道:“秦晋兵力强大,郑国既知难以保全,然请秦侯思量,伐郑是否于秦有利?”

  任好坐直身子问道:“此话怎讲?”

  烛之武走到地图前,一手持着牦节,一手在地图上比划:“晋、郑相邻,秦、郑相隔,秦军越晋国而征伐郑国,功成之后,得利者孰秦孰晋?秦侯知攻伐之难,亦可想见封功之难,邻之厚,君之薄也。”

  任好把玩着手上的扳指,坐在原地看着他说。

  烛之武走到帐中站定,又道:“晋国,何厌之有?先秦国曾助晋惠公归国夺位,晋国许城池未行,设防御之;后晋有大灾,秦泛舟济粮,而晋国恩将仇报乘危攻打。晋之野心未有尽时,倘若向东得郑之土地,必欲向西继续扩张,然秦据西地,定为晋西进之阻,若不攻秦,将焉取之?届时,秦国如何独善其身?”

  任好停下手中的动作,抬眼看着帐中人。他年纪偏大,头发胡子黑白夹杂,说起话来不紧不慢不卑不亢,既不咄咄逼人,也不畏畏缩缩,不具攻击性,却很有说服力。

  烛之武气定神闲,娓娓道来:“若秦国愿意退兵,以郑国为盟友,他日两国互通往来,供给歇脚,有益而无害。或是助郑利秦,或是缺秦利晋,秦侯实宜虑之。”

52书库推荐浏览: 水木糖籽